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謙
(東陽市中醫(yī)院放射科 浙江 東陽 322100)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男性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高居所有男性惡性腫瘤的第二位。隨著我國老齡化、飲食結構變化以及男性健康體檢的普及,PCa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已成為臨床防治的主要男性腫瘤[1]。PCa的診療方案確診主要依賴于腫瘤的早期診斷及腫瘤的臨床分期,因此,臨床的早期診斷及篩查、準確分期,對PCa指導治療至關重要。穿刺活檢是PCa術前診斷的金標準,但PCa病灶較小,穿刺針數(shù)限制等,導致穿刺活檢漏診率較高,且穿刺活檢的接受性及耐受性因人而異,因此較難普及[2]。在各種前列腺的生物學檢驗指標中,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rostatic Specific Antigen,PSA)是最為常用的一種,但PSA對PCa的敏感性高,特異性卻較差。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rostatic Acid Phosphatase,PAP)也是PCa的一項生物學指標,臨床對其敏感性和特異性的研究較少[3]。MRI診斷PCa的依據(jù)是T2WI上前列腺外周帶高信號區(qū)出現(xiàn)低信號結節(jié),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本研究進一步分析PAP聯(lián)合MRI對前列腺癌的診斷作用,現(xiàn)具體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腫瘤科經(jīng)穿刺活檢及手術取得病理證實為PCa的6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將其作為觀察組,年齡54~78歲,平均年齡(62.9±7.8)歲;將同期60例病理證實為BPH患者作為對照組,年齡51~79歲,平均年齡(61.8±8.2)歲;所有患者均主要表現(xiàn)為尿頻、尿痛、血尿、排尿困難及尿滿留等癥狀,術前均檢測PAP、PSA及MRI,計算PAPD,再行前列腺穿刺活檢或手術治療,后證實為PCa或BPH;排除MRI序列不全或圖像質(zhì)量不佳者、MRI檢查前接受過內(nèi)分泌治療或放療者;本研究經(jīng)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自愿加入研究;比較兩組患者的年齡、癥狀表現(xiàn)、接受檢查等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MRI檢查。釆用Siemens磁共振MAGNETOM Verio 3.0T掃描儀,鐵噴酸葡胺作為MRI對比劑,用4D-Tissu軟件自動得出信號-強度時間曲線(SI-T曲線)。檢查前囑咐患者盡量排空大便,避免腸氣影響圖像質(zhì)量,適度充盈膀胱,取仰臥位,放置體部相控陣線圈,前列腺局部行軸位與冠狀位壓脂快速自旋回波T2WI掃描,盆腔正中矢狀面T1WI掃描,TR:4.0ms,TE:1.4ms,層厚:2mm,層間距:0mm,F(xiàn)OV:317×350,距陣:203×320,釆用脂肪抑制技術,翻轉(zhuǎn)角90°,解剖定位用第1個序列軸面T1WI,與參數(shù)圖融合[4]。(2)PSA、PAP檢測??崭贯娂o脈血,釆用美國ARCHITECT i2000sr化學發(fā)光免疫檢測儀測定。(3)前列腺體積測量。在我院PACS系統(tǒng)上進行前列腺MR體積測量,前后徑、左右徑在高分辨軸位T2WI序列圖像上測定,上下徑在高分辨矢狀位T2WI序列圖像上測定,前列腺體積=最長上下徑×最長左右徑×最長前后徑×0.52。PAPD=PAP/前列腺體積[5]。
1.3 PCa在MRI上診斷標準
T2WI系列中前列腺外周帶高信號中出現(xiàn)低信號區(qū),伴或不伴累及前列腺中央腺,判定為PCa。前列腺腫物突破前列腺包膜、侵犯精囊、膀胱、直腸等,淋巴結腫大,超過1cm,骨質(zhì)破壞呈長T1、長T2信號,也判定為PCa[6]。前列腺中央腺高信號病灶和彌漫性高低混雜信號判定為BPH。前列腺中央腺低信號判為無法明確。
1.4 PCa用PSA診斷標準
根據(jù)PCa與PSA相關性研究,鑒別PCa和BPH的診斷閾值為10ng/ml,PSA>10ng/ml判定為PCa,PSA<10ng/ml判定為BPH[7]。
1.5 PCa用PAP診斷標準
鑒別PCa和BPH的診斷閾值為3.5ng/ml,PAP>3.5ng/ml判定為PCa,PAP<3.5ng/ml判定為BPH[8]。
1.6 前列腺穿刺及組織病理學診斷
由5年前列腺穿刺經(jīng)驗的高年資泌尿外科醫(yī)生使用12針經(jīng)會陰系統(tǒng)飽和穿刺加1~3針MRI可疑病灶認知定點穿刺法,穿刺后送病理科檢驗,并由一位高年資病理科醫(yī)生進行閱片判定良惡性[9]。
1.7 觀察指標
統(tǒng)計兩組的PAP、PAPD、PSA、前列腺體積;計算兩組PAP、PSA、MRI診斷的準確數(shù)、敏感度、特異性、準確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準確度=準確數(shù)/總數(shù)×100%,敏感度=真陽性/(真陽性+假陰性)×100%,真陰性/(真陰性+假陽性)×100%,陽性預測值=真陽性/(真陽性+假陽性)×100%,陰性預測值=真陰性/(真陰性+假陰性)×100%[10]。
1.8 統(tǒng)計學分析
