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瑞麗
摘 要:本文結合寧遠縣堤防水毀恢復工程實例,對水毀工程中的堤防設計設計以及河道水位等進行測算與分析,研究探討最優(yōu)方案。
關鍵詞:堤防水毀恢復工程 測算 施工設計
1.引言
對于居住在河流兩岸的居民來講,堤防安全至關重要?,F(xiàn)階段,因極端天氣頻繁,堤防防洪標準低導致洪水沖毀堤防的情況多有發(fā)生,因此洪水過后的堤防水毀恢復工程顯得至關重要,因地制宜的加強工程測算和方案設計,才能保證堤防不會再次在洪澇災害中受損。
2.工程概況
2013年8月16日8時,寧遠縣境內(nèi)普降大到暴雨,加上上游藍山縣暴雨,兩股洪水相疊,造成山洪爆發(fā),水位陡漲,導致灣井鎮(zhèn)29個村受災嚴重。暴雨引發(fā)大面積泥石流,全鎮(zhèn)2萬人受災,沖毀道路16多公里,河堤16公里,房屋100多座,農(nóng)作物幾千畝,造成直接經(jīng)濟損失過億元。東江河灣井鎮(zhèn)、泠江河冷水鎮(zhèn)兩岸堤防已被沖毀,居民處在無堤防保護狀態(tài),為保障兩岸居民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急需進行堤防水毀恢復工程。
寧遠縣堤防水毀恢復工程位于水上洞村,水毀恢復工程保護區(qū)共有0.46萬多人口,耕地面積0.32萬畝,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旅游資源,為寧遠地區(qū)糧食主產(chǎn)區(qū)。
堤防水毀恢復工程河道長1.765km,需新建堤防3.441km,清障河道27150m3。其中,左岸堤防長1.767km,右岸堤防長1.674km。根據(jù)《防洪標準(GB50201-94)》,流域等級為IV級,防洪標準為10年一遇,工程建筑物為5級,采用10年一遇最大24小時暴雨24小時排干治澇標準。
3.堤防水毀恢復工程洪峰測算與斷面設計
3.1工程洪峰流測算
寧遠河發(fā)源于寧遠縣南部的金雞嶺北,屬湘江二級支流,瀟水一級支流。集雨面積597平方公里,落差1045米,河流坡降6.26‰,多年平均流量14.1m3/s。工程河段上游設有九嶷水文站,該站于1978年12月設立,系寧遠縣水市水庫入庫站,為寧遠河代表站。
根據(jù)九嶷水文站實測水文資料可知,工程屬寧遠河流域。寧遠河屬湘江二級支流,瀟水一級支流,河流坡降6.26‰,平均流量14.1m3/s,平均徑流4.73億m3/s。河流左岸支流發(fā)育,右岸支流少而短,不對稱。采用水文比擬法進行各控制斷面洪峰流量測算,如式(1)。式中,Qp、Qm分別為設計斷面洪峰流量和參證數(shù)值,F(xiàn)p和Fm分別為對應的設計和參證斷面上流域集水面積,n則是經(jīng)驗系數(shù),取0.67。根據(jù)測算可得,工程10年一遇設計洪峰流量為962m3/s。
Qp=(Fp/Fm)n×Qm (1)
按照水市水庫調(diào)洪原則,水庫水位在128.8m以上,入庫洪水流量超出泄流能力時開啟所有閘門自由泄流,以利用水庫的調(diào)洪減峰。根據(jù)水市水庫下泄流量成果,加上區(qū)間流量,求得控制斷面10年一遇實際洪峰流量為593 m3/s。結合區(qū)域?qū)嶋H情況,各河段糙率系數(shù)n取值0.035-0.038。采用標準化程序?qū)Ψ篮榈绦藿ㄇ昂蟾黝l率下各斷面洪水位進行計算。
3.2堤防斷面設計
堤防工程采用C15毛石砼墻式結構、重力擋墻與雷諾護墊復合結構。
毛石砼擋墻設計采用階梯型式,分三級,每級高度為1m,頂部高程以設計洪水位加0.8m控制。底部基礎為2米,高度1m,基礎之上自下而上分別設置1.1×1.0m(寬×高) 0.6×1.0m(寬×高)的毛石砼擋墻,基礎與擋墻之間采用Φ16接茬筋相連。墻身設排水孔,孔徑5cm,采用DN50PVC管排水,間距2.5m,梅花型布置。擋墻每隔10m設一變形縫,縫寬為2cm,瀝青杉板嵌縫。擋墻基礎均座落在相對持力層上,基礎埋深1m。
