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旭華
肺結核是由于肺部受到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并被侵襲損傷,出現(xiàn)咳嗽咳痰、咯血、乏力消瘦、午后低熱、盜汗等癥狀[1]。典型肺結核的臨床癥狀特異性較高,不容易造成誤診,但是隨著結核菌耐藥性的增加、人類自身免疫水平的下降以及治療的不規(guī)范,導致不典型肺結核臨床表現(xiàn)和胸部影像學改變均不典型,易被其他疾病癥狀掩蓋,給臨床診斷增加了困難[2]。近年來結核感染T淋巴細胞斑點試驗在結核診斷中應用廣泛,本文探討了該試驗在非典型肺結核診斷中的價值,旨在為非典型肺結核的臨床診斷提供參考,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收集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本院呼吸科接受過結核感染T淋巴細胞斑點試驗的患者病例214例,男110例,女104例,平均病程(24.3±10.6)d,平均發(fā)病年齡(51.2±13.4)歲。結核感染組(48例):痰培養(yǎng)結核分枝桿菌陽性;病理檢查干酪樣壞死;診斷性治療有效。其中臨床表現(xiàn)和影像學檢查不典型的患者為非典型肺結核(16例)。非結核感染組(166例):無明顯結核接觸史,診斷性治療臨床癥狀和影像學改變均無緩解。
1.2 方法 采集患者靜脈血4 ml,置于肝素抗凝管內,并加入4 mlRPMI1640培養(yǎng)液,混合均勻。在離心管內加入3 ml淋巴細胞分離液,后加入抗凝管內的8 ml混懸液,置于離心機,轉速1 600 r/min,時間22 min,后置于15 ml離心管中,并加入RPMI 1 640培養(yǎng)液,600 r/min,離心7 min,去除上清液后再加入AIMV培養(yǎng)液11 ml,轉速350 r/min,離心7 min,去除上清液后再加入適量AIMV培養(yǎng)液,混合均勻后取10μl混懸液與40μl錐蟲藍染液混合,然后取10μl混合液置于細胞計數(shù)版計數(shù)。結核感染T淋巴細胞試劑盒由四川華西數(shù)康生物醫(yī)藥有限公司提供,判斷標準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
1.3 統(tǒng)計指標 計算結核感染T淋巴細胞斑點試驗的靈敏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和陰性預測值,繪制ROC曲線,計算曲線下面積,并計算該試驗對非典型肺結核患者的陽性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shù)據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處理并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例數(shù)(n)表示,計數(shù)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結核感染T淋巴細胞斑點試驗對肺結核的診斷價值結核感染組48例,非結核感染組166例,結核感染T淋巴細胞斑點試驗(T-SPOT.TB)的靈敏度為93.75%(45/48),特異度為95.78%(159/166),陽性預測值為 86.53%(45/52),陰性預測值為98.15%(159/162),ROC曲線下面積為0.68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見表1。
表1 結核感染T淋巴細胞斑點試驗對肺結核的診斷價值
2.2 結核感染組中結核感染T淋巴細胞斑點試驗陽性率按照臨床癥狀和影像學改變,將結核感染組分為典型肺結核組和非典型肺結核組,兩組結核感染T淋巴細胞斑點試驗陽性率均為93.7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肺結核是結核分枝桿菌侵襲肺組織引起的一種呼吸系統(tǒng)常見傳染病,主要通過飛沫傳播[3]。隨著醫(yī)療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國肺結核的發(fā)病已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重癥肺結核仍會對肺部造成嚴重的不可逆損傷,威脅患者生命[4]。經過長期的規(guī)律總結,典型肺結核的發(fā)病特點,影像學表現(xiàn)已經被醫(yī)務人員熟知,診斷難度不大,但是由于結核菌的耐藥性提高、診治流程不規(guī)范、個體化差異等原因會出現(xiàn)非典型肺結核。這部分患者發(fā)病時臨床表現(xiàn)、影像學改變均不典型,若合并其他呼吸道疾病時病情容易被其他癥狀掩蓋,在臨床診治中存在較大難度,也常常造成誤診而延誤病情[5]。梁新峰[6]在對43例成人不典型肺結核的臨床分析中得出,有34.88%的患者并不表現(xiàn)出咳嗽咳痰這一常見癥狀,62.79%的患者無明顯肺部體征(呼吸音減弱、濕啰音等),經過肺部高清X片檢查發(fā)現(xiàn)以往認為的典型X片改變如大小不同的結節(jié)影、粟粒影、空洞等表現(xiàn)并不多,相反有51.16%的患者表現(xiàn)為肺段、葉等實質性改變及肺不張,而實驗室檢查發(fā)現(xiàn)血沉指標升高較為明顯,與以往經驗較相符。因此,在臨床上對于肺結核的檢查一定要結合多方面表現(xiàn),防止漏診誤診。近來也有研究分析了造成非典型肺結核誤診的原因,張建勇[7]通過分析46例肺結核患者發(fā)現(xiàn),50%的不典型肺結核患者被診斷為急慢性呼吸道感染,另外,還有患者被誤診為肺炎、肺癌、肺膿腫等疾病,通過分析作者猜測造成肺結核臨床表現(xiàn)不典型的原因可能是近年來抗菌藥物的廣泛應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們對特異性感染的免疫力增強等,而造成誤診的主要原因有非??凭驮\、臨床表現(xiàn)隱匿或不典型、輔助檢查特異性不高、能確證的主要手段如痰菌檢查陽性率不高、臨床醫(yī)師未考慮肺結核等[8]。
表2 典型與非典型肺結核組結核感染T淋巴細胞斑點試驗陽性率[n(%)]
目前,多數(shù)相關研究也只是從概率上分析了誤診原因,提出了臨床醫(yī)師從主觀上重視肺結核的診斷,多方面綜合分析幫助診斷等解決辦法,但是由于部分非典型肺結核的臨床表現(xiàn)基本和急慢性呼吸道感染相同,上述方法在理論上可減少該病的誤診率,但是實際工作中可行性并不高,目前,臨床迫切的需要一個檢出率高且方便可行的診斷方法。隨著醫(yī)療水平的逐漸提高,結核感染T淋巴細胞斑點試驗進入了醫(yī)務人員的視線。該試驗的原理是利用了機體接觸結核分枝桿菌時激活了T淋巴細胞,當被激活的T淋巴細胞再次接觸特異性抗原時釋放γ-干擾素,檢測時將釋放γ-干擾素的T淋巴細胞計數(shù),從而了解機體的免疫應答狀態(tài),為臨床診斷提供參考[9],所以從理論上講,不論典型還是非典型肺結核,結核感染T淋巴細胞斑點試驗均能表現(xiàn)出特異性。
本試驗先驗證了結核感染T淋巴細胞斑點試驗對于肺結核的診斷價值,結果顯示結核感染T淋巴細胞斑點試驗(T-SPOT.TB)的靈敏度為93.75%(45/48),特異度為95.78%(159/166),陽性預測值為86.53%(45/52),陰性預測值為98.15%(159/162),ROC曲線下面積為0.68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說明該試驗可作為結核感染的診斷依據,且診斷價值較高,然后在將所有結核感染的病例分成典型肺結核組和非典型結核組,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在這兩組中該試驗的陽性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非典型肺結核并不影響結核感染T淋巴細胞斑點試驗的陽性率,與孫付有等[10]研究結果相符。
綜上所述,結核感染T淋巴細胞斑點試驗對非典型肺結核有較高的診斷價值,且操作相對較簡便,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