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霞
摘 要:特殊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構成模塊,對于整體教育教學體制的穩(wěn)定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F階段我國特殊教育學校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對于整體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響,因此,基于我國特殊教育情況,針對我國現階段特殊教育學校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了一些解決措施,以便為我國特殊教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有效的依據。
關鍵詞:提升;特教學校;教育教學;教育質量
特殊教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可為殘疾學生獲得正常教育教學提供有效依據,也是我國教育目標的有效體現。經過提升特殊教育教學工作,可促使每一個殘疾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的開發(fā),在補償缺陷的基礎上可形成更加自信自強自立的精神,從而促使其具有一定的社會適應能力,為社會生活的正常參與提供保證。因此在以人為本教育管理理念的指導下,提高特殊教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特殊教育學校教育教學現狀
1.資力量缺乏
現階段我國特殊教育學校在師資方面,專業(yè)教師數量不足致使師資結構不完善,促使整體特殊教育學校的發(fā)展受到了嚴重的阻礙[1]。由于殘疾學生的特殊性,常規(guī)的教育教學措施并不能發(fā)揮良好的效用,這就要求特殊教育教學人員在實際工作過程中要投入更大的耐心及精力,利用自身專業(yè)教育教學能力,與特殊教育人群維持良好的溝通交流。而現階段由于專業(yè)師資力量不足,致使整體特殊教育環(huán)節(jié)特殊教育教學人員與殘疾學生出現了思維交流斷層的情況,進而導致整體教育教學預期效果無法有效實現,整體教育教學效率及質量也無法有效提升。
2.學生主動性不足
相較于普通學生而言,特殊教育學生在思維能力及行動感知方面具有一定的缺陷性。而由于特殊教育學生思維差異性及行動感知緩慢性,極易導致其在課程進行過程中出現關注力度不足、語言表達不完善的情況[2]。在實際特殊教育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大多數特殊教育學生基于自身的特殊性及性格因素,并不能與教育教學人員及其他特殊教育人員開展良好的溝通交流,從而使其在特殊教育教學階段語言障礙問題并不能得到有效的解決,而語言病句、發(fā)音困難、語法錯誤等情況的頻繁出現,也影響了特殊教育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也會影響殘疾學生在社會生活適應能力的有效提升。如聾校的聾啞學生,由于他們聽力及語言表達有障礙,老師上課的內容要完全傳達給學生就會有一定的局限性,從而影響聾生學習的興趣,影響聾生學習的主動性。
3.教育教學目標不完善
教育活動是特殊教育教學活動正常開展的切入點,根據社會區(qū)域發(fā)展特色、人體發(fā)展特點、政府教育政策等相關環(huán)節(jié)的變化,特殊教育教學目標會呈現不同的特點?,F階段特殊教育教學過程中,教育教學目標的制訂與特殊教育學生之間的聯系不夠緊密,且沒有依據特殊教育學生全面素質提升的需求,進行相關課程教育目標的制訂。在實際教育教學目標制訂過程中,特殊教育學校大多對教育教學對象缺乏一定的信心及期望值,這就導致其在整體特殊教育教學課程設置、教育教學內容等相關方面安排,并沒有針對特殊教育教學的特殊對象個體差異性進行研究,也沒有對殘疾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行充分發(fā)掘,更無法在實際教育教學過程中對特殊學生的潛能優(yōu)勢進行充分培養(yǎng),進而導致整體教育教學效率無法有效提升。
二、特殊教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優(yōu)化措施
1.優(yōu)化特殊教育課程構建模式
