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斌
福建省龍巖人民醫(yī)院口腔科,福建龍巖 364000
牙缺失是臨床常見的一種口腔疾病,導致患者出現(xiàn)牙缺失的原因較多,包括摔跤、車禍傷等[1],目前,臨床主要是以牙種植的方式為患者實施牙齒修復治療,但是患者在出現(xiàn)牙缺損后,其會受到骨組織缺損、生理性骨吸收等的影響,而出現(xiàn)牙槽嵴凹陷或過低的情況,從而出現(xiàn)側方穿孔等情況,導致牙修復失敗[2]。臨床采用口腔修復膜進行牙種植引導骨再生,則可促進植骨的發(fā)育,將修復的成功率提高[3]。該文主要對2015年1月—2017年5月100例牙種植引導骨再生患者違亞牛對象,對其在牙種植中引導骨再生效應中接受不同口腔修復膜材料的價值作分析。
方便選取牙種植引導骨再生患者100例,以計算機隨機化法分組,每組50例。
實驗組中,患者的年齡范圍為21~64歲,年齡均值為(42.74±2.33)歲,其中17例為前磨牙修復,20例為前牙修復,13例為磨牙修復,男性23例,女性27例。
對照組中,患者的年齡范圍為20~65歲,年齡均值為(42.75±2.37)歲,其中18例為前磨牙修復,18例為前牙修復,14例為磨牙修復,男性24例,女性26例。
該研究已被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牙種植引導骨再生患者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2組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組均接受Bio-Oss小牛骨粉以及Xive螺紋跟狀種植體進行牙種植。其中實驗組以海奧口腔修復膜引導骨再生,對照組以鈦膜引導骨再生,具體的治療方法為:常規(guī)麻醉,以奧齒泰種植系統(tǒng)于牙槽頂部或口腔唇側切入,控制牙齒缺損邊緣與切口的距離在3~6 mm左右,將口腔組織瓣切開,直至患者無牙頜骨的遠中部位,將口腔牙槽頂部垂直切開,使得牙槽遠中末端為垂直切口,將翻瓣后牙槽相關附著軟組織清除,并對口腔骨皮質實施鉆孔處理,引入骨髓成骨細胞于相應的區(qū)域,按照患者具體的牙齒缺損情況,實施相應的修復膜材料引導骨再生。修復材料均勻覆蓋于患者的口腔種植體邊緣3.0 mm范圍左右,完成覆蓋后,實施創(chuàng)口的間斷縫合干預,術后,合理實施抗生素治療來對感染進行預防。在術后15 d進行拆線處理,術后6個月,按照其口腔恢復情況,實施牙齦二次手術治療,植入牙齦成型基臺。
對2組術后6個月的植骨厚度、骨厚度進行觀察分析,植骨厚度、骨厚度在規(guī)定范圍內,其數(shù)值越大,即代表其修復效果越好;并對比2組修復手術成功(在牙缺損處存在新生骨,其種植體較為穩(wěn)定,新生骨與自體骨結合良好)以及并發(fā)癥(膜暴露、感染、面部腫脹等)發(fā)生情況的差異。
數(shù)據(jù)通過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計數(shù)資料通過χ2檢驗,計量資料以t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牙種植引導骨再生患者治療后的植骨厚度、骨厚度均明顯大于對照組(P<0.05)。如表1。
表1 兩組植骨厚度、骨厚度對比[(±s),mm]
表1 兩組植骨厚度、骨厚度對比[(±s),mm]
組別 植骨厚度 骨厚度實驗組(n=50)對照組(n=50)t值P值2.40±0.25 2.03±0.20 8.171 9 0.000 1 2.63±0.21 2.24±0.20 9.509 4 0.000 1
實驗組修復手術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其并發(fā)癥的幾率明顯較對照組低(P<0.05)。如表2。
表2 2組修復手術成功、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對比[n(%)]
牙種植引導骨再生在口腔修復中應用,具有耗時短、效率高、成骨度高、成骨度厚等特點[4]。為患者實施牙種植引導骨再生治療,合理對口腔修復材料應用,可以為患者口腔缺失提供良好、封閉等口腔組織環(huán)境,使得患者的口腔組織可以快速有效的生長,從而較好對牙齒缺損進行修復[5]。
鈦膜是一種不可吸收膜,其質地較為堅硬,可起到較好的空間維持、抗力以及植骨成長促進的作用[6]。但是鈦膜其結構以及其表面并無間隙,這樣會限制血漿進入患者的植骨區(qū),從而會阻礙血液為植骨供應營養(yǎng),這樣會減慢口腔恢復的速度,且會增加患者出現(xiàn)膜暴露、感染、面部腫脹等并發(fā)癥的幾率[7]。
海奧修復膜是一種可吸收膜,其存在雙層膠原膜的結構,降解時間長,可較好對細胞隔離,且能夠穩(wěn)定血凝塊,從而對植骨良好的生長進行促進[8]。同時,海奧修復膜具有多孔層,可與骨組織緊密的解除,且可使得部分血液進入至患者的植骨生長區(qū),為植骨的正常生長所需的營養(yǎng)提供,使得新生骨組織可與生物膜更好的貼合,進行融合生長[9]。海奧修復膜以及其相關的降解物均不會對骨細胞造成傷害以及毒副反應,從而為修復手術的成功作保證,減少膜暴露、感染以及面部腫脹等的發(fā)生幾率。
該文研究結果顯示,接受海奧口腔修復膜治療的實驗組牙種植引導骨再生患者,其治療后的植骨厚度(2.40±0.25)mm、骨厚度(2.63±0.21)mm 均明顯大于鈦膜治療的對照組;同時實驗組修復手術成功率(96.00%)明顯高于對照組,其并發(fā)癥的幾率(4.00%)明顯較對照組低。結果表明,海奧口腔修復膜的應用,可促進患者牙種植引導骨再生修復成功率的提高,增加骨厚度以及植骨厚度,且可較好對感染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進行控制。孫海濤等[10]在《牙種植中使用不同口腔修復膜材料引導骨再生的有效性對照評價》中研究顯示,接受海奧口腔修復膜實施治療的觀察組,其修復成功率(95.8%)明顯高于對照組的修復成功率(79.2%),其不良反應幾率 (4.2%)低于對照組不良反應幾率(14.6%),同時觀察組治療后的骨厚度(2.70±0.61)mm、植骨厚度(2.48±0.46)mm、骨生長效果(94.81±1.80)%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該文研究結果與孫海濤等研究結果相比,一致性較高,表示該文研究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是該文未進行骨生長效果的研究,后續(xù)應不斷加大研究力度,從而將研究的價值提高。
綜上所述,海奧口腔修復膜與鈦膜在牙種植引導骨再生修復中應用,均具有一定的價值,其中海奧口腔修復膜的應用,不僅可提高修復手術的成功率,且可減少患者出現(xiàn)并發(fā)癥的幾率,從而更好改善牙種植引導骨再生患者的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