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海波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 副教授
夢是以睡眠為前提,通常為人體正常的一種生理現象。夢之所以成病,多為身體、精神或生活等方面的原因導致臟腑氣血失和,或偏虛、或過盛,進而引起人體五臟之神也即魂神意魄志的功能異常,從而產生各種異常的夢。
作為調身、調息、調心三調合一的心身鍛煉技能,氣功通過三調以及三調合一的心身鍛煉,既可以直接改善人的心理狀態(tài)與異常精神活動,也可以調整臟腑氣血失和的狀態(tài),使五臟之神的功能恢復到正常水平,從而起到改善病夢的作用。本文從臥式靜功與站式動功兩個方面介紹相應的氣功功法,便于因病夢困擾的人群習練。但因病夢種類繁雜,不可一概而論,如有嚴重疾病,還需請教專業(yè)醫(yī)師。
調身:采取仰臥式。平躺在床上,頭正直,口眼輕閉。四肢自然伸展。兩腿可依據個人習慣稍稍分開或并攏,雙腳自然斜向兩側。雙臂曲肘向內,兩手疊放于肚臍位置(男左手在下,女右手在下)。
調息:自然呼吸,然后順腹式呼吸,深呼吸3次。
調心:內心安靜,按照頭部→頸項部→胸背部→腰腹部→兩下肢→兩上肢→全身的順序,分部位放松身體。放松每個部位時,連續(xù)默念并意想“松”3次,體會放松的感覺。完成一遍后,默念并體會“恬淡虛無”的感受數遍。
本功法依托中醫(yī)氣功的經典功法放松功,采取平臥式,并遵循中醫(yī)經典著作《素問·上古天真論篇》中的“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的原則,在放松中使周身氣血暢通,既能夠放松身心,安定心神,又能益氣補虛,調和臟腑,使神安而夢靜,便于入睡。
調身:兩腳并攏,自然站立,兩臂在體側自然下垂,舌尖輕抵上腭(口中如有津液產生,注意咽下,不要吐掉)。(圖1)
調息:自然呼吸。
調心:內心安靜,與自然合一,體會輕松舒適愉悅的感受。
調身:兩手捧氣向上與胸等高,同時左腳跟上提,左腳尖點地。轉肩翻掌,將平掌轉為立掌,同時左腳向左前方45度角方向擦出大半步。兩手向左前方推出,呈弓步。兩手自左向右平拓,兩腿由弓步變馬步,兩腳平行,身體隨之右轉。兩手轉掌心向內,兩臂自然下落收回。左側動作連續(xù)做數次后,右側再做數次。(圖2)
調息:逆腹式呼吸,兩手上升與轉肩時吸氣,兩手前推、平拓與下落時呼氣。
調心:兩掌前推時意守太沖穴,平拓時意守神門穴,體會“肝氣調達魂清靜,心氣舒暢神寧定”的感受。
調身:兩手捧氣置于小腹前,重心右移,右手不動,左手捧氣上升到胸前,同時左腳跟抬起腳尖點地。左手繼續(xù)上提,至掌心與眼平時向外翻掌,大臂與肩平,小臂與大臂垂直,同時左膝上提,左大腿與上身呈90度角,左腳尖微微內扣下指地面。左手帶動左前臂以左肘為圓心外展劃圓至與肩平,左膝、腳同步下落,腳尖點地。左手繼續(xù)劃圓向下,從體側回到小腹前,左腳同步向下落地。做完1次左側動作后,做1次右側動作,左右交替進行,各做數次。(圖3)
調息:逆腹式呼吸,手上升時吸氣,下落時呼氣。
調心:神意悠閑,意守中焦脾胃,默念“脾氣健運意志堅”。
調身:兩手體前捧氣上升,按于兩肋,兩手向后摩運,按于腰部;頭后仰,尾骨上翹,挺胸收肘,停留幾秒鐘后緩緩擺正。身體從上到下慢慢前俯,兩手順勢沿下肢后側下至足跟部摩運,再向前貼于足尖,做收腹拱腰頭面貼腿的動作三次。隨后從下到上緩緩伸直腰背,雙手體前上升,按于兩肋,如此反復數次。(圖4)
調息:逆腹式呼吸,頭往后仰,尾骨上翹,挺胸收肘時吸氣,擺正時呼氣。收腹拱腰頭面貼腿時吸氣,放松時呼氣。
調心:后仰時意守胸中肺臟,默念并體會“肺氣充足魄宏大”。前俯時意守腰中腎臟,默念并體會“腎氣充足志高遠”。
調身:兩手從體側捧氣上升至頭頂,掌心向上,到頭頂上方的時候,轉掌心向下,經體前向下貫氣導引,到胯前的時候,手逐漸回到體側。(圖5)
調息:逆腹式呼吸,兩手上升時吸氣,兩手下落時呼氣,同時默念“嘻”字。“嘻”字音同西,為牙音,發(fā)聲吐音時,舌尖輕抵下齒,嘴角略后引并上翹,槽牙上下輕輕咬合,呼氣時使氣從槽牙邊的空隙中經過呼出體外。
調心:手下落時,隨著默念“嘻”字,神意平和,意想三焦之濁氣隨著吐氣排出,吸氣時意想外界清氣納入體內。
調身:兩腳并攏,兩手從體側攏氣回收,兩手重疊,敷于肚臍 (掌心向里,男左手在里,女右手在里)。(圖6)
調息:逆腹式呼吸,深呼吸三次,然后自然呼吸。
調心:意守肚臍的深處,即下丹田,安靜養(yǎng)氣3~5分鐘。輕松的默念 “心身安和夢香甜”數遍,收功。
溫馨提示:本功法在初練習時,均可自然呼吸,待動作意念熟練后,再逐步配合呼吸調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