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510060)
翟慧文 劉 玉 鐘俊學 王紅梅 曹素梅△
惡性腫瘤,目前已成為我國重大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也是我國居民患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近年來,惡性腫瘤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仍有上升趨勢,因此對惡性腫瘤的防治工作仍是公共衛(wèi)生和醫(yī)療體系的重中之重[2]。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成立于1964年3月,是新中國成立最早的4所腫瘤醫(yī)院之一。本文主要對該中心2015、2016兩個年度初診患者的病案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探析其中確診為惡性腫瘤患者的性別構成、腫瘤構成、各季度分布情況、不同性別惡性腫瘤患者各年齡段分布情況和臨床分期情況,以期為該中心惡性腫瘤的防治管理工作提供最新的決策支持。具體報告如下。
回顧性分析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2015、2016兩個年度初診患者的病案資料,病案資料來源于該中心病案信息管理系統(tǒng),所有數(shù)據(jù)資料真實可靠。采用國際疾病分類ICD-10編碼對疾病進行分類,以最終診斷為歸類標準。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Excel、SPSS 18.0軟件進行匯總、統(tǒng)計分析。
1.性別構成
2015年該中心初診患者113133例,確診為惡性腫瘤的患者28438例(25.14%),男15536例,女12902例,男、女性別比為1.20:1;2016年該中心初診患者113582例,惡性腫瘤患者29384例(25.87%),男15839例,女13545例,男、女性別比為1.17:1。與2015年相比,2016年該中心初診患者人數(shù)增加,惡性腫瘤患者人數(shù)增加,惡性腫瘤患者占初診患者的比例有所增加,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015年和2016年度男、女惡性腫瘤檢出率均有顯著差異(P<0.05)。
2.腫瘤構成與順位
2015年度該中心前5位惡性腫瘤為鼻咽癌4703例(16.4 %)、肺癌3006例(10.5%)、乳腺癌2191例(7.6%)、肝癌2169例(7.6%)、腸癌2147例(7.5%)。2016年度與2015年相比,初診患者中惡性腫瘤患者的腫瘤構成與順位變化總體不大,具體見表1。
表1 2015-2016年某腫瘤防治中心惡性腫瘤患者腫瘤構成與順位情況
3.各季度分布情況
2015年該中心初診患者第一至四季度分別為21600例、30777例、29655例、31101例,2016年初診患者第一至第四季度分別為22934例、30031例、29383例、31324例。2015年該中心確診為惡性腫瘤患者第一至第四季度分別為5159例、7437例、7799例、8043例,2016年確診為惡性腫瘤患者第一至第四季度分別為7250例、7198例、7538例、7398例。
4.不同性別惡性腫瘤患者各年齡段分布情況
2015年該中心確診惡性腫瘤男、女患者分別在50~54歲、45~49歲年齡段占比例最高,分別為14.8%和15.8%。2016年該中心確診惡性腫瘤男、女患者分別在60~64歲、50~54歲年齡段占比例最高,分別是15.1%和16.6%,見表2。
5.臨床分期情況
在可獲得臨床分期的腫瘤中2015年全年惡性腫瘤臨床Ⅰ、Ⅱ、Ⅲ、Ⅳ期比例分別為:14.9%、19.1%、32.1%、33.8%;2016年全年惡性腫瘤臨床Ⅰ、Ⅱ、Ⅲ、Ⅳ期的比例分別為18.4%、17.5%、31.8%、32.4%。
近十年來惡性腫瘤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均有顯著的上升趨勢,對人類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傷害[3-4]。
從2014年世界癌癥報告數(shù)據(jù)中可以看到:2012年我國新發(fā)惡性腫瘤患者在世界新發(fā)病例中所占比例大約為20%,所有惡性腫瘤患者約占全球22%,因惡性腫瘤死亡的患者約占全球死亡數(shù)的25%[5]。針對惡性腫瘤的防治宣傳工作仍有待進一步加強,從而降低惡性腫瘤的發(fā)病率;針對惡性腫瘤患者的臨床治療方案也需要進一步完善,從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從研究結果中可以看出,我中心男性初診惡性腫瘤患者多于女性初診惡性腫瘤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男性惡性腫瘤患者明顯多于女性的原因在于男性與女性間不同的行為習慣和心理特點,研究顯示男性有諱疾忌醫(yī)的習慣,女性在就醫(yī)上則更為主動;此外在病癥描述上男性患者也沒有女性患者描述的更為詳細,醫(yī)囑依從性方面男性患者的表現(xiàn)也遠不如女性患者[6-7]。
2015年我中心初診惡性腫瘤患者的腫瘤構成與2016年沒有任何差別,順位上的變化總體不大,排在第1、2位的仍是鼻咽癌和肺癌。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乳腺癌的排位上,2015年乳腺癌排位第3,2016年乳腺癌則排位第5,說明隨著“關愛女性健康”等乳腺癌防治宣傳工作的加強[8],乳腺癌的發(fā)病率得到有效的控制,這對其他惡性腫瘤的防治宣傳工作是一個很好的啟發(fā)。
從研究結果來看,兩個年度的第一季度初診患者與惡性腫瘤患者都是最少的,而第四季度初診患者與惡性腫瘤患者都是最多的,二、三兩個季度的初診患者與惡性腫瘤患者則處于中間水平,更為平穩(wěn)。一方面原因可能是第一季度天氣較為寒冷,居民就醫(yī)主動性不高,而第四季度相對來說天氣較好;另一方面原因則考慮鄉(xiāng)鎮(zhèn)農(nóng)村居民第一季度春耕繁忙,第四季度閑余時間較多。
在可獲得臨床分期的腫瘤中我中心兩個年度Ⅲ、Ⅳ期的占比均達到60%以上,說明初診患者發(fā)現(xiàn)就已經(jīng)是中晚期,不利于患者的治療和預后。提示我國居民對惡性腫瘤的風險意識還是不夠,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治療,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9]。側面反映出我國公共衛(wèi)生系統(tǒng)對惡性腫瘤的防治宣傳工作做得還不到位,不能培養(yǎng)居民很好的風險意識,有待加強。
綜上所述,初診惡性腫瘤的發(fā)病形勢不容樂觀,公共衛(wèi)生系統(tǒng)需要加強惡性腫瘤防治宣傳工作,居民也必須擁有良好的惡性腫瘤患病風險意識,定期體檢,為自己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