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小琴
【摘要】家庭教養(yǎng)就是指在家長日常教導孩子時所采用的方法和方式,該行為的風格取決于家長的性格,不同的家庭教養(yǎng)方式會對兒童產生不同影響。經研究表明兒童個性的養(yǎng)成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家庭教養(yǎng),家庭教養(yǎng)方式是否正確,直接影響到孩子是否能夠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個性。本文通過介紹家庭教養(yǎng)對幼兒個性發(fā)展的重要性,并分析不同家庭教養(yǎng)方式培養(yǎng)出孩子的個性,并提出一些建立正確家庭教養(yǎng)方式的建議。
【關鍵詞】家庭教養(yǎng)方式 幼兒個性 建議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6-0009-02
1.家庭教養(yǎng)方式對于幼兒個性發(fā)展的重要性
教育不單單是指在學校的教育,家庭教育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家庭教育可以說是教育的基礎,作為基礎家庭教育對孩子教育的作用就顯得十分重要。個性是一種較為客觀的存在,在現(xiàn)代社會中科學技術和知識能夠共享,突出個性就成為了人們所追求的新目標。幼兒的個性是隨著時間不斷進步的,但是在幼兒時期是一個人個性形成的基礎階段,這個時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今后個性的走向,而且一旦個性形成想要改變就十分困難了。
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一言一行都時時刻刻影響著孩子,父母的一句話一個動作都會被孩子看在眼里然后印在腦海里,所以家庭教養(yǎng)方式是否正確對幼兒個性的養(yǎng)成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2.不同家庭教養(yǎng)方式對幼兒個性養(yǎng)成的不同影響
2.1平等民主型
民主型的家庭教養(yǎng)方式中,父母會對孩子進行平等的對待,能夠與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積極去鼓勵孩子進取,孩子能夠按照自己喜歡的興趣去發(fā)展,父母針對孩子的喜好進行理性的指導,對其存在的問題能夠耐心的進行解答和細心指出。在教育時父母基本不打罵孩子,對孩子的錯誤會用柔和的手段進行糾正。經研究表明,在這種家庭教養(yǎng)方式下的孩子,個性更加的強烈,孩子的身心也會比較健全,孩子能夠發(fā)揮自身的能動性,對于學習的積極性也更高,并且具有很強的實干能力。
2.2專制獨裁型
獨裁型父母在進行家庭教養(yǎng)時,控制著孩子的一切,用父母的權威去強迫孩子聽從自己的指令。父母考慮問題時只站在自身的角度,從不關心孩子的想法,同時逼迫孩子認同自己的看法和行為,并且平時對孩子的要求也十分高,所報的期望也高。這種教養(yǎng)方式會使孩子的個性走向兩種極端,一種是過分順從、懦弱、壓抑,遇事缺乏自我解決能力,另一種是強烈的逆反心理、脾氣暴躁、有暴力傾向。同時這種方式培養(yǎng)出的孩子孩子通常會學習會很差,并且缺乏溝通能力。
2.3過分溺愛型
溺愛型的父母對孩子言聽計從,即使孩子的要求是錯誤的,家長也會毫不猶豫的去做,父母對孩子的錯誤并不去糾正,而是希望自己能夠去承擔這個錯誤,父母為了滿足孩子的要求甚至可以犧牲自己。這種家庭教養(yǎng)方式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會養(yǎng)成懶惰的習慣,沒有自立能力,缺乏進取心,還會對別人指手畫腳。同時孩子的行為極度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在做事情上極易放棄,如果事情不滿足自己的心意只會以哭鬧來尋求滿足。
3.養(yǎng)成正確家庭教養(yǎng)的方法
3.1以身作則,理性教育
在教育孩子時,父母會給孩子定下一定的規(guī)矩,但是如果父母不能夠以身作則的去同樣完成可以完成的事,那么就不要輕易定下這種規(guī)矩。并且父母也要時刻的注意在孩子面前的行為,孩子無時無刻都在學習父母的行為,一旦孩子學會父母的一些陋習,當父母去糾正這些錯誤的行為時,就會失去威信,久而久之就無法對孩子在進行教育了。
3.2尊重孩子,理性期望
父母應該學會尊重孩子,給予孩子足夠的個性發(fā)展空間。當孩子在一些自己的個性上進行發(fā)展時,如果這種個性并沒有錯誤,那么父母應當給予孩子鼓勵,并且當孩子遇到困難時不要立刻給予其幫助,應當在旁對其進行輔助,使其能夠獨立的解決問題。并且對于孩子也不要有過的期望,在給孩子制定一些目標時不應過高,這樣孩子更容易完成,同時孩子在完成目標后也會得到極大的自信。
3.3平等溝通,曉之以理
父母在對孩子進行教育時,應該跟孩子進行平等的溝通,在考慮問題時應該多站在孩子的角度進行考慮,充分理解孩子。父母在糾正孩子的錯誤時應該曉之以理,不能夠使用家長的權威去強壓孩子,講道理解釋清楚讓孩子心悅誠服才能夠得到最佳效果。
4.總結
家庭教養(yǎng)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今后的個性發(fā)展道路,所以我們要保證幼兒時期家庭教養(yǎng)方式的正確,這樣就能夠保證孩子有一個良好的個性發(fā)展,對孩子今后的成長和發(fā)展也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小俊.家庭教養(yǎng)方式對中學生創(chuàng)造性人格的影響[M].教育教學研究,2009.
[2]沈漁刑.精神病學[M].第三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9.[50]51.
[3]郭念鋒.心理咨詢師(上)[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