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李舟英
如果不是這場病,還有兩個月就該是你48歲的本命年生日了。你那么喜歡碎碎念,又特別情緒化,碰到大新聞就變得焦慮異?!總€跟著你的記者,都說你這樣的性格,一點都不像11月出生的腹黑天蝎,倒像是7月出生的暖心巨蟹,容易對一件事情上心,重情重義。
2018年7月12日9點15分,因患腹腔轉移性癌癥,經(jīng)歷了半年治療的你不幸離世。10點24分的時候我打開微信看到朋友圈里你弟弟替你發(fā)的更新,遏制不住在辦公室哭到手麻——你的上一條朋友圈是才半歲的大胖兒子,你說“兒子,兩天不見,太想你了,哈哈哈!”
晚報同事微信群瞬間炸鍋,沒有一點點防備,上個月還在群里談笑風生,跟我們交代工作任務的你,每一天我們都以為第二天會一如既往在辦公室里看見的你,曾說過“做個記者是我最初的理想,追求新聞帶給我的滿足與幸福感,就像染上毒癮一樣,以致透支自己的健康也不足惜”而被我們“鄙視”的你……突然,離開了。
“十四年前的七月,也和今天一樣的天氣,我來報社實習,當時是晚報熱線新聞部主任的您成了我的入門老師。對工作充滿熱情,對困難群體充滿關愛,永遠帶著情懷和新聞理想……沈老師教會了我很多,我也會一直記住的。愿天堂沒有病痛?!敝肋@個消息的時候我是懵圈的,不知道該說什么。然而看到成長周刊的阿章發(fā)的這一條,我狠狠地點了個贊。
“有愛”是你身上最大的標簽。
那張讓所有人印象深刻的照片里,你頭發(fā)蓬亂、眉頭緊鎖,抱著一個昏迷著的小女孩沖向新聞110的采訪車。那是女孩不慎從屋頂摔下來,父親交不出手術費,哭著把女兒帶離了醫(yī)院。知道這個消息的你,順著320國道一路驅車追趕,追回父女倆,又送到市中醫(yī)院,成功進行了手術。
不是科班出身,沒有經(jīng)歷過所謂新聞理想熏陶,在我眼里,你一直是用一種本能的善良和有愛來做記者的。愛家,愛工作,愛我們,愛每一個蓬勃的生命。
大家都笑你是“妻管嚴”,多年來工資如數(shù)上交,你說你偷偷用私房錢買了金條藏在床底下,以后要給女兒“胖胖”當嫁妝;某個新記者寫新聞時把死者和嫌疑人的名字互相搞錯了,死者家屬氣得要揍記者,你親自到靈堂給死者和家屬鞠躬道歉;你心心念念晚報是“市民報”,要我們做“有溫度”的記者,寫“好看有用”的新聞;情人節(jié)的時候你自掏腰包給辦公室的女記者們買巧克力和花;每一次新春晚會,你都跟我們一塊兒排練節(jié)目,從《四小天鵝》演到《青蛇》,再到《晚報十三釵》……每一次都笑得像個孩 子。
每一個采訪對象,在你眼里,不僅僅是信息源,更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七旬“爺爺考生”鄒偉敏說,在嘉興媒體界,跟他接觸最多最關心他的就是你,幫他找工作,幫他解決困難,你是一個好人。你給民工子弟學校的梁老師籌集手術費,讓他重回講臺;給被父親拋棄在麥當勞的“小蜻蜓”找到回家的路,給貴州“木板小學”的孩子送去新課桌椅……
你說做記者給你帶來太多的滿足和幸福感,從紙媒最輝煌的10年走到紙媒唱衰的“寒冬”,從20出頭的毛頭小伙兒到臨近不惑之年,你好像從來沒有停止這樣的熱情。在每一個我們覺得前途堪憂,未來渺茫的時刻,像一座矗立的燈塔,用自己的光,照亮我們前行的每一步。
是你,為世間所愛,歷寒暑晨昏。
□ 上圖為2005年8月2日,隨父母從重慶來浙江嘉興打工的11歲女孩劉芳,在房頂乘涼時不慎摔落,當天下午,時任南湖晚報熱線新聞部記者的沈煜威得知此事,迅速將昏迷的劉芳抱進采訪車送進嘉興市中醫(yī)院。
□ 下圖為長大后的劉芳到南湖晚報看望曾經(jīng)的救命恩人。
得知你重病垂危的消息,我們集體錯愕,因為上個月你還在群里跟我們討論一條關于嘉興樓市的稿子。后來才知道,那個時候,其實你已經(jīng)知道自己病重了。要有多大的心性,才能一如既往,談笑風生?