重力式漿砌石擋墻頂寬0.8m,迎水面垂直,背水面坡比為1:0.3,基礎隨墻高而變化,墻身設排水孔,孔徑5cm,采用DN50PVC管排水,間距2.5m,梅花形布置?;A下設15cm厚C15砼墊層。擋墻每10m設一伸縮縫,縫寬為2cm,瀝青杉板嵌縫。漿砌石頂部高程低于設計洪水位0.7m。漿砌石擋墻上部采用雷諾護墊,上部統(tǒng)一整理成1:2的邊坡,迎水面鋪設雷諾護墊,雷諾護墊厚度為23cm,雷諾護墊下部鋪設聚酯長纖無紡布,雷諾上設40cm×50cm(厚×寬)C20砼平臺壓頂,砼平臺頂部高程以設計洪水位+0.8m控制。
為確定工程穩(wěn)定性,需對擋墻穩(wěn)定性和應力進行測算。在正常情況下,擋墻荷載為基本荷載組合,如式(2),其抗滑穩(wěn)定性安全系數(shù)為kc,ΣW為墻體上的全部垂直力和,Σp為墻體上水平力和,?為底板與堤基摩擦系數(shù)??箖A穩(wěn)定性利用式(3)計算,k0為傾穩(wěn)定安全系數(shù),Mv和MH分別為抗傾覆力矩和傾覆力矩。
如表1所示,擋墻最小穩(wěn)定安全系數(shù)比規(guī)范值1.15要大,最小抗傾穩(wěn)定安全系數(shù)同樣大于規(guī)范值1.40,最大基底應力比地基允許承載力250kPa要小,因此穩(wěn)定性和應力能夠滿足要求。工程基礎埋深為1.0m,可滿足抗沖刷要求。
4.堤防水毀恢復工程建設的設計分析
4.1總體設計原則
以堤防為主,通過統(tǒng)一、合理布局實現(xiàn)工程與新農(nóng)村建設相結合。受行洪條件、地形等因素影響,需要結合沿線地形進行堤線選擇,使其與洪水的主流線保持平行,為行洪提供便利。同時,堤防布置時還需要減少地基處理和占地等情況。
4.2施工設計
在工程施工過程中,需進行土方開挖、土方回填、漿砌石擋墻、雷諾護墊、毛石混凝土等施工工序。工程使用的河砂、礫石、塊石等材料就地取材,水泥、鋼筋等材料從附近購買。
在施工前,需要采用圍堰分期導流,沿河道中央完成縱向圍堰的設置,每隔500m完成橫向圍堰設置,從而將半邊河道封死。施工期間,需要分段分時施工。圍堰高為施工洪水位加超高0.5m,內(nèi)外邊坡坡比為1:1,頂寬1.0m,圍堰總長度1290m,需填筑土方量3883m3,施工期為一個枯水期。圍堰填筑利用開挖料,施工后需要利用8t自卸汽車將圍堰廢棄料拉至棄料場。
在主體施工期間,需要在基面及堤基清除好、墻體強度達75%時進行土方填筑,由最低部位開始按水平分層向上鋪土。雷諾護坡采取分區(qū)同時施工方式,完成外坡填筑整坡后進行。護岸砌筑采用人工砌筑方式,砌筑前需要將開挖面夯實、平整,并在砂卵石墊層檢驗合格后方可自上而下進行砌筑。填筑嚴禁出現(xiàn)界溝,限制鋪層厚度30cm,每個分段作業(yè)面的長度不應小于100m。
毛石混凝土澆筑時,應先鋪一層8~15cm厚混凝土打底,再鋪毛石,毛石插入混凝土約一半后,再灌注混凝土,填滿所有空隙,再逐層鋪砌毛石和澆筑混凝土,直至基礎頂面,保持毛石頂部有不少于10cm厚的混凝土覆蓋層。所摻加毛石數(shù)量應控制不超過基礎體積的25%。毛石鋪放應均勻排列,使大面向下,小面向上,毛石間距一般不小于10厘米,離開模板或槽壁距離不小于15厘米。對于階梯形基礎,每一階高內(nèi)應整分澆筑層,并有二排毛石,每階表面要基本抹平。
在汛期到來前,需完成主體工程,做好清障等工作,以免影響防汛。
5.結論
堤防水毀恢復工程建設直接關系到保護區(qū)人民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能否得到保障,所以在建設前期應加強測算與設計方案比選,保證工程在遭遇10年一遇洪水時能夠充分發(fā)揮防御作用,穩(wěn)定性和安全性符合要求。在此基礎上,進行工程具體設計才能實現(xiàn)整體的合理布局和科學設計,繼而為工程建設提供全面保障。
參考文獻:
[1]陳鋒.渭河流域汪家門段堤防工程推求設計洪水方法的探討[J].甘肅水利水電技術, 2014,50(11):27-30.
[2]李亮.林旭鈿主持會議研究水毀水利工程災后恢復重建工作[J].廣東水利水電, 2013(09):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