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天紅
摘 要:我國是一個詩歌的殿堂。無數(shù)優(yōu)秀的詩人,用他們獨特藝術(shù)的視角來表達對藝術(shù)無限的追求,古詩詞是詩人情懷的主要寄托。古人用精煉的語言、優(yōu)美的文體來組成古詩詞,以彰顯古人的自身魅力。怎樣更有效的對古詩詞進行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實踐中的重要問題。
關(guān)鍵詞: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
古詩詞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明積淀下的寶貴財富,凝聚著整個千年古國的思想品格與人文精神,中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任務不僅僅是向?qū)W生傳授簡單的古詩詞知識,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領(lǐng)悟其美的意蘊,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及審美能力。
一、重視朗讀,體會詩詞的韻律美
提高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的朗讀指導意識,通過有效的朗讀讓學生知其意、曉其情、品其味。教師可以從以下三方面進行朗讀指導:正確把握朗讀節(jié)奏,如“蠶叢及魚鳧”一句,“蠶叢”和“魚鳧”是指傳說中古代蜀國兩位國王的名字,在朗讀中應如此把握節(jié)奏“蠶叢/及/魚鳧”;指導學生鑒賞古詩詞中包含的意象,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因為無論是“春花”“秋月”“瘦馬”“梧桐”,還是“刀”“槍”“劍”“戟”中都蘊涵著作者或感傷、或思鄉(xiāng)、或悲壯、或凄涼的情懷,在了解這些意象的基礎(chǔ)上,帶領(lǐng)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讓學生在誦讀中飽含一份情愫,與作者的情感展開對話;在體會詩情的基礎(chǔ)上,教師應幫助學生感受文本的基調(diào),在朗讀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品讀鑒賞,理解古詩詞的文化內(nèi)蘊
(一)知詩人
“詩歌是一種用凝練的語言,集中反映生活的文學形式,它包含著詩人豐富的感情,是發(fā)自詩人內(nèi)心的聲音。”因此,學生要想很好地領(lǐng)會一首詩詞,就需對詩人及其創(chuàng)作背景有較深入的了解。如教師在講解李清照的《夏日絕句》時,就需要讓學生大致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背景:1127年,宋徽宗和宋欽宗被金人罷黜,自縊而亡之后,北宋也宣告滅亡。同時詞人李清照與其丈夫趙明誠收藏近十年的金石古玩字畫也付之一炬,只留下了少數(shù)。此時的李清照同時背負亡國之恨與失寶之痛,但南宋政府卻一味逃避,以求保全自己。為此李清照借項羽當年垓下戰(zhàn)敗,不肯回江東的事來抒發(fā)她對南宋政府的無限憤慨之情,諷刺了南宋政府的軟弱無能。學生基于對此詩創(chuàng)作背景的了解,學起來就容易進入詩境,體悟詩情。
(二)抓意象
“詩詞中的意象,是作品的基本藝術(shù)細胞,它是情與景,心與物的統(tǒng)一體,即主觀的‘意與客觀的‘象的有機融合。因此,從意象入手分析古代詩詞是一種較切近詩詞藝術(shù)本體,領(lǐng)略其美感的方法?!苯處熢诼鋵嵲娫~教學法時,需要采用抓意象賞詩法,它不僅能讓學生很好地理解詩句,更重要的是能提升他們的審美能力。比如,教師在講解“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guān)”這樣的詩句時,可以幫助學生通過分析大江、長風、奔流、雄關(guān)、滄海等意象來體悟作者的豪情壯志,亦或者通過鑒賞“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及“子規(guī)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中梧桐、子規(guī)意象來感知作者悲苦凄涼的思愁和寂寞感傷的情緒。
(三)現(xiàn)意境
“意象的組合構(gòu)成詩詞的意境。一般認為,意,是詩人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境,是詩人所描繪的客觀景物,主觀的思想感情與客觀的景物之間有機融合成一個統(tǒng)一體,境中有意,意中有境,這就是詩歌的意境?!币虼耍Z文教師若能很好地將詩歌意境展現(xiàn)出來并引導學生走進其中,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以《天凈沙·秋思》一課為例,在講授的過程中配樂為學生展現(xiàn)了這樣一幅畫面:幾株枯萎凋零的小樹纏繞著一顆光禿禿的老樹,那飄零的黃葉在秋風中瑟瑟顫抖,黃昏的天空中點點寒鴉,聲聲哀鳴……一幅悲涼的秋景圖歷歷在目。這時,一座小橋出現(xiàn)在游子的眼前,橋下小溪潺潺地流淌,不遠處還有升起裊裊炊煙的農(nóng)家小院,那里的人們過著其樂融融的生活。在蕭瑟的秋風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飽嘗艱辛的游子騎著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馬,在夕陽西沉的余暉中踽踽獨行。在描述整幅畫面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到學生們漸漸地融入了詩境,對作品中飽含的飄零、孤寂、思鄉(xiāng)的情懷也有所體悟??梢钥吹?,再現(xiàn)詩詞美妙的意境,會極大地調(diào)動起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產(chǎn)生身臨其境之感,也會為詩詞教學的課堂增添幾分亮點。
三、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并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間
在對高中生進行古詩詞教學時,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大膽抒發(fā)自己的見解,并提供足夠的空間讓學生展開思考。一般而言,讀者的理解和感悟一般都是因人而異的,而讀者所處的時間、地點等客觀因素也會對它們造成一定的影響。加之,文學本身就存在著不確定性。因此,在對同一部作品的內(nèi)涵展開分析時,每一位讀者所獲得的感受和體悟必定有所不同。高中生已具備了一定的思辨思維,其心里也基本上趨向成熟,因而在看待問題時,他們能夠形成不同于他人的獨特見解。無論這些見解如何的不成熟,教師都應當持與尊重的態(tài)度,并采取鼓勵的方式,讓學生能夠大膽地各抒己見。另外,還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思索空間讓他們自由地進行課堂思考。如此不僅能夠激活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氛圍,還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思維。
四、小結(jié)
古詩詞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只有通過靈活采用并創(chuàng)新各種各樣的教學策略,促使學生將自己情感完全投遞到詩人的情懷中,甚至與詩(詞)人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更好地領(lǐng)悟詩詞真意,才能促進教師的教學效率和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陳海峰.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探究[J].語數(shù)外學習(語文教育),2012,(7):3.
[2]丁燕燕.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8,(3):74.
[3]鄒麗君.讓學生在語文朗讀中感受漢語的音韻美[J].文教資料,20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