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俠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6-0114-01
閱讀技能在英語的四種基本技能(聽、說、讀、寫)中,起著主導性的作用。因此,英語閱讀教學被列為基礎英語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不過,從現(xiàn)行的課程設從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來看,閱讀教學往往達不到應有的要求。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試圖將課內(nèi)外英語閱讀教學結合起來,探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教學途徑。
一、課內(nèi)閱讀教學
閱讀課在英語的課程設置中,為每周3學時。提起閱讀教學,總會令人想起一個“泛”字。如何將這“泛泛”的課程壓縮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呢?這就需要任課教師精心地去設計。
1.教材選擇。在課堂內(nèi),教師主要以精心選定的教材為依據(jù),使學生有一種循序漸進的體會。如果選材過于雜亂,學生可能會陷入一種缺乏系統(tǒng)的慌亂中。不過,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根據(jù)需要對教材適當而靈活地取舍。同時,教師也應該有計劃地補充一些相關的內(nèi)容。
2.課堂實踐。閱讀課的主要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語言綜合能力。而閱讀能力的提高主要表現(xiàn)為對實踐的理解,這就決定了課堂教學應該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實踐活動,是教師精心指導,學生積極參與的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
(1)課堂訓練:閱讀課,單憑學習閱讀技巧是無法有效提高閱讀能力的。學生必須投入實踐。有人認為,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nèi)進行閱讀訓練是浪費時間,這種考慮也許是從教師的角度出發(fā),認為教師在學生們靜靜的閱讀中而“閑置”下來,不過,從某些程度來講,教師就像教練,運動員需要在教練的指導下訓練,而學生亦然。在課堂調(diào)練中,定時、定量。訓練目的明確,目標清晰,學生能全神貫注。通過實踐,學生能切實了解自己的水平,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勢及不足,從而逐漸提高閱讀水平,不過,這種單向訓練絕不可時間太長,否則,將失去師生共主課堂的真正意義。
(2)教師點評:學生對剛剛閱讀完的內(nèi)容,總是希望教師能夠對此評論一下,此時,教師做的絕不單單是公布下標準答案。否則,只起到一本參考書的作用。教師的解說應該是針對學生閱讀中出現(xiàn)的問題,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教師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啟發(fā)、引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閱讀。比如:課堂討論。
(3)課堂討論:在閱讀教學中,不能只滿足于學生在多項選擇中的良好發(fā)揮或者對個別詞語、句子的正確理解。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接受信息的同時,拓深、拓寬思維。假如讓你來寫文篇文章,你如何組織、安排材料?然后,學生懷著強烈的好奇來閱讀這篇文章。他們帶著自己對文章的理解以及與作者的共鳴或分歧走出來。他們直抒胸意,各抒己見。討論的結果使他們感覺到不再是浮在文章的表面進行被動的閱讀,而是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活動,敏捷而深刻。而且,這種用英語進行的討論,當然對語言綜合能力的提高起著重大的推動作用。
二、課外閱讀教學
我們知道,沒有量的積累,便沒有質的飛躍。閱讀能力的提高需要大量的閱讀實踐。而課堂時間畢竟有限,不管教師如何精心安排,學生如何努力配合,在課堂內(nèi)接受的信息量遠遠不夠。前蘇聯(lián)蘇霍姆林斯曾經(jīng)指出,學生在課外閱讀的東西越多,他掌握課內(nèi)的知識就越容易。而英語課外閱讀教學則具有雙重的功效,在接收信息的同時,也提高了語言能力,因此,課外閱讀教學顯得尤其重要。作為教師,不能把課外閱讀完全看作是學生自己的事,而是作為課內(nèi)教學的延續(xù)和補充,是閱讀教學中的另一重要環(huán)節(jié)。
1.閱讀材料。在實行課外閱讀初期,經(jīng)常有學生問起這樣的問題,“老師,我們應該讀什么樣的材料呢?其實,他們內(nèi)心知道,內(nèi)容應該廣泛多樣。這也部分地反映出他們的閱讀興趣還沒有真正切實地被調(diào)動起來。所以一開始我就對他們說“讀你最喜歡的材料。最重要的是你在讀?!庇弥虒W理論專家 Stephen Krashen的話來說就是隨意閱讀(Free Voluntary Reading)。在此基礎上,遂步為他們推薦一些合適的閱讀材料。
2.閱讀要求。隨意閱讀對相當一部分同學來說,還不能充分發(fā)揮其效力。問題是,他們不能堅持不懈地自覺閱讀。學生學習英語的年齡和環(huán)境決定了他們獲取知識和信息的主要途徑是閱讀,在認識上溝通以后,我們來做了如下的計算:如果每天拿出半個小時來閱讀,按照每分鐘七十個詞的最低速度來計算,一年下來,閱讀量的積累也是挺可觀的。學生躍躍欲試。然而,我們知道,有時候,惰性是很難克服的。實踐證明,制定一些具體的措施是必要的。每個人都應有閱讀筆記,也可說是閱讀日記,記錄下每天的閱讀情況。其中可包括閱讀量、閱時間、閱讀內(nèi)容摘要以及評述等。這一方面積累了大量的資料,鞭策了自己。另一方面,也為師生間的交流提供了方便。
3.閱讀交流。為了有效監(jiān)督,指導學生的課外閱讀,教師需經(jīng)常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學生的閱讀筆記提供了很好的幫助,借此,師生之間可進行直接的,口頭或書面交談,以便對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指導。師生之間的交流不再是單純的問答,而是更深刻的溝通。另外,定期組織安排學生們在一起交流各自的閱讀情況。漸漸地,這種交流成了一種習慣,大家相互促進,獲益匪淺。
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長期不懈的努力。教師應設法充分調(diào)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引導他們增加對閱讀的興趣。在接受信息的同時,加深理解,真正提高閱讀能力,提高整體文化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