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會 芳
(伊川縣人民醫(yī)院心血管內科 洛陽 471300)
急性心肌梗死(AMI)作為心腦血管疾病中比較常見的急性病,主要的發(fā)病原因為冠狀動脈突發(fā)性閉塞,導致心肌組織嚴重缺血或心肌壞死等病變結果,從而引發(fā)急性心梗。臨床上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方法除了常規(guī)的藥物保守治療外,還有手術介入、靜脈溶栓等治療方式。當患者自身的身體狀況不允許手術治療,或醫(yī)院的醫(yī)療環(huán)境等限制了部分治療技術的應用時,靜脈溶栓治療可以作為基層醫(yī)療機構的重要治療手段[1]。而且,靜脈溶栓治療簡單易操作,療效確切,費用低廉,用藥后的不良反應較低,因而成為了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一樣的臨床常用治療方案[2]。本次研究為探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不同藥物治療的效果,特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為觀察對象,通過給予患者尿激酶及瑞替普酶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差異,以確定適合臨床推廣的理想用藥方案。
研究選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接收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為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兩組(n=39)。參照組中男23例,女16例,年齡54~73歲,平均(65.7±4.3)歲;糖尿病14例,合并高血壓25例。試驗組中男21例,女18例,年齡55~75歲,平均(66.8±4.1)歲;高血壓22例,糖尿病17例。研究入選患者都符合2004年急性心肌梗死診斷及治療指南中有關AMI的診斷標準[3],且納入對象都具備相關的醫(yī)學倫理要求標準,排除患有精神疾病、存在嚴重的身體功能障礙或對相關藥物有過敏反應的患者。
兩組患者在進行溶栓治療前都口服阿司匹林(合肥久聯(lián)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4021217),每次300mg,每天1次;氯吡格雷(國藥準字H20120035,深圳信立泰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用量同阿司匹林一樣,1天1次,每次300mg。所有患者均在溶栓結束后8h左右,采用低分子肝素鈣(河北常山生化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3910)注射,每次0.6ml,每天2次,連續(xù)治療7~10d。參照組采用尿激酶(國藥準字H23020106,黑龍江迪龍制藥有限公司)治療,將100ml濃度0.9%的氯化鈉溶液與150萬U的尿激酶混合后進行靜脈滴注,治療時間為1h。試驗組溶栓前靜脈注射60U/kg的肝素,最大用量不高于4000U,后給予患者瑞替普酶(北京愛德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030095)治療,將18mg瑞替普酶與濃度0.9%的5ml氯化鈉混合,進行靜脈注射,注射時間為5min,若患者2h后冠狀動脈未通,可再次給藥。
研究將兩組患者的冠狀動脈再通率、胸痛緩解率、生存率、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作為臨床觀察指標。冠狀動脈再通標準:(1)溶栓2h內,患者的臨床癥狀逐漸消失;(2)ST段下降程度超過50%;(3)CK峰值向前移至14h內;(4)出現(xiàn)再灌注心律失常。滿足上述任意2點條件的患者,即可評定為冠狀動脈再通。
參照組的冠狀動脈再通率、胸痛緩解率及生存率都明顯低于試驗組,兩組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期間的臨床觀察指標比較[n(%)]
組別例數(shù)冠狀動脈再通胸痛緩解生存率參照組3929(74.4)28(71.8)32(82.1)試驗組3936(92.3)35(89.7)38(97.4)χ2P<0.05<0.05<0.05
參照組中1例黑便,2例牙齦出血,試驗組中黑便和皮膚黏膜出血各1例,試驗組的5.1%不良反應發(fā)生率(2/39)低于參照組的7.7%(3/39),但差異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急性心肌梗死發(fā)病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冠狀動脈血液供應不足,導致心肌缺血性壞死,最終引發(fā)急性心肌梗死。AMI作為高發(fā)性心血管疾病,常見的臨床癥狀為胸骨后側持續(xù)性劇痛、發(fā)熱,或血清心肌酶增高、白細胞計數(shù)增多等指標變化。若治療不及時,不僅會加大各種并發(fā)癥的風險性,甚至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而目前臨床上的主要治療措施為再灌注心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手術或靜脈溶栓治療[4]。溶栓藥物有減少冠狀動脈血栓、恢復冠狀動脈再灌注,降低心肌組織壞死的發(fā)生率,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率。尿激酶是第一代溶栓類藥物,是人體腎組織中獲得的一種酶蛋白,有提高血管ADP酶活性,抗血小板凝聚,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5]。
瑞替普酶屬于第三代溶栓類藥物,對纖維蛋白有很強的溶栓效果,能夠降低肝臟清除受體結合力。臨床上常用的治療措施為靜脈注射,此次研究中給予試驗組患者瑞替普酶治療,參照組則采用尿激酶治療,同時兩組患者在實施靜脈溶栓治療前,都采取常規(guī)的治療。結果顯示,采用瑞替普酶治療的試驗組冠狀動脈再通率、胸痛緩解率及生存率都明顯高于采用尿激酶治療的參照組,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瑞替普酶治療,可以有效溶解冠狀動脈內的血栓,有利于冠狀動脈的血管再通,改善患者的胸痛癥狀,降低了患者致殘死亡的幾率[6]。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普遍較低,且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綜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療,有助于加快冠狀動脈的血液循環(huán),提高冠狀動脈血管再通率,能有效減輕患者的胸痛程度,同時有較高的用藥安全性,療效顯著,因而更適合在臨床上進行積極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