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騰
(河南科技大學 人文學院,河南 洛陽 471023)
現(xiàn)實主義商業(yè)題材的電視劇《雞毛飛上天》展現(xiàn)了義烏從小集市到大市場的嬗變歷程,在敘事上可圈可點,商戰(zhàn)戲精彩,人物性格塑造鮮明,收視不俗,成為年度好劇,但是其作為影視的文化價值卻沒有充分表達到位。
《雞毛飛上天》通過義烏模式反映中國的經商文化,描述了義烏在國門驟開、商潮涌動之際抓住時機,定位小商品發(fā)展,掀動大市場的特定歷史過程。劇情文化寓意有三:一層是社會底層適應市場飛上了天;二層是雞毛小城形成大市場飛上了天;三層是式微小商品飛上了天。雞毛永遠也飛不上天,這是常識,唯一能解釋的就是因著一定的力量飛上了天。男女主角在生活的起伏過程中,靈活地融入了時代的大潮,成功生存的同時,造就了商界傳奇;抓住機遇,直面挑戰(zhàn),義烏形成了蜚聲國內外的有自身特色的大市場;小商品在市場上站穩(wěn)腳跟,供不應求。電視劇《雞毛飛上天》的劇情文化寓意獨特而通俗,引發(fā)了廣大電視劇受眾的強烈思考,“導演就要給觀眾一些值得關心或擔憂的東西”。
改革開放,表現(xiàn)在宏觀經濟上是國家以貨幣流通影響物資與雇傭的關系,從而調整資源的走向和利益的分配,更深層次的是適應國際貿易的需要,調整市場規(guī)則和理念,與國際市場接軌。劇中陳江河們在義烏起步之初、市場不完備條件下小有成就,劇情在這里捕捉準確,刻意鋪陳主角的傳奇經商經歷,走南闖北、見多識廣得以嗅覺靈敏,表現(xiàn)了這些無商業(yè)教育背景的社會底層一躍而起的狀態(tài)。市場經濟是在信息對稱情況下智慧、技術、創(chuàng)新的博弈,能飛上天的絕不是“雞毛”,劇中的二代們都以良好的高等教育背景出現(xiàn)。隨著改革開放日益深化,在行政干預日減、信息均衡、法制完備、市場主體自由競爭的常態(tài)下,“雞毛”式的價值觀很難再有機會。劇情里多次提到“一分錢能撐死人,一毛錢能餓死人”和“出六進四,盆滿缽滿”,這些生意經基本上是在傳統(tǒng)的兌換經濟結構下,中國由農而商的生意人所秉持的發(fā)財之道,其農民式的精明和短視浸潤得太深了,以至于他們不是以市場經濟的理念來思考,更多的是從自己的文化中尋找生財之道。典型的情節(jié)有陳江河通過各種手段獲取機器的修理技術,陳江河以送水管的辦法推出熱水器,駱玉珠和同伴雙簧降價招徠顧客等,市場經濟中最寶貴的品質——誠信在他們身上沒有凸顯,這些短視行為會帶來一些不可預測的后果,正如雞毛會上天,但卻永遠不知道為何會突然掉下來,因為風停了,要自己飛了。以消耗資源為代價的國內各種小商品城都經歷過如此的陣痛,與義烏不相上下的河北白溝,農民集市起步的市場經濟幾年間就日趨混亂,惡性競爭、生產事故、假冒偽劣、欺行霸市、模仿抄襲,中國式的經商走到了盡頭,白溝推出了“五統(tǒng)一管理”:政府與各專業(yè)商城經營者組織成立商城管委會對入駐企業(yè)實行統(tǒng)一招商、統(tǒng)一規(guī)劃、統(tǒng)一協(xié)調、統(tǒng)一管理和統(tǒng)一收費,目的在于打擊不法行為。在《雞毛飛上天》中,我們可以看到義烏也有同樣的行動。
商業(yè)文化呈現(xiàn)有利于吸引受眾,有利于收視率,但更深層次的文化價值內蘊是電影電視劇成為經典的關鍵。
“文化是我們的日常生活和行為的總和。文化是我們的主觀自我與我們的共同生活、我們的社會和經濟階層、我們的娛樂、我們的政治和經濟的形式與內容。文化是我們的觀念的表現(xiàn)方式。”影視作為現(xiàn)實生活的復制和再現(xiàn),凝聚了社會群體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影視文化對社會人群有引導和教育的功能,各種題材的電視劇,無論小眾的電視劇,還是大眾電視劇,無一不對受眾產生文化輻射,影響人的價值判斷。影視文化的價值應該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社會發(fā)展起到提示和引領的功效。
《雞毛飛上天》的編劇曾經多次深入義烏了解“雞毛換糖”、“廢料拖把”等義烏人當年起家的經典,把人物命運穿插到義烏由小集市轉變?yōu)榇笫袌龅膰腋母锉尘啊5莿”疽浴半u毛飛上天”來寓意陳江河們的成功,在價值觀的深度上缺乏挖掘,缺少對法治、誠信、創(chuàng)新等市場元素的剖析,使全劇主題顯得平面化。電視劇后半部分打造的商戰(zhàn)戲,本來可以借劇情演繹國外市場經濟的全貌,表述中國企業(yè)家融入國際大潮后對固有的農民市場意識的反思,凸顯創(chuàng)新在企業(yè)發(fā)展的重要性,而劇情卻沉溺于家族企業(yè)的決策權糾纏,全劇的文化價值沒有得到升華。
藝術是有功能的。作為大眾傳媒的電影電視劇,因其受眾廣,影響力大,其裹挾的文化價值尤其重要。積極傳播文化,有深度地傳播文化,是每個大眾傳媒介質參與者的深層修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