優(yōu)化特殊教育課程構建,促進教育教學質量改進對于特殊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非常重要。對于優(yōu)化特殊教育課程構建,改進教學效果,應在以往特殊教育教學的基礎上,對相關特殊教育教學的課程針對性地進行逐步優(yōu)化強化,從而有效提升特殊教育教學的實際效力[3]。因此,在教育教學進行過程中,可以有效進行課程設置。如進行醫(yī)教結合試點教育模式的開展,可以便于殘疾學生康復訓練與知識學習同步提升。同時,特殊教育學??杉訌娕c普通學校的融合交流力度,通過定期雙校交流模式的開展,為融合教育教學的順利進行提供支持。在特殊教育教學過程中,融合教育教學的實施可保證整體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上升。通過特殊教育教學模式與普通學校及職業(yè)教育醫(yī)教結合等模式的融合教學,可以進一步打破特殊教育教學發(fā)展的壁壘,為特殊教育學校的殘疾學生提供更加多樣的學習收獲。
其次在特殊教育教學過程中,結合所學內容同時提高殘疾學生的社會生活能力是特殊教育教學的一個很主要的教學內容。而基于高年級的特殊教育職業(yè)發(fā)展的需求,在與普通學校交流融合的基礎上,特殊教育學校也可以積極引入職業(yè)教育模式,實現與職業(yè)教育的有效融合,完善特殊教育教學與課程構建的同步發(fā)展。同時,優(yōu)化課程設置及課程內容是特殊教育學校優(yōu)化教學課程的關鍵方面,結合教育組織模式、教育教學評價方式等輔助措施,可實現特殊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上升。基于特殊教育教學的獨特性,在課程結構設置過程中,可以結合相關教育教學課程的更新優(yōu)化,將統(tǒng)一的教育模式轉化為個體性模式,即在教育教學課程設置過程中,提高對殘疾學生的個體差異的關注力度,嚴格依據整體課程改革的導向進行各項教育教學提升。在教育教學提升過程中,可依據特殊教育教學發(fā)展規(guī)律,綜合考慮特殊教育學生的需求,將康復訓練、職業(yè)發(fā)展能力、文化知識授予等方面進行有機整合,讓特教學生真正能夠掌握知識、自主學習、康復訓練,保證殘疾學生自我價值的有效實現。
最后特殊教育學校是特殊教育教學工作的主要平臺,而課程設置則是特殊教育教學開展的主要模式。在立德樹人指導原則的指引下,可基于特殊教育自身課程架構及其配套教材,對其進行全面、系統(tǒng)、科學的規(guī)劃調整,為整體特殊教育課程標準及其規(guī)范建設提供依據。依據我國義務教育課程的相關規(guī)范,可建立符合殘疾學生學習需求的特殊教育課程標準。在盲、聾、培智等特殊課程標準不斷細化的基礎上,可就特殊教育教學材料進行義務教育階段課程的編制,將職業(yè)教育內容納入特殊教育教學課程體系中,通過特殊義務教育階段課程在各個學科、年級段的全面覆蓋,全面提升殘疾學生知識技能、生活技能、社會適應能力等。
2.強調特殊教育學?;A教育教學的發(fā)展
十三五期間是特殊教育學校全面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的關鍵階段,對于特殊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為了促使整體特殊教育質量得到有效提升,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特殊教育學校應依據自身教育教學情況,進行特殊教育教學發(fā)展規(guī)劃的制訂,然后結合我國特殊教育長期發(fā)展需求,開展學前特殊普惠教育教學。通過第一步學前特殊普惠教育計劃的有效實施,可逐步增加整體教育教學過程的資金支持,如生均公用經費增加等,為學前特殊普惠教育發(fā)展提供支持,保障前期特殊教育教學工作開展,為后續(xù)特殊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依據。在這個基礎上,應注意日常特殊教育的均衡管理,即通過日常特殊教育教學的課程質量驗收監(jiān)測,督促內部整體教學模塊的均衡更新完善,對內部各個年級段的教學布局進行合理調整,保證特殊教育教學資源的合理配置。通過特殊教育教學保障體系的完善,可為整體特殊教育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發(fā)展提供充足的動力,保證特殊教育教學入學普及率,基本保證殘疾學生基礎教育教學工作有效開展。
