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選取福建省大田桃源國有林場樹齡22年的馬尾松林為研究對象,通過實踐觀測在不同間伐保留密度下,馬尾松林木生長指標的變化,來研究間伐保留密度對馬尾松林生長的影響。研究過程中共設置有4種間伐密度及場地,對各場地中馬尾松的胸徑、樹高、材積和林木蓄積量進行計算分析和對比。結果顯示,間伐保留密度與林木胸徑、材積的增長之間是呈明顯反比關系,并且間伐對樹高和林木蓄積量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而1300株/h㎡是該區(qū)域馬尾松林生長較為理想的密度。
關鍵詞:馬尾松間伐;保留密度;生長指標
林木之間密度過高或過低,對樹木的生長、木材質量都會造成不利影響。這就要求采取合理的間伐措施來調整林分密度。間伐保留密度的大小,對間伐的整體效果具有直接影響,因此,對間伐保留密度研究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課題。
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松屬喬木,是我國南方工業(yè)用材的主要樹種之一,具有較高的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價值。撫育間伐作為馬尾松培育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技術環(huán)節(jié),對馬尾松培育目標和經(jīng)濟效益的最終實現(xiàn)意義重大。本文通過試驗研究的手段,選取福建省大田桃源國有林場的馬尾松林,設置了4種間伐保留密度,針對林木的胸徑、樹高、材積和蓄積量等生長指標展開分析,論述間伐對林木生長指標的影響,希望對林業(yè)管理人員提供一些借鑒和參考。
一、研究地概況
福建省大田桃源國有林場是人工馬尾松產(chǎn)區(qū)之一,地處福建西北方位,戴云山脈西側,地勢復雜,主要以中低山地丘陵為主,最高點的海拔為680米,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帶,屬于海洋性和大陸性的綜合氣候,全年平均溫度為15.7℃,平均年降雨量在1600mm左右,夏季較長,并且由于冬季氣溫較高,出現(xiàn)霜凍時節(jié)很少,馬尾松的生長期長,且生長地深厚肥沃,多數(shù)生長需要紅壤,少量水濕條件的黃紅壤也比較適合馬尾松的生長。
研究地在福建省大田桃源國有林場湖美工區(qū)140林班01大班010小班,位于北緯25°42′59″~25°43′16″,東經(jīng)117°49′43″~117°49′56″。海拔560~650m,土壤為山地紅壤,土層厚度90cm,腐殖層厚度10cm。林下植被以雜灌、五節(jié)芒、芒萁、蕨類為主。植樹造林初期的造林措施主要包括煉山,清雜和再種苗,2015年時進行了一次撫育間伐作業(yè),除了清除林區(qū)中少數(shù)枯死木和瀕死木之外,還設置了4種不同間伐保留密度的研究試驗,即對照、弱度、中度和強度4種;研究場地面積為600㎡,為了盡可能排除其他干擾因素,場地的地理位置、地貌、坡度坡向等自然條件基本趨于一致。研究場地的具體設置詳見表1所示。
二、研究方法
1.數(shù)據(jù)收集和計算
針對林木的胸徑、樹高、冠幅以及枝下高等林木生長狀況,采用定位、定點觀測的方法,測定記錄。采用平均段面積法計算林分平均胸徑,采用樹高曲線法計算平均樹高,之后結合上述計算所得的林分總胸高斷面積和平均樹高,采用平均實驗行數(shù)法計算林木蓄積量。平均單株材積則采用福建省馬尾松人工林二元立木材積公式進行計算:V馬=0.0000942941D1.832223553H0.8197255549
2.數(shù)據(jù)處理
所有觀測和計算所得數(shù)據(jù),使用Excel2013和SPSS20.0統(tǒng)計分析軟件來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工作。通過F驗證和LSR檢驗法來完成數(shù)據(jù)分析和顯著性測試。數(shù)據(jù)處理的結果詳見表2所示。
三、結果與分析
1.不同間伐密度對馬尾松胸徑生長的影響
