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安娜
摘要:所謂學困生,一般是指智力與感官正常,但學習效果低下,達不到國家規(guī)定的學科課程標準要求的學生。一般來說,學困生基礎知識較弱,行為習慣較差,學習方法不當,學習成績不好。其成因是極其復雜和多方面的,是否能有效地轉(zhuǎn)化學困生,是考驗教師的一項重要工作。
關鍵詞:學困生;成因;策略
一、找準成因,對癥下藥
(一)家庭原因
學前教育不到位:從孩子呱呱墜地接受家庭教育開始,孩子的差距便一點點拉開。放任自流型、過度溺愛型、不良惡習耳濡目染型等等,使孩子學前階段沒有掌握一定的知識,沒有形成最初的好習慣,輸在起跑線上。
溺愛:現(xiàn)在家庭中孩子越來越少,家長對孩子溺愛有加,百依百順,養(yǎng)成了孩子怕苦、怕累、怕難、貪玩、依賴性強、驕橫、任性、惟我獨尊的性格。
放縱:家長工作時間不固定,經(jīng)常是披星戴月早出晚歸,沒有時間和精力關注孩子的學習;另外部分家長自身文化水平較低,心有余而力不足;再者部分家長意識不正確,認為學習無用,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孩子的吃、穿、用上。以上原因都造成了家長對孩子的學習過于放縱。
(二)自身原因
行為習慣差:通過調(diào)查了解多數(shù)學困生過多的依賴他人。有的學生難以約束和克制自己的不良行為習慣,學習效率很低,長久之后變得無責任心。
智力欠缺:個別學生智力發(fā)展低于同齡其他學生平均水平,他們記憶困難,理解緩慢,對于知識不能變通;他們愿學、樂學,但結果往往是在學習上花的時間比其他的學生多,而成績卻遠遠不如他們,在學習上處于持續(xù)困難的狀態(tài)。久而久之變?yōu)閷W困生。
自控力差:他們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因家庭過分溺愛,意志不堅,常常因外界誘惑而無法自制。
(三)學校原因
教學中采取“填鴨式”、“管束式”、“保姆式”等落后的教學方法,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xiàn),主動性全無;有的老師對于犯錯誤的學生嚴厲訓斥和指責,甚至有體罰和變相體罰的現(xiàn)象發(fā)生;有的老師對學生表揚得不合理,批評得沒理由;有的老師對全體學生不能一視同仁等。所有這些都會導致師生關系的不融洽和學生逆反心理的產(chǎn)生,久而久之而形成后進生。
二、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在哪跌倒在哪爬起來
(一)不拋棄、不放棄,保證學困生在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節(jié)節(jié)過關
首先,課堂是切入點。課堂聽課是學生攝取知識最直接最大量的方式。學困生與學優(yōu)生拉開差距首先在課堂上——一個知識點接受速度的差距,接受知識點量的差距。在課堂上,對學困生多提問,多指點,提高課堂聽課效率,慢慢引導學困生會聽課,會思考。
課后追問是對課堂聽課的補充。學困生因為各種原因,聽課效率低于其他孩子,由此惡性循環(huán)。因此在講授新知識以后,及時利用課余時間詢問、提問、查漏補缺,對提高學困生學習效率至關重要,也是變惡性循環(huán)為良性循環(huán)的開始。
(二)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
1、提高課堂效率,改變教學策略,讓學生盡可能在課堂上掌握新知。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與竅門,樹立學好的“心理優(yōu)勢”,如教給學生循環(huán)記憶法,演練技能等,使他們首先樹立起信心。
2、要使學生不斷看到成績,看到進步,不斷強化“心理優(yōu)勢”。教育不是讓學生不伸手都能夠到,但學生奮力跳一跳就一定能夠到,讓學生嘗到“跳一跳”的甜頭。
3、實施分層教學,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為了便于向?qū)W習困難者施教,可根據(jù)班上學困生所占的比例來實施分層教學。
4、抓住學困生的閃光點、小進步,及時合理表揚。學困生很大的特點是自卑和厭學,因此,必須讓他們看到努力就有收獲,付出就有回報,讓他們愿意去努力。
5、抓好學困生的課外個別輔導。常用的輔導方法有①目的輔導,②學法輔導;③書面輔導;④及時跟蹤檢查。
(三)與家長做好溝通,改變家長觀念,取得家長支持
學困生很大成因來自家庭,因此,必須與家長做好溝通,改變家長的片面觀念,讓家長對自己孩子有信心,爭取在轉(zhuǎn)化學困生過程中全程得到家長的支持。同時,及時與家長反饋信息,共同找到孩子學困的原因,制定長期有針對性的計劃,幫助孩子慢慢養(yǎng)成好習慣。
(四)利用學困生的心理矛盾,運用心理學知識,幫助學困生真正轉(zhuǎn)化。一方面,學困生既自尊又自卑。另一方面,學困生既有上進心,又有惰性。對此,我們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在學困生轉(zhuǎn)化中保持相當?shù)哪托?,常對他們加以鼓勵,幫助他們發(fā)展上進心,弱化惰性心理,最終使其上進心戰(zhàn)勝惰性,取得轉(zhuǎn)化工作的成功.
綜上所述,學困生有不同的心理發(fā)展水平,不同的知識基礎及不同的學習態(tài)度、個性特點,要轉(zhuǎn)化他們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任務。但只要各位同仁積極探索,不斷積累經(jīng)驗,針對不同類型的學困生實施不同的教育教學對策,并多給后進生一份關愛,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最終將使學困生昂首跨入先進行列之中。
參考文獻:
[1] 朱玉珍.關愛、理解、耐心--學困生轉(zhuǎn)化工作體會點滴談[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05(2):59-61.
[2] 韓勇.淺談數(shù)學學困生的轉(zhuǎn)化[J].學問·現(xiàn)代教學研究,2011(5):4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