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洪日沙
摘 要:學校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就要結合當?shù)?、學校、班上的教育教學實際,優(yōu)化教師的教學方法,重視寫字教學,培養(yǎng)學生在審美和感知中收集素材,為提高寫作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實際;教學;彝族;寫字;作文
在語文教學中,農村小學語文教師要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進行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一、優(yōu)化教師的教學方法
我們彝族地區(qū)學生的生活空間比較狹窄,語文課本中非常多的內容,教師的講解是比較抽象的,學生也不容易掌握,但是運用多媒體來展現(xiàn)教學情景,模擬現(xiàn)象,敘述故事情節(jié),就會比較容易地突出課文的重點及突破難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也是教育教學活動中最重要的因素,特別是邊遠山區(qū),尤其是高山、二半山的彝族學生些,他們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多媒體的運用,極大地方便了學生的學習,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像我們這樣長期在大山里教書育人的教師,要想辦法改變過去那種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因為填鴨式、滿堂灌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單一、被動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有很大的局限性,我們當教師的要努力學習,學習理論書籍中先進的教學理念,努力改進教學方法,從整體上去考慮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綜合運用,使我們農村學生的學習活動變成在教師的帶領下,去認真細致地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即要深入細致地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
我們高山上的教師,有的只是進行課本上的生字詞的教學,沒有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去教,未真正弄懂課文的重難點,也沒有對語文課文的知識進行拓展,這樣導致的結果是學生沒有掌握好語文知識,教學質量得不到提高,也談不上提高教學效益了。我覺得教師不但要緊緊抓住課文的重點和難點,還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比如我上《鳥的天堂》時,重點是指導學生想象“鳥的天堂”的美景,體會作者兩次去“鳥的天堂”不一樣的感受。山里的學生都曉得鳥,都曉得鳥會在天上飛,可是課文中鳥的天堂是啥子樣的呢?我們的學生就搞不清楚了,因此,教學難點就要放在仔細體會課文描寫大榕樹的特點詞句。我安排學生在課文中找出相關的段落,抓住相關的語句來思考、交流和探索,并指導學生朗讀、復述。
二、重視寫字教學的開展
葉圣陶說:“一個人養(yǎng)成的習慣越多,那么這個人的能力越強?!比魏我环N能力都是養(yǎng)成好的習慣的結果,良好的書寫習慣是提高書寫能力的基礎。我校開設了書法課,并安排兼職教師上課。我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教科室、教研組、班主任為成員的領導機構,開展書法方面的具體工作。在書法教學中,我校領導班子和教師深入學習、刻苦研究、大膽創(chuàng)新、總結成功經(jīng)驗,彌補不足。我校非常重視書法教學的課程意識、目標意識,采取妥當措施解決書法教育的師資問題,開好書法課,并進行多種多樣的書法教育活動,給學生講解書法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寫字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可是在實際教學中,因為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諸如有個別教師和家長認為,學生只要成績好,字寫得好不好關系不大,只要認得就行,這種片面追求語文教學成績,不重視寫字課的教學是不對的。學校教導處在排課、分配教學時間時,要按規(guī)定及要求把寫字課的排上去,教師要按時到崗,確保寫字教學的順利進行,當然也要確保學生有時間進行書寫,尤其是不要把寫字課用來上語文或其它學科的課。在寫字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小學一年級的學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我就先教學生認一個字就寫一個字,采用集中識字的時候再進行集中寫字,指導學生認識字的音、形、義時,與感知聯(lián)系起來,不然就會脫節(jié)。在平時的寫字教學中,有些教師對學生們說,要把字寫好,寫端正、整齊,就安排學生用田字格的本子書寫,就一個字要寫一排或幾排,居然還有寫一篇的,這樣做,不僅增加了學生的作業(yè)量,就連書寫能力也沒有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不要認為學生的書寫遍數(shù)多就好。通過長期的書寫實踐,我認為一個字或一個詞語,一般就寫2到5遍就行,沒必要寫得太多。在寫字教學過程中,教師自己在堅持練字的同時,也要加強對學生書寫方法的指導,重視書寫的訓練以及技巧,而且對學生寫的字要認真、及時的批改和點評。對學生書寫得好的字詞,要表揚或用紅筆標注出來,把學生寫字的興趣激發(fā)出來,從而認真書寫。
三、在審美感知中提高寫作水平
語文教學是一門充滿濃郁人文特色的課,通過文字承載著文人墨客們對己、對物的深刻感受。教師要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要帶領、指導學生去體驗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皭勖乐娜巳擞兄?,人之所以審美,是因為世界上存在著無數(shù)的東西,需要我們去取舍,在眾多的東西中尋找到適合我們自己需要的那部分,即美的事物。在學習中要學會分辨清楚哪些屬于真善美,哪些屬于假丑惡,作為學生該學什么,不該學什么,教師要加以引導。并將自己所了解、觀察、感受到的材料,經(jīng)過加工整理后,寫進自己的日記和作文里。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特別是我們山里的彝族學生,他們的見識有限,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就要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培養(yǎng)寫作的興趣。如果學生對寫作文有了興趣,他們就會在教師的指引下多看書、思考,探索。那么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就顯得格外的重要了。通過長期的語文教學實踐,我認為要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對周圍的人事景物,要認真觀察、想象,多看看、聽聽、問問、想想,然后要多寫,把事情的前因、經(jīng)過、結果寫清楚、寫明白,還要善于接受教師和同學提出的建議,經(jīng)過思考后,還弄不懂的,就要問老師、同學或者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查,目的就是要搞清楚來龍去脈,反思一下為什么要這樣做才對,那樣做會不對,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只要是通過自己認真做、反復思考或與同學掙得面紅耳赤了的問題,印象就會非常深刻,學生寫起作文來就有表達的。教師就培養(yǎng)學生把自己看到、聽到、想到的精彩的片段及時寫在筆記本上,只要持之以恒地堅持,并養(yǎng)成習慣,時間長了,就會積累許多寫作素材,當教師布置作文或考試寫作文的時候,就會有話可說,有情可抒了,“出手成章”了。
(作者單位:四川省普格縣特口鄉(xiāng)中心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