在對馬尾松林實行撫育間伐后,保留密度和平均胸徑之間的關系是呈反比的,即保留密度越小,平均胸徑的數(shù)值就越大。根據(jù)表2中的結果可以看出,在胸徑生長數(shù)值方面,對照組與其他3組之間的差異顯著,這表明間伐措施對馬尾松林的生長是能起到較為有效的促進作用。其中,在弱度間伐(1550株/h㎡)和中度間伐(1300株/h㎡)下,平均胸徑并未見顯著差異,而強度間伐(1100株/h㎡)則使平均胸徑的數(shù)值顯著提升。
2.不同間伐密度對馬尾松樹高生長的影響
在馬尾松樹高生長方面,間伐密度與平均樹高之間的關系同前者一致,密度越小,平均樹高則出現(xiàn)增長。從整體上看,雖然平均樹高有出現(xiàn)增長,但增長幅度較小,不同保留密度之間的差異不顯著。這說明通過造林、間伐措施對林分的平均樹高起不到較大作用。
3.不同間伐密度對馬尾松單株材積的影響
材積可以通過胸徑、樹高和形數(shù)的計算來得出,這3點是決定材積大小的充要條件。間伐保留密度與馬尾松單株材積之間也是呈反比關系,其中,對照區(qū)與弱度區(qū)、中度區(qū)之間差異顯著,弱度區(qū)、中度區(qū)之間未見顯著差異,而強度區(qū)與前3者之間的差異則非常顯著。這表明在林分郁閉情況下,采取間伐措施能夠顯著提高單株材積的增長。
4.不同間伐密度對馬尾松林木蓄積量的影響
林木蓄積量是林地生產(chǎn)力高低和營林工作是否得力的重要體現(xiàn),間伐措施最終效果如何也是取決于林木蓄積量的大小。單位面積內,平均單株材積越大、株數(shù)越多,林木蓄積量就越大。本次研究過程中所選場地的自然條件基本一致,林地生產(chǎn)力并無差別,蓄積量的差異直接取決于間伐措施的不同。根據(jù)表2的數(shù)據(jù),間伐密度與林木蓄積量之間的關系呈倒U型曲線,即林分密度越低,林木蓄積量出現(xiàn)先增后減。其中,中度間伐(1300株/h㎡)的林木蓄積量最高且與對照區(qū)差距較大,但以此為臨界點,當林分密度低于中度間伐保留密度時,蓄積量則出現(xiàn)明顯下降。這說明間伐保留密度需要保持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才能有效促進林木蓄積量的提升。
四、結語
撫育間伐是在馬尾松林進入林分郁閉期之后,促進林木胸徑、樹高、單株材積和林木蓄積量增長的有效手段。其中間伐保留密度越低,馬尾松林木胸徑和單株材積的增長就越顯著,相比之下,樹高雖然有增長,但變化并不大。不同間伐保留密度之間,單株材積和林木蓄積量上會出現(xiàn)較為顯著的差異。在胸徑和單株材積方面,強度間伐區(qū)與對照區(qū)的差異非常明顯,弱度區(qū)與中度區(qū)之間差異并不明顯,但這兩者同對照區(qū)之間的差異顯著,這說明弱度間伐和中度間伐的保留密度對于胸徑和單株材積的促進效果是相似的。在林木蓄積量方面,間伐保留密度越大,林木蓄積量的增長會呈現(xiàn)倒U型曲線,先增后減,雖然對照區(qū)的林木蓄積量要低于間伐區(qū),但中度間伐的林木蓄積量是最高的,筆者認為可能由于林分密度過低,單位面積內馬尾松株數(shù)過少,導致蓄積量下降。
綜上,采取中度間伐保留密度(1300株/h㎡)是該區(qū)域馬尾松林生長較為理想的密度。
參考文獻:
[1] 唐效蓉,房彩林,伍新云.馬尾松天然次生林間伐效應研究[J].湖南林業(yè)科技,2014(2):4-11.
[2] 張連金,惠剛盈,孫長忠.馬尾松人工林首次間伐年齡的研究[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2011,31(6):22-27.
[3] 何先進.馬尾松人工林撫育間伐對林分生長及地力的影響[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17.
[4] 尤健健,張文輝,鄧磊.油松中齡林間伐的密度效應[J].西北林學院學報,2015,30(1):172-177.
[5] 馮宇.馬尾松人工林不同撫育間伐強度的生長效應研究——以廣西國有七坡林場為例[J].內蒙古林業(yè)調查設計,2016,39(6):40-41.
[6] 諶紅輝,方升佐,丁貴杰,許基煌,溫恒輝.馬尾松間伐的密度效應[J].林業(yè)科學,2010,46(05):84-91.
作者簡介:林明(1988-7-),男,助理工程師,大學本科,福建省大田桃源國有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