■高 坡 齊新艷 閆純蘇/西京學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
心理危機是人因遭受某些強烈刺激的作用而處于身體或心理高度緊張的狀態(tài)(林崇德,楊治良,黃希庭,2003),是個體出現(xiàn)的心理失衡狀態(tài)。大學生心理危機成為高校的極大不穩(wěn)定因素,對大學生、家庭、學校和社會造成了嚴重后果。
在心理危機預防和干預實踐領域,心理危機干預效果明顯,但是,心理危機預防效果不理想,心理危機事件仍然層出不窮。本研究重點探討十年來我國高校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研究的進展、研究中存在的問題、研究的意義和未來研究的發(fā)展趨勢,目的引起對心理危機預防工作的重視,為大學生心理危機有效預防體系的建立提供合理思路,為心理預防實踐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提供有益參考。
在中國知網數(shù)據庫中輸入主題詞“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共檢索到在期刊上發(fā)表的論文64篇,輸入主題詞“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共檢索到論文929篇,其中,2008年至2017年十年間,發(fā)表的“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的論文有58篇(其中核心期刊14篇),而發(fā)表的“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的論文卻有797篇(其中核心期刊146篇)。搜索結果顯示,當前重心理危機干預研究,輕心理危機預防研究(馬建青,朱美燕,2014)。總體上,心理危機預防的研究相對滯后,研究質量較低,研究方法單一,多停留在思辨的層面上,缺少實證支持,研究結論推廣性差。
1、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策略研究
十年來我國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總體上遵循的是整合性和系統(tǒng)性策略,試圖建立系統(tǒng)性、整體性、標準化的心理危機預防體系(高芳芳,2017;包莉,2016;趙洪章,陳新星,2015)。例如,成少鈞、張麗平提出構建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網絡的三級心理危機防護體系;藺桂瑞(2014)提出構建五級心理危機預防體系的構想,五級預防體系包括學校、學校心理咨詢中心、二級心理輔導站、班級心理委員、宿舍心理委員,這是心理健康教育三級網絡思路的拓展,這里的“學?!币患壥侵笇W校的領導層面;牟宏瑋等人提出構建包括組織體系、教育體系、預警體系的綜合性心理危機預防體系。
2、心理危機產生原因的研究
建構心理危機預防體系基于一個假設,即心理危機的發(fā)生、發(fā)展與心理危機預防體系的每一組成部分(校心理中心、二級心理輔導站、班級、宿舍)有著緊密聯(lián)系,按照這一假設,預防心理危機的思路就是處理和發(fā)展好體系中的組成部分。但是,僅僅重視預防體系的建設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因此,要有效預防心理危機的發(fā)生就必須探究產生心理危機的根本原因。國內一些研究者著重從大學生的人格層面探討了心理危機產生的原因,研究結果表明,人格是心理危機的相關變量。
3、心理危機預防制度、政策保障研究
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有比較完備的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制度和政策保障體系,編制了危機干預應急預案,危機發(fā)生后可以立即啟動預案;組建了危機干預小組,小組成員由不同部門的領導和成員構成,這樣做到相互配合,提高了心理危機干預的效率。但是,相比之下,心理危機預防制度和政策不健全,往往將心理危機預防從屬于心理危機干預,沒有系統(tǒng)化的心理危機預防制度和政策支持。
4、心理危機預防理論的研究
心理危機干預有專門系統(tǒng)的理論支持,但是關于心理危機預防的理論尚缺乏。目前,心理危機預防所依據的理論從屬于心理危機干預所依據的理論,包括精神分析理論、行為主義理論、人本主義理論、認知理論、人格理論、自殺理論、生態(tài)系統(tǒng)理論等。當前,缺乏關于心理危機預防理論的專門研究,并且缺乏適用于我國高校心理危機預防的本土化理研究。
5、心理危機預防的研究方法
進行心理危機預防研究的方法運用最多的是文獻分析法,其次是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少量的研究也運用了測驗法,但是至今國內沒有運用實驗法進行研究的案例。隨著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開始嘗試運用數(shù)據庫挖掘技術進行心理危機預防(黃中海,2015,王景添,2016),為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工作提供了科學技術支持,但是現(xiàn)在尚處于探索階段,具體有效性需要進一步驗證。
進行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研究,有利于建構和完善心理危機預防理論,有利于促進學生朋輩心理輔導工作的發(fā)展,有利于維護學校和家庭的穩(wěn)定,最終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健康發(fā)展。
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工作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危機預防研究能夠為心理健康教育科學體系的完整和完善提供理論和實證支持,能夠幫助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更好的理解和把握大學生心理危機發(fā)生發(fā)展的規(guī)律,能夠為心理健康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提供穩(wěn)定的環(huán)境保障。
目前,國內學界對適合我國國情的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理論和預防策略還缺乏深入系統(tǒng)的研究,進行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研究有利于形成適合我國特點的本土化心理危機預防理論。
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研究方面多是思辨性的研究,缺乏系統(tǒng)的實證性研究。只有進行實證性的研究才能檢驗理論的適用性,才能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調整研究思路,才能服務于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的實際工作,解決實際問題。
在心理危機干預研究領域,研究者們確立了心理危機干預效果的標準,并進行了心理危機干預效果方面的研究。在心理危機預防研究領域,心理危機預防的效果的探究匱乏,這是心理危機預防評估標準不易確定導致的。但是,只有建構心理危機預防效果的評估體系,才能夠使心理危機預防研究科學化、完整化、獨立化,即不再從屬于心理危機干預研究??梢砸孕睦砦C事件的發(fā)生率、心理危機事件的復發(fā)率、心理危機預防知識的知曉率等為評估標準。可以進行橫向和縱向比較,橫向方面是和全國高校平均水平進行比較,縱向方面是和自身心理危機出現(xiàn)的情況進行比較。
當前缺乏具有中國本土特色的心理危機預防理論,國內心理危機預防所依據的是心理干預理論,主要是西方的理論,例如,自殺理論,將心理危機預防等同于自殺預防,限制了心理危機預防的范圍。心理危機并不等于自殺,需要探討心理危機預防的理論。
在實踐和理論研究領域都比較重視心理危機干預隊伍的建設,有專門的心理危機干預隊伍。但是,在心理預防隊伍建設方面十分薄弱。當前,將心理危機預防隊伍等同于心理干預隊伍,這是不合理的,因為心理危機預防和心理危機干預有著本質的區(qū)別。心理危機預防隊伍是心理危機預防工作高效開展的保障,可以探討建設全員參與的心理危機預防隊伍,這支隊伍由在校大學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各部門人員、任課教師等組成。
[1]林崇德,楊治良,黃希庭.心理學大辭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高芳芳.高校學生心理危機預防模式初探[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33(02):138~139.
[3]包莉.美國高校學生心理危機預防性干預方式研究——以紐約市五所高校為例[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 ,2016(12):18~19.
[4]王景添.數(shù)據驅動的大學生心理跟蹤及危機預警研究[D].廣州:華南農業(yè)大學,2016.
[5]黃中海.數(shù)據挖掘在高校學生心理危機預防中的應用[D].武漢:武漢科技大學,2015.
[6]藺桂瑞.五級機制:高校心理危機預防干預工作的創(chuàng)新[J].廣東青年職業(yè)學院學報,2014,28(02):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