2.1 兩組患者血清學指標及前列腺體積比較,見表1。觀察組PAP、PAPD、PSA、前列腺體積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血清學指標及前列腺體積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血清學指標及前列腺體積比較(±s)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ml2) PSA(ng/ml) 前列腺體積(ml)組別 例數(shù) PAP(ng/ml) PAPD(ng/觀察組 60 28.12±31.76 0.63±1.07 770.54±1436.75 48.93±39.16*對照組 60 2.45±1.33 0.08±0.03 10.04±6.49 40.78±27.27
2.2 兩組患者PSA結果比較,見表2。60例PCa患者中,PSA>10ng/ml者44例,PSA<10ng/ml者16例;60例BPH患者中,PSA>10ng/ml者17例,PSA<10ng/ml者43例;按照PCa在PSA的診斷標準,87例判斷正確,33例判斷錯誤,準確率為72.50%。
表2 兩組患者PSA結果比較(n%)
2.3 兩組患者PAP結果比較,見表3。60例PCa患者中,PAP>3.5ng/ml者34例,PAP<3.5ng/ml者28例;60例BPH患者中,PAP>3.5ng/ml者21例,PAP<3.5ng/ml者39例;按照PCa在PAP的診斷標準,73例判斷正確,49例判斷錯誤,準確率為60.83%。
表3 兩組患者PAP結果比較(n%)
2.4 兩組患者MRI結果比較,見表5。60例PCa患者中,54例在T2WI上表現(xiàn)為結節(jié)狀或低信號區(qū),位于前列腺外周帶,6例位于前列腺中央腺;其中,21例位于前列腺包膜內(nèi),可見輪廓清晰完整的前列腺包膜,33例突破前列腺包膜,可見前列腺包膜輪廓改變、失去連續(xù)性,在T1WI上表現(xiàn)為周邊脂肪、兩側(cè)神經(jīng)血管叢不對稱或者消失;27例累及一側(cè)或兩側(cè)精囊腺,T2WI上表現(xiàn)為高信號精囊內(nèi)出現(xiàn)低信號區(qū),18例累及膀胱,可見膀脒內(nèi)不對稱或結節(jié)狀軟組織信號影,其中有14例同時侵犯精囊及膀胱,9例有骨轉(zhuǎn)移,可見骨質(zhì)內(nèi)異常長T1、T2信號;22例可見盆腔或腹股溝淋巴結腫大,表現(xiàn)為多個融合成團或單個直徑超過1cm的信號。60例BPH患者中,27例表現(xiàn)為彌漫性混雜信號,7例表現(xiàn)為結節(jié)狀高信號,26例表現(xiàn)為圓形或結節(jié)狀低信號(17例起源于中央帶,9例起源于外周帶)。按照PCa在MRI的診斷標準,88例判斷正確,32例判斷錯誤,準確率為73.33%。
表4 兩組患者MRI結果比較(n%)
2.5 兩組患者PAP聯(lián)合MRI與PSA聯(lián)合MRI比較,見表5。觀察組PAP聯(lián)合MRI的準確數(shù)、敏感度、特異性、準確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與PSA聯(lián)合MRI相比明顯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5 兩組患者PAP聯(lián)合MRI與PSA聯(lián)合MRI比較(n%)
PCa對男性患者的危害極大,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及死亡率。與其他惡性腫瘤不同,PCa早期的診斷和治療可達到較為理想的治療效果,甚至可以治愈。因此,如何提升PCa早期的診斷率是臨床一直致力于解決的問題。
目前,臨床可供選擇的PCa檢查方法較多,血清學檢查、MRI、直腸指檢、經(jīng)直腸超聲引導下穿刺等,其中血清學檢查操作簡單,適合于大范圍的篩查,在臨床應用較多。PSA和PAP是常用的血清學指標,PSA是特異性血清標志物,其隨著前列腺體積增大而分泌增多,在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中也可觀察到PSA升高現(xiàn)象[11]。因此,PSA在診斷PCa的敏感性較高,但特異性較差。PAP是一種前列腺上皮細胞合成的糖蛋白酶,在PCa進展期及骨轉(zhuǎn)移后,PAP可顯著升高,可作為腫瘤的微轉(zhuǎn)移的標志物[12]。但PAP的局限性較明顯,其不僅在前列腺以及前列腺腫瘤中表達,還可在非前列腺腫瘤中表達,早期診斷效果較差,臨床僅在晚期PCa的轉(zhuǎn)移和評估PCa的治療效果時應用[13]。
MRI是診斷早期PCa的常用影像學手段,主要依據(jù)前列腺內(nèi)T2WI系列上前列腺外周帶高信號區(qū)可見圓形或者結節(jié)狀單發(fā)或者多發(fā)性的低信號區(qū),以及T2WI系列上彌漫性低信號區(qū),若腫瘤突破前列腺包膜可見前列腺包膜連續(xù)性中斷、神經(jīng)血管束不對稱、精囊內(nèi)高信號區(qū)出現(xiàn)低信號腫塊等。MRI診斷的敏感性較高,但特異性不高,其他病變?nèi)缜傲邢傺住⑶傲邢僭錾?、鈣化、出血等均可出現(xiàn)低信號區(qū),導致特異性較差[14]。
本研究結果顯示,單一PSA、PAP、MRI檢查的準確率分別為72.50%、60.83%、73.33%,PAP最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PAP聯(lián)合MRI的準確數(shù)、敏感度、特異性、準確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與PSA聯(lián)合MRI相比明顯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單一應用各指標診斷PCa的效果一般,較難作出準確的判斷,而采用PSA聯(lián)合MRI檢測可有效提升準確率,敏感性、特異性也顯著提升,有效解決了單一檢查手段特異性及準確率較低的缺陷,更有利于早期的診斷和治療[15]。
綜上所述,PAP聯(lián)合MRI在PCa早期的診斷效果不及PSA聯(lián)合MRI,臨床應優(yōu)選選擇PSA聯(lián)合MRI,以便提升早期診斷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