以前每每遇到難題,你會招呼我們到你辦公室沙發(fā)上坐下聊聊。就在你離世前一個月,我還跟你匯報工作說“我把表格填好從門縫里塞進去了,你回來就能看到?!苯裉?,我站在這扇緊閉的門前,門上每年晚報征集市民寫的福字貼得滿滿當當,我知道,再敲,都不會有人應了,我往門縫里塞的表格,你再也看不到了。每一扇開著的門好像都呼呼漏風,撲面而來的生氣,只有這一扇緊閉的門后,一片死寂,仿佛時間停滯。
你常說,作為記者,我們對社會責無旁貸。所以你曾暗訪“黑心婚介所”,把騙子們拉下馬;曾臥底同性戀組織,不遺余力堅持不懈為特殊群體奔走;和女記者喬裝打扮進入所謂的“胎兒性別鑒定中心”,差點被打出來;曝光某情色場所,不小心走漏了風聲,差點被人陷害中飽私囊,收受賄賂 ……曾經(jīng),我寫的P2P財富公司報道提出了風險和質(zhì)疑,第二天一早一大批客戶看了報道而去退單,那家公司的領導到辦公室來堵我的門,大聲呵斥和指責我;也因為一篇質(zhì)疑一家兒童攝影機構的報道,對方跑到領導辦公室要我對他們造成的聲譽損失賠禮道歉……彼時身為采訪中心主任的你總是說“稿子沒錯哦?沒錯,我們就不怕?!?/p>
近十年的新聞記者生涯,我害怕過,委屈過,孤單過,彷徨過,猶豫過,退縮過……然而晚報始終重申新聞記者的職責,嚴肅報道的力量。在眾聲喧嘩中,變化得越多,就越知道什么是不變的。
理想不應被輕視,真相應該有人去守望。我們相信:追問真相,能夠給予力量;傳播溫暖,能夠帶來希望;眺望遠方,能夠看到光芒……這一切都是冰冷的機器算法推送、口水化的10萬+無法代替的。
你臨走前幾天,我從上海采訪回來,忽然心生念頭再去醫(yī)院陪陪你。那時的你已經(jīng)完全沒力氣說話,曾經(jīng)跑馬拉松的身形完全瘦脫。難得的是你似乎沒被病痛折磨,安靜地睡著,整個病房里是你均勻的呼吸。5點半的時候你醒了,看見我的時候眼睛已經(jīng)無法聚光,眼神渙散。我握了握你的手,跟你說“過幾天我再來看你”。你反握住,特別特別有力,我都覺得要被捏疼了?,F(xiàn)在想想,那個畫面特像武俠劇里高人傳授畢生絕學。
記者之路,注定山高水長。初心在,就會有千山萬水。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開了又落了,他看見青天,看不見自己的渺小。佩索阿曾說,一個人必須愛有所及。沒有誰可以攫住,不停消亡的寸寸時光。但人可以憑借對感情、信念、理想的執(zhí)著,為時間賦予意義。跟隨你的腳步前行,時間則回饋勇敢和堅定。
2009年7月5日,我入職晚報,因為畢業(yè)于“體育界的清華”北京體育大學,且是歷年全省只招4個人的體育新聞系,我被領導直接派到文體新聞部。結果,你看不慣文體新聞的“歌舞升平”,你說一個新記者必須經(jīng)歷熱線新聞部的歷練。所以我成了熱線新聞部的“編外”記者,在民生新聞里摸爬滾打,酷暑嚴寒從不錯過“昨夜今晨”值班。跳樓、火災、工廠爆炸,吵架、自殺,交通意外……我見過被攪拌車碾碎頭,爆了一地的腦漿;見過高速路上碎成一塊塊的肢體。冬夜里外頭的風太冷,每次出車回到開著空調(diào)的辦公室頭就爆炸一樣疼。記者們還能談笑風生,數(shù)著今夜要寫幾篇稿子。
我那會兒就覺得,像你這種洗澡時候都要把“新聞110”的熱線電話帶進衛(wèi)生間的前輩老師,真是有夠“變態(tài)”。關鍵是你還把我們教這么變態(tài),幸虧我最后嫁了人,沒有因為這樣而滯銷……
做記者久了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新聞是易碎品。九年的時間,我寫了500多萬字,可是讓我特別有感的稿子沒有幾篇。你說要有“創(chuàng)優(yōu)”意識,每年給自己幾篇“精品”任務。我拿下的第一個省新聞獎就是你帶著我去做的。那時候我大肚子,孕吐反應特別嚴重,跑了兩天,從田間地頭到鄉(xiāng)村社區(qū),吐到田埂邊,采訪對象尷尬地面面相覷,你皺著眉頭笑笑跟人說沒事?;貋韱栁?,還能撐得住嗎?我倔強地點點頭,你說,那就今晚把稿子寫出來吧,好好磨一磨……
沈煜威簡介
沈煜威,1970年11月出生,主任記者,《南湖晚報》副總編。1993年從事新聞工作,歷任校對、編輯、記者、嘉興日報社首席記者,是嘉興市第六屆十大杰出青年。“用愛與憎做新聞”是他的座右銘。
2018年7月12日,因病逝世,享年49歲。
呵呵,你的“憐香惜玉”,我們都是習慣了的。
我的書架上放著從你那里借來的兩本書,之前說借來看看,一直沒看完。你催促過兩次,我咋不還書,我搪塞“看完了就還給你”。我現(xiàn)在看完了,真的看完了,可是,這次我該怎么還給你?
生命成了一本合上的書頁,可是要怎樣的悲愴躬身,才能同舊日告別,漸行漸遠?
7月14日那天送你走最后一程,看你安靜地躺著,面容祥和。松軒廳里只有大家抽泣吸鼻涕的聲音,10個月不到的二寶忽然高聲喊起“爸爸”。我忽然想起,你曾經(jīng)做的《記者是什么》演講,你說:“我想,若干年后回首生命旅程,我看到了很多風景,我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我無愧于記者的稱謂,所以,我是滿足的,我是快樂的,我是無悔的?!?/p>
愿,明日君歸來,天真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