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義高
摘 要:我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展現(xiàn)著華夏民族的強大生命力。歷史學科的學習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在培養(yǎng)學生文化素養(yǎng)等方面能力上提供幫助,對學生發(fā)揮啟迪作用,在了解文化歷史發(fā)展的基礎上,感悟傳統(tǒng)歷史文化為今天的生活所帶來的影響。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僅僅是以歷史課本為基礎進行教學,學生很難得到十分深入的理解效果,不利于更好地掌握歷史文化知識。筆者主要分析初中階段的歷史教學當中如何合理運用史料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史料教學法;教學質量
歷史承載者過去,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要想真正了解我國的歷史發(fā)展進程和深遠意義,需要了解的知識很多。因此,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學習歷史學科知識的時候不應該局限于課本,否則很難真正深入了解我國的歷史文化,也就難以在學科學習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成績。而學習歷史對于培養(yǎng)青少年的正確世界觀、人生觀極為重要,也是影響他們未來生活的重中之重。以下為筆者對于初中歷史教學過程當中運用史料教學法的具體論述。
一、史料教學法的運用意義
事實上,課堂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歷史課本來自于史料,在對史料進行一系列加工之后,才最后形成了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的教學課本。史料教學法指的是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將史料作為有利的教學資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枯燥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學習到歷史文化知識。
首先,史料教學法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對于歷史學科學習的積極性。由于課本知識較為乏味,很多學生在面對歷史課的時候十分消極和懈怠。而史料教學法能夠巧妙運用一些歷史資料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感受到歷史事件當中蘊含的趣味。
其次,激發(fā)想象力。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過分拘泥于考試成績,更多地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素質,激發(fā)想象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學會主動思考。史料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使用圖片等方式,引導學生思考一些歷史事件發(fā)生的背景、時間和地點等,這樣不僅能夠有效加深學生的印象,還能夠培養(yǎng)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習慣。
二、初中歷史教學中史料教學法的運用
(一)創(chuàng)新方式
教師應該運用一些經典的史料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教育是一個培養(yǎng)人的過程,要想使得學生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發(fā)展,就需要及時進行知識的補充和傳授。歷史教學更是如此。歷史學科內容主要基于一些歷史事件發(fā)生的背景、時間和地點等,只有更多地向學生傳遞鮮活的史料,才能不斷更新學生的知識庫,進而發(fā)揮歷史文化的熏陶作用。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初中歷史教學不應局限于考試結果,而應該盡可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迎合學生的個性愛好,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例如,在講授原始人農耕生活的歷史知識的時候,很多學生認為內容很枯燥,而且已經和當前生活不相符,學習動機低下。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信心,教師運用史料教學法,使用信息技術,制作幻燈片,內容是原始人進行農耕生活的一些場景以及使用的器具等。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更為直觀地看到原始農耕器具的外觀以及作用,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十分新奇的事物,容易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接著,教師再一步一步引導學生體會到這些原始器具是現(xiàn)在人們進行一系列創(chuàng)作活動的基礎和源泉,是現(xiàn)在美好生活的基礎。
(二)知識和生活相結合
雖然說很多歷史事件過程曲折,容易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并不是每一個歷史知識點都有這樣的吸引力,這種情況下如何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十分重要。因此,筆者認為可在史料教學法中結合實際生活場景,通過這樣的方式建立起和當前生活的聯(lián)系,增強學習興趣。但是,教師在選擇教學材料的時候需要結合知識點,不應太多,應該保持適度和適量,否則容易產生反作用。因此,教師在挑選素材點的時候,應該先考慮所需要學習的課本內容,再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和需求、學習狀況,選擇一個適度的平衡點,在適當?shù)臅r機進行插入,這樣才能發(fā)揮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也能建立起學生學習歷史科目的自信心。
(三)差別化教學
史料容量較大,類型多樣,因此,在實際設計教學方式的時候,教師可對史料的具體特點和情況進行分析和分類,形成基本的文字類型和影像類。初中階段的學生在心理方面較為敏感,處于心理斷乳期,容易產生一些焦慮和叛逆等心理,需要教師能夠妥善處理。在呈現(xiàn)史料的時候,可根據其結構特點和學生的個性需求,選擇恰當?shù)姆绞健τ谝恍┬枰趯W生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的知識點,教師可選擇一些活潑的方式進行史料教學,這樣也能夠在后續(xù)的知識理解過程中發(fā)揮助力作用。
例如,在使用幻燈片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應該事先了解好學生的普遍喜好和興趣點。如在學習商周文化的時候,其代表物是甲骨文和青銅器,且該時代中編鐘樂器的發(fā)展也較為顯著。學生對于編鐘樂器表現(xiàn)出一定興趣,教師可在播放幻燈片的時候著重進行講解,并展現(xiàn)一些圖片,至少從外觀上讓學生一飽眼福,這樣才能真正發(fā)揮出史料教學法的作用。還可以在幻燈片中展示甲骨文和金文等文字之間存在的不同之處,并挑選其中的幾個文字進行象形講解,穿插趣味性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三、結語
歷史學科能夠讓學生了解歷史文化發(fā)展淵源,還能讓他們體會到時代的變遷帶來的歷史變化,領略到時代變化的歷史,從而在人生觀的樹立上走上正確道路。初中階段的歷史學習尚且處在基礎階段,對學生在個性和整體素質的塑造上能夠發(fā)揮引導作用。筆者先對史料教學法的意義進行了簡要論述,接著分析了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史料教學法,以期為提高初中歷史教學效果、踐行素質教育的要求提供建議。
參考文獻
[1]于立軍.探究初中歷史教學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7(02):64-65.
[2]張奚銘.初中歷史教學的現(xiàn)狀及對策分析——以人教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為例[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6,32(09):57-59.
[3]曹艷.初中歷史教學中情境創(chuàng)設策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6.
[4]竇連靜.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史料教學法[J].赤子(上中旬),2016(03):237.
[5]范曉玲.淺談思想政治教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滲透[J].新西部(理論版),2015(06):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