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也出現了新的情況和新的問題,同時新媒體也為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提供了便利。因此,根據新媒體時代的特點,大學生之間可以實現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解決同學之間較小的心理問題,進而配合老師及家長完成相關的心理救助工作。
本次調查對象為在校大學生,調查研究的資料來源于2017年4月對安徽省十余所高等教育學校的問卷調查。本次通過網絡和線下共發(fā)放問卷569份,回收有效問卷537份,有效率為94.3%。
將《大學生心理健康自助教育情況調查表》問卷印成紙質版進行線下發(fā)放給安徽的十余所高校學生進行填寫,及時回收并統(tǒng)計。另外通過問卷網等制成網絡問卷,線上對同學進行調研。其中網絡問卷共發(fā)放108份,有效回收率為95%。
大學生的基本信息。
大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知情況:對心理健康教育是否能有一個相對準確的認知。
大學生利用新媒體進行心理健康自助教育情況。其中包括同學之間的自助教育和班委在班級進行的自助教育情況。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為學校的心理健康系列活動。主動接受心理健康知識的大學生所占比率僅為12.4%。故學校在為學生填鴨式灌輸心理知識的同時更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心理健康的興趣,意識,重要性等。
由調查可知,大部分的大學生已經具備比較完善的基本的心理健康的相關知識,但是仍有11.2%的人對此不了解??梢?,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雖然取得了可觀的效果。但對心理健康教育一點都不了解的學生仍有一定比例。
有25.6%的大學生會發(fā)表自己與自己的心理,心情有關的內容,而其中又15.7%的同學當心理受挫時會選擇在社交網絡上發(fā)表相關內容,以發(fā)泄自己心中的情緒。由此可見社交圈子的內容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也為大學生心理健康自助教育工作的展開提供的前提——及時有效的獲取同學的心理狀況有關的信息。
由調查可知,有78.9%的班級有自己的自媒體。包括qq,微博,微信等。說明大學生班級的自媒體的使用情況還是非常樂觀的。
有自媒體的班級,有接近9成的班級發(fā)布過心理健康教育有關的內容。雖然很多班級發(fā)布過內容,但是其很多是按照上級要求發(fā)的。主動尋找相關內容發(fā)表的班級寥寥無幾。由此可看出,各班級對心理健康教育還是不太重視,班級心理健康教育急需提上日程。由調查可知。有大部分的人從來不看班級自媒體發(fā)布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消息,或者選擇偶爾點開看一看。只有極少數的同學會選擇經??础?/p>
在關于很多同學不瀏覽班級所推送的心理健康教育相關內容的原因的時候得到了下面的數據。有35.2%的人認為內容枯燥無味,沒有讀下去的動力。有27.5%的人認為,心理知識太過深奧,自己不能夠看懂。有24.8%的人認為心理問題距自己的生活比較遙遠。只有12.5%的同學是因為自己已經具備相當完備的心理知識才選擇不瀏覽。這表明了大部分的大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不了解不重視。
在網絡心理咨詢教育方式中,學校既要關注大學生共性的問題,又要關注大學生個性的心理問題。對于共性的問題,學校需要進行團體性輔導,加強對輔導員和學生干部的心理預防教育。對于特殊學生的心理問題,需要輔導員、家長、班委和心理咨詢專業(yè)人員進行商討,共同來分析和解決特殊學生心理問題。
定期組織院系班級進行線上心理健康考核,考核系統(tǒng)應具體包括多種方式,問卷問題設計測試結果,心理教師面試提問成績和學生狀態(tài)表現并記錄情況,以及學生參與實踐活動情況的綜合評價。由調查可知,大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接受程度不高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內容乏味,很難引起大學生的興趣。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將教育內容豐富起來,避免陳舊與社會脫節(jié)的知識,創(chuàng)新考核方法,也可通過教學案例分析法,讓學生自主完成心理分析題目,算入得分項。
大學生除了課堂相處最多就是室友,寢室長應發(fā)揮疏導寢室成員心理問題的作用,同時寢室長也是最了解同學日常生活的人,定期開展寢室會議,班級會議,及時了解班里同學心理情況并積極向班委或老師反映。班級組成心理健康自助小組定期對同學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知識普及等活動。開展拍攝寢室文化網絡劇比賽等活動,使同學在愉快的合作與相處中化解因人際交往產生的心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