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媛媛
山東省精神衛(wèi)生中心VIP病區(qū),山東濟南 250014
抑郁癥是以情緒的持續(xù)低落、缺乏興趣愛好、自我否定、自殺傾向為特征的一種精神類疾病,隨著社會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增大,抑郁癥的患病率逐年增高,且病情容易反復發(fā)作。目前對于抑郁癥患者的治療方案主要采用抗抑郁藥物進行治療,其主要是5-HT再攝取抑制藥,但由于患者的依從性較差,并未能按照醫(yī)囑要求進行規(guī)范治療,因此治療效果達不到理想結果[1-4]。綜合性心理護理干預可通過疾病相關知識教育、心理疏導、與家人和朋友建立起家庭、社會支持體系,以患者自身為基礎,增強患者對抑郁癥的了解水平,與患者及時溝通了解患者的自身想法,及時進行溝通和疏導,消除抑郁情緒,增強自信心,與家人和朋友進行交流,感受家庭和社會的關愛從而增加患者的治療用藥的依從性[5-8]。因此該研究方便選取到該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就診治療的120例抑郁癥患者為研究對象,對其采用抗抑郁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進行綜合性的心理護理干預,研究患者相應的臨床療效、患者依從性和生活質量,為研究抑郁癥的病因、病機及臨床的廣泛應用奠定基礎。報道如下。
該研究方便選取該院就診治療的120例抑郁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患者符合《中國精神疾病障礙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中抑郁癥的診斷標準,按照隨機數字方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男性28例,女性32例,年齡為 22~66 歲,平均(46.5±3.7)歲,病程 5 個月~6 年,平均(24.54±6.13)月。觀察組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齡為 24~70 歲,平均(51.1±3.5)歲,病程 4 個月~5 年,平均(21.31±3.55)個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中,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可對比研究,該項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
兩組患者均給予帕羅西汀片進行口服給藥治療,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行綜合性的心理護理干預,其中包括:①心理干預:護理人員與抑郁癥患者主動交談,交談后緩解患者對醫(yī)院整體環(huán)境的不熟悉和不適應,通過安慰和鼓勵患者增加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通過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和心理支持從而對患者的心理進行調整,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鼓勵患者進行自我感受和想法的表達,對患者的傾訴認真傾聽。②認知及健康教育:向患者普及抑郁癥相關方面的知識,如發(fā)病原因、治療方法、預后方法、注意事項等,可以采取交談式教育或書面形式的教育,使患者對抑郁癥有新的認知和理解,對患者的情緒恢復有輔助作用。③社會和家庭關系:增加患者與家人和朋友的溝通交流,得到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和理解。
1.3.1 療效 根據綜合性心理護理干預治療前和治療后12周的HAMD減分率對抑郁癥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評價。疾病治愈:減分率≥75%;顯效:減分率為50%~75%;有效:減分率為25%~50%;無效:減分率≤25%??傆行?(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00%
1.3.2 治療依從性評價 完全依從:對醫(yī)囑和護理治療嚴格遵守和執(zhí)行,積極主動的配合;基本依從:對醫(yī)囑和護理治療基本執(zhí)行,較為配合;不依從:對醫(yī)囑和護理治療完全不能遵守和執(zhí)行,并中途中斷治療。總依從率=(完全依從人數+基本依從人數)/總例數×100.00%
1.3.3 生活質量評價 以QO-LI-74量表為評價準則。生活質量主要分為軀體功能方面、心理方面、社會功能方面、物質生活方面等4方面,一共74項,其中每一項按照1~5分進行評分,得分分數越高,生活質量水平越好。
采用SPSS 16.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n(%)]表示,進行 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1.67%,對照組為6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1。
表1 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分析
觀察組依從率為86.67%;對照組為68.33%,兩組依從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依從性比較分析
治療前,兩組 生活質量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生活質量得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表 3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分析[(±s),分]
表 3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分析[(±s),分]
注:治療后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時間 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觀察組對照組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54.6±4.7(68.6±7.8)*54.1±4.2 60.3±4.2 56.2±3.6(69.4±3.9)*56.8±3.2 61.2±4.6 55.2±4.3(68.5±6.1)*55.8±4.7 60.6±6.6 57.8±6.8(69.8±7.2)*57.2±6.5 61.9±5.3
抑郁癥在慢性精神類疾病中是一種患病率高、復發(fā)率高的疾病,目前對于抑郁癥中病因和病機研究中,表明抑郁癥的發(fā)病與患者的心理、社會、生物因素等多方面密切相關,其中所有的發(fā)病因素中較為重要的是心理因素。綜合性心理護理干預通過對患者的認知疾病方面進行講述,及時糾正患者對于疾病的錯誤認識,幫助患者建立正確的認知行為,改變其對疾病的錯誤認知,建立正確的認知,培養(yǎng)患者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行動,積極配合相關護理工作的進一步開展,培養(yǎng)患者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對待事物的態(tài)度要采用客觀的處理方式和思路,改善患者的社會生活中的人際交往能力和心理適應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9-13]。及時、經常性的進行相關健康知識的講座,具備處理一些問題的知識和能力。有研究證實進行相關的護理干預能夠明顯改善抑郁癥患者的認知能力,生存質量發(fā)生變化,在生理、心理方面康復。綜合性的心理護理不僅是對于患者心理的干預,其護理工作的好壞也影響患者健康的恢復,其相關的心理護理更加科學化和系統(tǒng)化,對于護理工作的某一方面要重視到各個點,對與現代不相匹配的方法進行淘汰,及時采用合理的方案。
李海燕等[14]在研究中指出,綜合性護理干預用于抑郁癥護理,可提高其治療有效率,高達80%以上。研究表明,對兩組患者進行連續(xù)護理12周后,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1.67%,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0.00%,P<0.05,充分顯示綜合性心理護理干預的有效性。該次研究顯示,觀察組依從率為86.67%,對照組依從率為68.33%,結果表明兩組患者的依從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患者的依從率顯著大于對照組。兩組患者治療后,觀察組的生活質量水平值大于對照組(P<0.05)。綜合性心理護理干預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樹立對疾病的認知度,能幫助患者增強恢復健康狀態(tài)的信心,提高患者精神狀態(tài)和心理狀態(tài)的健康恢復。其對患者的消極抑郁情緒有明顯的改變,可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與其他實驗研究對比其有相同的研究結果。因此在對于抑郁癥的治療方案采用聯合藥物治療和綜合性心理護理干預能夠顯示出明顯的優(yōu)勢,為較優(yōu)的治療抑郁癥的方法,能夠改善預后,該實驗研究為其臨床的廣泛應用奠定實驗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