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內(nèi)容空洞無物、文實不符、缺乏真情實感一直都是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無法擺脫的教學窘境,也是限制學生以書面形式運用祖國文字能力的掣肘所在。而生活體驗式作文教學認為,教師應以學生真正經(jīng)歷過的生活體驗、社會體驗為基礎,引導學生在作文中表達生活感悟的一種教學方法。本文將從結(jié)合筆者的課題研究,從觀校園風情、品家庭雜味、拓社會體驗三個角度來分析生活體驗作文教學法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具體組織策略。
【關鍵詞】小學 語文作文 生活化教學 策略分析
【課題項目】本文系福建省三明市基礎教育科學研究2017年立項課題“生活體驗作文的實踐研究”(JYKT—17059)。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8-0088-01
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體驗”被解釋為“通過實踐來認識周圍事物;親身經(jīng)歷”,《教育大詞典》認為,體驗是“體驗、體察、專察、在實踐中認識事物”。生活化教學法則是以學生的“體驗”作為確定作文內(nèi)容的基本前提,鼓勵學生抒發(fā)內(nèi)心感受與真切情感,所以生活化教學法成為讓學生具備觀察生活與表現(xiàn)現(xiàn)實能力的關鍵所在,是讓學生形成進入社會所必須的寫作能力的教學準備。在生活化作文教學中,小學生可以放飛心靈、解放思想,對生活、社會與實踐展開個性化的表達。從某種程度上說,生活化作文內(nèi)容沒有明確的真善美、假丑惡之分,只要真實即可,所以生活化作文教學法也就成為促進小學生實現(xiàn)個性化發(fā)展的基本途徑。
一、觀校園風情,繪多彩世界
學校是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陣地,為了讓小學生有傾吐的需要和表達的欲望,教師應積極創(chuàng)設習作氛圍,把學生習作與班級活動,學校主題活動、少先隊活動結(jié)合起來,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活化思維,捕捉素材,個性表達。從某種程度上說,學校生活是小學生最主要的生活活動,如果學生能夠從美、欣賞的視角來觀察校園風情,那么便可讓學生喜歡上校園生活,同時也可為作文學習積累素材。
例如:我校每年都會舉行春季運動會、秋季運動會,這兩次運動會是本校重大體育賽事,需要全體學生支持與參與。在運動會上,我將“運動會上展風姿”作為作文教學主題,引導小學生以運動會的實際賽況來創(chuàng)作作文,可以闡述他們在參賽、觀賽中所感受到的激烈、緊張、積極的競賽氛圍,也可描述某位參賽人員永不放棄、全程參與的精神……另外,在運動會舉辦過程中,我還鼓勵學生創(chuàng)作一些參賽口號與加油用語,遞交到學校廣播站進行廣播播報,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
另外,我也常常會利用班級主題班會、集體活動等來創(chuàng)設習作氛圍。例如:我曾組織全體學生參與大掃除活動,學生需利用課外活動時間清理玻璃、黑板、地板等。為了保證清掃效率,我還將學生分組,為每組制定了明確的清掃任務。在本輪班級活動中,學生可體會到勞動的不易,也可感受到通力合作的效率,同時還會為勞動成果感到欣喜。待清掃活動結(jié)束之后,我鼓勵學生寫下一篇以“勞動感悟”為主題的隨筆作文,講述他們感觸最深的勞動心得。雖然大多數(shù)學生都是以“大掃除經(jīng)歷”為寫作主題的,但是每個學生的寫作視角、文字表達與篇章架構(gòu)能力都讓小學生的作文體現(xiàn)了個性化寫作的特點,每篇作文都體現(xiàn)出了鮮明的個人特征。
二、品家庭雜味,抒人間真情
家庭是學生的第二所“學?!?,也是最讓學生放松、最能激發(fā)學生情感的環(huán)境,以“品家庭雜味”來引導學生感悟生活、感悟現(xiàn)實,也是生活體驗作文教學的基本要求。實際上,家庭生活是十分豐富的,讓學生以家庭生活為主題進行作文寫作,可以讓學生以全新的視角來認識家庭,這將會讓他們形成更好的生活態(tài)度,使其更加積極、努力地生活。
例如:我曾與學生家長一同合作,以“家庭勞動小崗位”來要求學生主動承擔一些家務事,以便讓學生從這些日?,嵤轮挟a(chǎn)生寫作靈感。一直以來,小學生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讓他們主動做家務,可以使其體會到父母的不易與勞動的快樂。比如,有一名小學生便在自己的作文中完整地敘述了自己為家長做飯的過程,同時表述了雖然自己做飯難吃,但是家長依然十分幸福地享受了這頓飯。在文章的結(jié)尾階段,這名小學生還表達了對父母每天為自己奔波、勞碌的體貼之情,抒發(fā)了自己一定會主動幫助家長分擔家務的決心與勇氣。
另外,除了要讓小學生主動參與家庭勞動之外,筆者還以“感恩父母,回饋父母”為主題組織了一次家庭作文寫作活動。小學生需自行想象一個回饋父母的方法,比如幫父母按摩、為父母洗漱等,然后觀察父母的表情,以作文記錄自己回饋父母的內(nèi)心感受。在學生寫的作品中,我發(fā)現(xiàn)幾乎每個小學生都能夠表達自己真摯的內(nèi)心感受。
三、拓社會體驗,言世事真諦
每個人都要接觸社會,進入社會生活。在生活體驗作文教學中,教師應拓展學生的社會體驗活動,引導學生通過看、聽、問、查等多種途徑體驗生活,在實踐中收集寫作素材,以實踐來讓學生主動、自主的體驗中練筆,以社會體驗來豐富學生的內(nèi)心感受,以學生真實的內(nèi)心感受來豐富作文內(nèi)容。
比如,我便曾結(jié)合本校學生的室外寫生活動引導學生觀察大自然,鼓勵他們描寫自己在大自然中所獲得的內(nèi)心寧靜、平和的真實感受,同時還鼓勵他們觀察大自然的美,以抒情散文或?qū)懢白魑膩硗瓿勺魑膶懽魅蝿?。在寫生活動中,小學生能夠靜下心來感受風輕撫臉龐的溫柔、柳葉隨風起舞的姿態(tài)、鳥語花香的祥和等,這種社會體驗也會豐富小學生的情感世界,讓小學生學會有感而發(fā)、由情而抒。
另外,我校還會經(jīng)常組織一些社會體驗活動,比如參觀烈士陵園,向革命烈士致敬;體驗消防活動,品人間戰(zhàn)士職責;參與農(nóng)作物采摘,獲勞動之感等等,每一項實踐活動都能夠引發(fā)小學生的參與興趣,是作為生活化作文寫作的重要素材,以便讓他們學會用文字記錄生活、記錄心情。
總而言之,促使作文教學回歸生活是促使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走向素質(zhì)教育的基本途徑,也是落實“教育即生活”理念的基本要求。小學語文教師應意識到作文與生活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通過創(chuàng)設多種實踐性、生活化的體驗活動來作為豐富與充實小學生語文作文的寫作素材,為小學生寫出真情意切、文實相符的作文打好基礎,以便切實提高小學生的作文習作能力。
參考文獻:
[1]魏偉.生活化作文教學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3.
[2]莊智群.生活化作文教學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7.
作者簡介:
葉淑華,女(漢族),福建大田人,大專學歷,福建省大田縣城關第一小學一級教師,主要從事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