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毓?jié)h 肖光敏
1991年6月1日,開縣(今開州區(qū))老年大學正式掛牌成立,從此開啟了“老有所學、老有所為”的圓夢之旅。
在艱難起步年月,老年大學是一所“無預算、無場地、無教材”的三無學校。當時,學校借用老年活動中心的三間教室和一個辦公室,約300平方米,作為活動場地。且學員不足100人,專業(yè)只有3個,年經(jīng)費僅一萬元。按規(guī)模來看,最多算是一個“老年大班”。
2006年,老年大學面臨移民搬遷的最后期限。時任縣委主要領導毅然拍板用220萬元買下了人社局旁邊的一層樓,約1000平方米,為老年大學翻開了嶄新一頁,“老年大班”勉強升級為“老年大園”。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快速到來,開州老年大學面臨“螺螄殼里做道場”“窄巷子里舞龍燈”施展不開的窘態(tài)。2012年10月,時任縣委主要領導多次到學?,F(xiàn)場辦公,以“孝心工程”的名義和“建設三峽最美老年大學”的標準,拍板在開州中學、開州大劇院之間的8畝黃金地段獨立修建開州老年大學新校園。
2015年底,一座嶄新的老年大學拔地而起。新校園落成之時,老學員們來到大門前,無不感嘆:我們的老年大學變大、變新、變美了!名譽校長欣然命筆,寫下了《開州老年大學賦》:
老年大學,開州名片。坐擁福地,夕陽唱晚。窗含南嶺綠蔭,門眺平湖云帆。左倚開州劇院,右鄰體育場館。庭院翠凝,酷似陶園;梅竹菊蘭,明志養(yǎng)顏。設施裝配,遵老所愿;古樸素雅,去角留圓……吁!一流建設,凝固詩篇;上乘作品,夕韻畫卷……
此賦被刻成大理石書卷,置放于老年大學門廳,供各方賓客駐足觀賞,吟唱品讀。
校園的變化,讓老年大學實現(xiàn)靚麗轉身,個性化理念催生了“和諧、康樂、有為”的新校風、“厚德博藝、多元兼容”的新校訓、“六大專業(yè)30個班級有序推進、校內(nèi)教學與網(wǎng)絡研修協(xié)調發(fā)展”的大學新格局。
老年大學堅持特色辦學方略,通過“人文共享課堂”、“國學大講堂”的試驗示范,帶動全校課改向適合老年生理、心理方向健康發(fā)展。以師生互動、雅俗共享的方式,詮釋了“國學立本、和諧立德、健美立人、文化立校”的辦學理念,較好地實現(xiàn)了“規(guī)模成倍增長、投入成倍節(jié)省、質量大幅提升、校園文化自成體系、名片效應持續(xù)發(fā)酵”的預期目標,校園呈現(xiàn)出生機盎然、情意融融的嶄新氣象。正如《開州老年大學之歌》所唱:
漢豐湖碧波蕩漾,老年大學歌聲嘹亮。我們披著晚霞走來,沐浴新時代朝陽。
千年開州激情浩蕩,老年大學煥發(fā)容光。我們披著晚霞走來,奉獻家國一份熱與光。
夕韻精彩挺起脊梁,和諧人生胸懷寬廣。我們披著晚霞走來,譜寫青春復蘇新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