十三五規(guī)劃綱要提出了推進教育現代化的主要任務,在這個指導任務的帶領下,教育教學現代化設施的建設完善就成為特殊教育質量提升的關鍵。依據《關于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的實施意見》的相關內容,特殊教育學??蓪^(qū)域內特殊教育現代化建設作為主要工作。提高政府財政部門等對特殊教育工作的重視,為特殊教育教學設施建設投入充足的資金,在保證教育資金有效增長的基礎上,保證特殊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的構建完善,為每一個殘疾學生提供充足的經費支持,同時,完善家庭經濟困難殘疾學生幫助體制。在特殊教育學校教育教學條件不斷優(yōu)化的前提下,結合特殊教育學生實際情況,開展特殊教育教學設施安全工程建設,保證整體特殊教育基礎設施符合現代化辦學需求,然后通過學校運動場地標準化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數字化校園等一系列工程的開展,結合相關特殊教育技術裝備的配置,保證區(qū)域內特殊教育現代化教育管理工作順利進行。
十三五是特殊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關鍵時期,也是全面實現特殊教育教學現代化模式的主要階段。因此在這期間特殊教育學??稍诂F代化建設目標的指導下,結合新型區(qū)域文化發(fā)展模式,對內部教育教學布局進行進一步完善,在建立完善特殊教育服務體系的基礎上,優(yōu)化內部特殊教育專業(yè)構架及人才教育體制。在內涵式發(fā)展目標的指引下,對內部特殊教育教學人員進行定期培養(yǎng)教育,促使相關教育教學人員建立新型特殊教育理念[4]。并依據我國政府對特殊教育人力資本素質的新要求,在保證特殊教育教學人員的專業(yè)素質達標的同時,對其社會責任感及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進行不斷強化管理,為特殊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一支創(chuàng)新型及高素質的教育教學人才。
三、開展生活化教育教學模式
在特殊教育教學過程中,提高特殊教育教學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是特殊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根本?;诂F階段大語言環(huán)境特點,可在語言類教育教學過程中進行生活化教育理念的滲透,如組織特殊教育教學學生進行自主購物、買飯、看病等活動,通過其在實際生活環(huán)境下與相應群體的和諧交流,可逐步鍛煉相關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在結合生活應用原則的指導下,語言類特殊教育教學人員可在實際課程開展過程中,進行休閑娛樂類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鼓勵相關特殊教育教學學生參與到相關活動中去,結合相關教育教學策略的實施,形成教育教學形式的完整統(tǒng)一。將特殊教育教學學生的實際生活技能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培訓,對相關教育教學學生的優(yōu)勢進行針對性提升,保證相關特殊教育教學學生可在后續(xù)的社會生活過程中靈活運用各種技能,為其后續(xù)學習生活提供良好的幫助[5]。同時基于特殊教育教學學生生理方面的缺陷,其在社會實際事物感知方面較為薄弱,這種情況下,特殊教育教學人員就可以利用其對圖象、或者聲音的靈敏度,采取機械記憶教學的模式保證相關教育教學活動優(yōu)秀開展。在實際教育教學過程中,特殊教育教學人員可利用更為現代化的教育教學工具,將具體教育教學課程中的圖象、聲音進行有效整合,從而促使相關特殊教育的學生可以利用自身優(yōu)勢領會課程內容,通過一系列的內容消化、吸收、篩選,可進行自我學習鞏固提升。而針對失智類學生,可進行相關課程內容的單獨編制,利用相關課程教材中的簡單語言表達,結合多媒體等現代化課程措施的應用,進一步縮短不同特殊教育教學學生之間的差距。如在表示一些化學實驗現象“火的燃燒”內容時,由于相關學生對語言表達掌握的缺失,往往會出現詞語組合與表達含義斷層的情況。而利用多媒體課件可促使相關特殊教育學生對語言表達建立更加具有層次性的認識,便于整體課程教育質量的提升。
