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楠楠,沈鶴軍,侍崇艷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學校體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而體育與健康知識是體育課不可或缺的部分。當前部分體育課仍然是傳統(tǒng)的技能教學模式,在體育課中較少或沒有傳授體育與健康知識,尤其是健康知識。學生在體育技能學習中往往處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狀態(tài),影響其健康知識的習得和對體育課價值的認知,終身體育觀也很難形成。本研究在結合前人研究的理論基礎之上,探索健康知識滲透到實踐課中學生對體育課態(tài)度和行為的改變,提出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試圖為學生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形成終身體育學習奠定基礎。
中學體育實踐課中滲入健康知識。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南京體育學院數字化圖書館中的CNKI期刊數據庫、維普、萬方數據庫、電子期刊以及館藏相關紙質期刊、雜志、報紙等途徑,大量閱讀了有關中小學體育課以及體育健康知識方面的書籍、雜志。對照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從中獲取各個水平段應掌握的健康知識種類和內容,為體育與健康知識問卷和教案的制定提供了理論支持。
1.2.2 問卷調查法
對學生進行實驗前后的體育態(tài)度調查,發(fā)放問卷80份;搜集運動系統(tǒng)、衛(wèi)生保健和健身方面的體育健康知識,發(fā)放問卷160份,具體發(fā)放對象是實驗班40名學生,對照班40名學生。
表1 體育態(tài)度問卷發(fā)放與回收統(tǒng)計(N=40)
表2 體育與健康知識問卷發(fā)放與回收統(tǒng)計(N=80)
1.2.3 實驗法
1.2.3.1 實驗目的
了解學生實驗前后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體育健康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對體育態(tài)度和認知的變化情況。
1.2.3.2 實驗對象
實驗班40人,對照班40人,共80人。選取實驗對象時由于是不同體育教師任教,所以在選取的時候對幾個班進行了一定的分析和比較,以確保實驗班和對照班在實驗前,體育與健康知識水平、體能和學習成績和班級紀律處于同一水平。
1.2.3.3 實驗時間
從2016年10月7日-2016年11月15日,共5周,每周3節(jié)課,共15節(jié)課,每節(jié)課45分鐘。
1.2.3.4 實驗變量
自變量:本實驗選取“教學內容”即:教學中是否滲入體育與健康知識為自變量。
因變量:本研究擬在實驗前后測定實驗學生的對體育課的價值認知以及體育態(tài)度情況作為體育活動評價指標;以學生的體育健康知識掌握情況(運動系統(tǒng)知識、運動與營養(yǎng)知識、運動損傷知識、健身方面知識)作為學生知識評價指標。
無關變量的控制:在體育教學上,除了實驗班實施的是加入體育與健康知識的教學,對照班還是按照學校的原計劃進行。由于是不同體育教師任教,所以在選取的時候對幾個班進行了一定的分析和比較,以確保選取實驗班和對照班在實驗前體育與健康知識水平、體能和學習成績處于同一水平的兩個班級。
相關說明:依據《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選取符合水平四身心發(fā)展的健康知識,每節(jié)課融入有關知識點。對實驗班和對照班體育態(tài)度變化、運動損傷和健身等健康知識掌握情況的變化,及時進行理性分析。
1.2.4 訪談法
通過訪談一線教師,了解影響融入健康知識融入的因素以及融入后對體育教學帶來的影響,關注學生的具體表現,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
1.2.5 數理統(tǒng)計法
對收集的數據采用SPSS 24進行分析。
表3 實驗班實驗前后體育態(tài)度情況一覽表(N=40)(%)
由表3可知實驗前60.9%的學生很喜歡體育課,實驗后增長到了70.5%,增長了9.6%增幅尤為明顯,實驗后喜歡體育課的學生比例高達93.1%。在實驗教學中學生在學習技能的同時能夠學到體育與健康知識讓他們感覺很受益,充分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體育態(tài)度也隨之發(fā)生了改變。實驗后不喜歡體育課的人數比例由5.2%下降到了3.7%??傮w來看,學生的體育態(tài)度較好,表明體育與健康知識融入體育實踐課有積極效果。
由表4可知實驗班實驗后認為體育課很有價值的占到65.6%,較之前的50.4%,增長了15.2%,增幅很明顯,說明學生對體育課的價值認知發(fā)生了積極的轉變。學生認為體育課不再僅僅是鍛煉身體,可有可無,而是從中能夠學到一些運動保健知識和一些科學健身方法,為他們形成終身體育觀打下良好基礎。實驗后認為體育課沒有價值的占到了3.6%,經觀察、訪談發(fā)現這部分學生上課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沒有認真聽講體育與健康知識的傳授內容。
