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心 王 羽/云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
如同中國對“月”這個意向的廣泛應用一般,“月亮女神狄安娜(Diana)”這個文化內(nèi)涵豐富的形象也廣泛應用在西方文學藝術中。同時,狄安娜也是西方文學藝術中重要的母題之一,它的歷史淵源久遠,思想內(nèi)涵豐富,是研究西方“月文化”的重要方面。
“狄安娜”是羅馬神話中對“月亮女神”的稱呼。而羅馬神話主要移植于希臘神話?!霸铝僚瘛逼鹪从谙ED神話。“古人們把月亮周期性的反復運動和月盈月虧的變化看作是月亮具有神性的重要證據(jù)?!币惨虼耍铝帘蝗藗償M人化成為阿爾忒彌斯女神,被描繪為坐于半月形的銀色王座上的少女。從此,月亮不再是一個簡單的天體,而是成為一個具有神力,具有人的喜怒哀樂和欲求的神靈。
在阿爾忒彌斯被流傳至羅馬神話后,她被改稱為狄安娜。雖然稱呼被更改,但阿爾忒彌斯的特征和性格卻被賦予在狄安娜身上。狄安娜除了擁有阿爾忒彌斯的性格特征外,還擁有其他女神的意象特征,如:許珀里翁帶角的女兒(Hyperion’s homed daughter,希臘神話)、黑夜精靈(Night’s fair soul)、月神辛西婭(Cynthia)、冥神赫卡忒(Hecate,希臘神話)、光明之神(Graet Lucifera,羅馬神話)、月神福柏( Phoebe,希臘神話) 、月神盧娜(Luna,羅馬神話)、月神(Prosperina,羅馬神話,冥后的拉丁文 )、伊希斯( Isis,埃及神話,生育女神)。豐富的女神意象的添加使得狄安娜成為擁有多個頭銜和文化特質的女神之一。
狄安娜女神擁有超凡脫俗的美貌,也擁有超凡的品質:貞潔、執(zhí)著、勇敢、公平、正義等。這和她的不同的形象賦予有關。除此之外,不同的女神形象的疊加使得狄安娜擁有了眾多頭銜。這些頭銜使得狄安娜擁有了不同的特征,成為人們引用的來源。
這個意象是狄安娜的原始意象。這個意象被廣泛應用于各種詩歌戲劇中,如英國詩人雪萊的《致月亮》中將月亮同美麗的少女聯(lián)系起來:“天上燦爛的游女,/愛嬌的姑娘,/只有你才許任意把模樣變化,/才許永遠受人崇拜向往,/你別羨慕這暗淡的世界吧,/因為在它的陰影中只生長過一個,/就只一個(像你這般)美的姑娘?!痹娙擞脙?yōu)美的語言寫出一個美麗的月亮,運用妙齡的少女指代月亮,更加凸顯月亮在詩人心中美麗的身影般的存在。法國詩人波德萊爾也用詩句稱贊月亮:“今夜月亮懶洋洋地進入夢鄉(xiāng),就像一個美女躺在坐墊上?!痹娙擞弥卑椎恼Z言描寫出月亮的魅力。濟慈在《夜鶯頌》(Ode to a Nightingale)中描寫夜色的溫柔,稱月亮是坐在寶座上的皇后,她周圍簇擁著仙女群星,將月亮描寫為高貴溫柔的皇后,也借助這個意向表達了受盡人間痛苦的詩人對天堂般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此基礎上,西方詩人更把月作為表現(xiàn)男女美好戀情的一個詩意的背景加以渲染描繪,以月亮之美襯托愛情的美好純潔。如美國詩人朗費羅還將狄安娜同美少年恩底彌翁之間的愛情寫成詩《恩底彌翁》,詩歌贊美著談們之間的愛情:“像狄安娜的吻,不用求,不用找,/愛情會自己獻身,然而買不到;/沒有一絲聲響,/泄露它深情的凝望?!痹娙藷崆榈刭濏炦@純潔真摯的愛情,借由月亮這一意象,襯托出愛情的美好和純真。
關于月亮代表貞潔這一意象或許應歸于狄安娜是希臘神話中為數(shù)不多的貞潔女神的原因,例如在戲劇《奧瑟羅》中,主人公懷疑妻子的貞潔時說:“她的名譽本來跟狄安娜的容顏一樣皎潔的,現(xiàn)在已經(jīng)染上了污垢,像我自己的臉一樣黑了?!?/p>
因為月亮具有著規(guī)律的運動及相對固定的形態(tài),一部分以月亮為題的詩都使用了“不朽”這一意象。例如,英國詩人沃爾特·拉雷爵士曾以“月亮是不朽的”這個主題寫過:“時間從未改變她,她從不曾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變?nèi)趸蚴軗p,她就像是時光戰(zhàn)車的引領者亙古不變地閃耀在夜空?!痹铝潦遣恍嗟模欢旅娴娜碎g卻不是。夜晚來臨,月色依舊。死亡的陰影煩擾著人們,卻不會影響到月亮。對于這一意象的使用更多的作為一種背景,通過不朽的意象來揭示一些道理或是現(xiàn)象,例如小說《呼嘯山莊》有這樣的敘述:“十八年前,他是這里的客人,跟隨著主人走進這個房間。當時,月亮也跟今天一樣從窗口照射進來,外面的風景也跟現(xiàn)在沒有任何差別?!蓖ㄟ^不朽的、未曾改變的月亮作為背景,來描寫現(xiàn)在這位主人公的心態(tài)的轉變,更加突出小說的張力。
月亮往往勾起詩人美好往事的回憶,進而使詩人變得更加惆悵,華茲華斯的《我所知道的奇怪的悲哀》(Strange Fits of Passion Have I known),寫的是一段戀情。詩人與心上人相愛,月夜去她的茅屋相會。后來她不在了,詩人再次從茅舍旁邊經(jīng)過,只見月亮向茅舍沉落,詩人盯著下落的月亮,直到明月落到茅舍的背后,才悵然離去。與其說是月亮在下沉,不如說是詩人的心在沉落。雪萊也在《宇宙的漂泊者們》一詩中,將星、月、風列為宇宙的漂泊者,將月亮描繪成一個“形容憔悴”、“在天空跋涉”、“無家可歸”流浪者形象,一個孤獨的流浪者,或許正是詩人心情的寫照。
注釋:
①Giorgio Zanchin. Macro and Microcosm us,Moon influence The Hum an Body[M].1 Earth,Moon and Planets,2001:85~86.
②William C. Carroll. Goodly Frame e,Spotty Globe,Earth and Moon in Renaissance L literature[M].1 Earth,Moon and Planets,2001:85~86.
[1]古斯塔夫·施瓦布.希臘古典神話[M].曹乃云,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7.
[2]古斯塔夫·夏爾克.羅馬神話[M].曹乃云,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