特殊教育教學過程中,如何將抽象的教學知識與特殊教育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有效結合是影響課程教育質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為了便于聾啞學生對相關特殊教學課程內容的有效理解,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教學的直觀教學將課程內容的含義進行全面概括,在課程內容與實際生活之間構建一個良好的通道,然后通過課程知識技能的詳細闡述,逐漸進行知識抽象化過渡,保證抽象類知識的有效學習?,F階段情境教學方面已經得到了大規(guī)模的應用,而基于特殊教育教學的實際情況,通過情境式教學方法的應用可為特殊教育學生提供有效的知識學習平臺。基于特殊教育學生語言發(fā)展遲緩、實際經驗不足的特點,可在教育過程中加大局部細節(jié)的描繪,促使其在了解基礎課程內容的同時熟練掌握相關課程學習方法。如在化學課程等抽象特殊教育教學活動中,為了促使特殊教育學生正確理解“多”“少”的概念,相關特殊教育教學人員可首先準備一套學具,并將部分學具放在講臺上,隨后組織學生進行相互交換,最終得到的學具一定會有不同的數量,這種情況下教師就可以提問發(fā)生這種情況的因素,從而促使學生得出“多”“少”的概念。隨后利用講臺上的部分學具,將其分配給數量較少的學生,并組織相關學生回答問題,促使相關學生對這一概念有更深入的了解。
四、構建適合特殊教育教學學生的職業(yè)訓練方案
在特殊教育教學過程中,基于特殊教育教學接收學生的不同需求,可從教學目標制訂、教學計劃設置、培訓課程設置等方面進行不斷優(yōu)化,尋求與特殊教育學生契合度更高的教育教學方案。一方面在特殊教育教學職業(yè)訓練方案制訂過程中,相關特殊教育教學人員可結合不同特殊教育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及身體狀況進行相關職業(yè)訓練目標的制訂。為了便于相關職業(yè)訓練目標的有效實現,在實際教育教學過程中,特殊教育教學人員可將內部教學人員進行統(tǒng)一組織規(guī)劃,利用合作分組的方式進行相關教學規(guī)劃的協同合作。在基礎課堂教學正常開展的前提下,可對不同學習基礎的特殊教育學生進行層次化教學,對于學習基礎較差的特殊教育學生,特殊教育人員可加大與特殊教育學生監(jiān)護人員的溝通交流,以家庭課業(yè)的方式在課程開展之外的時間段進行針對性輔導,保證相關教育計劃的實現,另一方面在特殊教育教學過程中,教育教學工作與職業(yè)教育訓練是不可分割的。在特殊教育學生進行職業(yè)教育訓練過程中,可依據特殊教育學生的思維模式,對內部活動課程、勞動技能課程進行合理設置,同步培養(yǎng)特殊教育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及社會生活能力。同時對于不同心理、身體、年齡等特點的特殊教育學生,可設定不同的職業(yè)期望值,將知識教育指導及康復訓練作為主要教育指導工具。針對年齡層次較低的特殊教育學生,可適當融入游戲訓練、手工訓練等休閑娛樂性質的活動,便于職業(yè)訓練教育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而針對年齡層次較高的特殊教育學生,可適當加大職業(yè)能力、勞動能力的訓練,為其初步構建社會服務能力提供有利的依據。通過專門的職業(yè)訓練教育,可促使特殊教育學生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便于整體社會經濟運行負擔的有效緩解。此外,在相應課程開展過程中,特殊教育學??稍谌粘B殬I(yè)教學知識架構設置時,將其與認知教育課程進行有效融合,保障特殊教育學生社會價值觀的完整構建。
總而言之,現階段,特殊教育學校不僅是針對社會區(qū)域內殘疾人群的教育教學機構,而且也承擔著提高整體區(qū)域內部特殊教育教學水平的任務。針對現階段特殊教育教學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相關特殊教育學校教育教學管理人員也結合自身教育教學特色,在“十三五”綱要的指導下,對內部特殊教育課程進行進一步完善規(guī)劃,從特殊教育教學人員、特殊教育教學設施、特殊教育教學工具及特殊教育教學管理等各個方面進行不斷更新優(yōu)化,保證特殊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李雯.尋找規(guī)律遵循原則,提高特殊教育學校體育教學質量[J].教育,2016(5):139.
[2]謝應濤.淺談如何提高特殊教育學校數學課堂教學效果[J].教育,2016(12):150.
[3]徐莉.如何有效提升特殊教育學校小學語文教學效果[J]. 作文成功之路(下),2016(1):16.
[4]曾偉冰.提高特殊教育學校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廣東教育(教研版),2017(8):170.
[5]曾雪雯.微課在特殊教育學校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讀寫算(教師版),2016(48):190.
注:本文系福建省中小學名師名校長培訓工程專項課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