表4 實驗班實驗前后學生對體育課價值認知情況一覽表(N=40)(%)
表5 實驗班和對照班實驗前各類健康知識掌握情況對照表 (X )(分)
表5 實驗班和對照班實驗前各類健康知識掌握情況對照表 (X )(分)
組別n運動系統(tǒng)知識運動與營養(yǎng)知識運動損傷知識健身知識實驗班403.8815.428.9124.81對照班404.1214.938.0125.95P0.660.320.880.42
注:p>0.05稱為“差別不具顯著性”;0.01
從表5可以看出,實驗班和對照班在實驗前4類健康知識測試結果無顯著性異p>0.05,在運動系統(tǒng)知識方面和健身知識方面對照班稍高于實驗班;運動損傷和運動保健知識方面實驗班稍高于對照班;整體來看,實驗班和對照班健康知識幾乎處于同一水平。
表6 實驗班和對照班實驗后各類健康知識掌握情況對照表(X )(分)
表6 實驗班和對照班實驗后各類健康知識掌握情況對照表(X )(分)
組別n運動系統(tǒng)知識運動與營養(yǎng)知識運動損傷知識健身知識實驗班407.7818.2210.1133.02對照班405.6315.127.9830.01P0.0180.0140.0150.034
注:p>0.05稱為“差別不具顯著性”;0.01
從表6可知,實驗班和對照班在經過融入健康知識的教學后,4類健康知識的結果0.01
其中實驗班被測運動系統(tǒng)知識平均分高于對照班2.15分;運動與保健方面的知識高于對照班3.10分;運動損傷知識平均分高于對照班2.13分;健身知識平均分高于3.01。說明在體育實踐課中滲入運動保健和健身方面的知識效果更為明顯;教學中發(fā)現學生對于體育受傷后的處理方法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男生對在練習中參與發(fā)力的肌肉方面的知識求知欲很強,女生對于營養(yǎng)合理飲食和減肥等表現濃厚的興趣,這與男女生的興趣差異相吻合。
可見體育與健康知識的融入有助于學生健康知識的掌握和健身方法的習得。而呈顯著性差異是由于很多因素造成的,首先離不開學生自身的學習動機和熱情,其次和教師有效的教學策略也有關聯。學生在體育課中能夠學到有價值的知識,學
生由“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對于他們養(yǎng)成科學的鍛煉習慣也很有幫助。
表7 實驗前后學生體育與健康知識總成績結果分析表
注:p>0.05稱為“差別不具顯著性”;0.01
由表7可以看出,實驗班實驗前均分56.25,實驗后均分64.24增長了7.99,增幅非常明顯,而對照班實驗前55.12 ,實驗后56.47,變化微小。經過T檢驗實驗班實驗前后P=0.000<0.01說明差別具有高度顯著性,在體育實踐課中滲入體育與健康知識,學生能掌握非常好,成績顯著;同樣經過T檢驗對照班實驗前后P=0.367,差別不具有顯著性,說明學生在體育實踐課中,僅僅是技能的訓練,很少能學到體育與健康知識。
本研究的實驗結果表明,實驗前實驗班和對照班體育與健康知識水平相差不大,但實驗后效果顯著。實驗后絕大多數學生能夠較好的掌握體育與健康知識。在對實驗學校的教師訪談中,教師認為體育實踐課中滲入體育與健康知識,不同于以往的傳統(tǒng)體育課,學生感到很新鮮,甚至有學生說體育老師變成了“醫(yī)生”,體育老師的地位在無形中上升,學科價值感也得到了提高。
3.1.1 體育與健康知識融入體育實踐課激發(fā)了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對體育課的價值認知產生積極影響,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鍛煉的習慣和終身體育觀的建立。
3.1.2 學生對于運動系統(tǒng)、運動與營養(yǎng)、運動損傷、健身等方面知識的掌握。其中學生對于運動損傷和營養(yǎng)方面的知識掌
握更為突出。這些知識的滲入可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為生活中更科學的鍛煉提供指導。
3.1.3 體育與健康知識的融入,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加深學生對技術動作原理的理解,對更好的完成技術動作也有幫助。
3.2.1 要因人而異
對于男女生和不同水平階段的學生要區(qū)別對待,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體育與健康知識的融入。例如:多數男生對于肌肉健身方面的知識更為感興趣,女生則對減肥營養(yǎng)飲食方面的知識更為關注;在教學中多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做到師生互動,共同進步;不同水平階段進行體育與健康知識教學應該按照水平階段學生個體差異、心理特點、理解接受能力的不同因材施教。
3.2.2 要因材施教
根據學生的能力不同和運動項目的不同,要滲入相對應的體育與健康知識。例如:長跑項目教師可以滲入有關“極點”、“第二次呼吸”方面的知識,教授學生擺臂與呼吸的配合。教師將知識碎片化融入技術練習中,讓學生在學習體育與健康知識的同時加深對技術動作的理解,這樣對更好的完成技術動作也很有幫助。
3.2.3 要家校合作
鼓勵學生將在體育課學到的健康知識和科學的健身方法,回家教授給自己父母,讓家長也能從中收益,對體育課的價值重新認識,養(yǎng)成鍛煉的習慣,形成良好的家庭體育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