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士凱
摘要:對傳統(tǒng)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如何吸取和繼承其精華,去其糟粕,在推進新課程標準改革的情況下,如何對歷史課堂教學進行改革,并大膽運用現(xiàn)代多媒體教學手段,對歷史課堂進行創(chuàng)新教學,這些都是一線歷史教師需要探索的問題。對如何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使課堂煥發(fā)生機與活力,結合一些教學案例談一些看法。
關鍵詞:初中歷史;創(chuàng)新教育
中圖分類號:63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22-0167-01
初中歷史作為一門社會學科需要從不同階級、不同立場、不同理念和不同角度重新審視。歷史教學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其所教所學的內容已經過去,而時間則不可能倒退來讓我們重新經歷它。因此,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一個更為真實和完整的歷史場景非常重要。初中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又決定了直觀性和形象性在學習中的重要性,而且初中生由于受自身知識面、興趣愛好以及生活經歷的局限,要求他們憑借想象真實再現(xiàn)歷史場景是很不容易的。而這時我們可借助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插入所需要的各種原始文字、聲音、圖片和影視材料,圖文聲像影并茂,再現(xiàn)生動形象、自然逼真的歷史場景,從而使初中學生能夠比較容易準確地了解歷史原貌,增加感性認識。
1.緊扣教學目標做到有的放矢
教學目標是開展高效教學的首要環(huán)節(jié),是課堂教學的靈魂和指南針。課堂教學目標是一堂課的“路標”,它規(guī)定了整堂課的步調,對課堂教學至始至終起著導向作用。對教師來說,它具有“導教”的功能,對學生來說,它具有“導學”的功能。如果要從根本上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質量和水平,就必須全面關注教學目標。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最容易忽視的地方往往就是教學目標。大部分教師在備課時,都很難做到去深入研究每一課的教學目標,或者并沒有完全理解教學目標的真正含義。有很多老師將教學目標表述成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大空話,缺少針對性,過于空洞寬泛,缺乏可操作性?;蛘哂行┙處熾m然制定了教學目標,但是與他的教學實際脫節(jié),并沒有用教學目標來指導他的教學。比如有些老師在他的教案中制定了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某某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精神這樣的教學目標,但在整個實際教學過程中并沒有看到他把學生分成小組,也沒有開展任何活動,自然這樣的教學目標只能是一句空話。
2.結合“導學案”實現(xiàn)教學相長
本學期來,我們學校也在推行“導學案”,雖然對這一方法老師們褒貶不一,在我看來,若能將其合理地利用起來,對于提高教師科研水平,改進教學方法,對于提高課堂教學實效還是有很大幫助的。傳統(tǒng)教學使學生在課前對教師的教學意圖無從了解,上課只能被動的學習,而“導學案”的使用指導學生學習。我通常提前兩天將導學案發(fā)放到學生手中,讓學生借助“導學案”進行有目的預習,初步掌握基礎知識,理清知識線索,并嘗試用掌握的知識解答“導學案”中所提出的問題,通過預習,有利于學生帶著疑難問題去聽課,減少盲目性,增強聽課的效果,而且經過預習,對課本有了一些了解,在課堂上就有更多的時間對教師講授的內容進行思考和消化。同時,教師通過批改“導學案”,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并根據(jù)學生預習情況及時調整備課方案,結合學生的“質疑問難”展開教學,對于大部分學生通過預習可以自己解決的問題少講或者不講,或者讓學生自己講,而對于較難的問題,學生錯誤比較多的問題則精講,重點去講,真正做到“教”為“學”服務,教學相長,循序漸進地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實效。
3.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
教師在教學手段上要改變舊的教學方法。一支粉筆、一塊黑板這樣傳統(tǒng)教學方式太過單一、死板。一張張曾經鮮活靈動、歡愉燦爛的笑顏,曾幾何時卻變成了茫然、頹廢的面龐,致使歷史課堂教學枯燥無味。新時期的歷史課堂要求我們要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改革,讓每位學生都愿意走進歷史課堂。
現(xiàn)在的歷史課堂上我們要利用現(xiàn)代媒體手段來進行教學,現(xiàn)代媒體教學能直觀、生動、形象,可以使枯燥抽象的理論變得形象具體,便于學生加深對重點知識的記憶和難點的理解。例如,教學“壟斷資本家”時,由于這一知識點是難點,我在制作課件時,設計了這樣一幅漫畫做提示:站在后排的是一群大腹便便的壟斷資本家,他們形如錢袋的肚皮上寫著“鋼材托拉斯”“銅業(yè)托拉斯”“食糖托拉斯”“標準石油托拉斯”等,這幅漫畫形象生動地反映了美國參議院被壟斷資本家所控制,說明壟斷資本已經控制了國家的政治生活,參議院不可能做出對壟斷資本家不利的決議。如果今后若出現(xiàn)這一問題時,學生憑這一漫畫就能給出正確答案。
歷史課堂教學不但要改革,還要不斷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教育和素質教育都是旨在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精神。布魯納說過:“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的最好途徑是學習者主動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來,并從中體會到課堂學習的樂趣?!痹诮虒W過程中,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勤學好問。因為每個人都蘊藏著無限的潛力,普通人和天才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問題是缺少一把打開這座神秘宮殿的鑰匙。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多一些思考的機會,多一些活動的空間,多一些創(chuàng)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體會。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把原本枯燥乏味的課堂,變成充滿活力,充滿激情的課堂。
總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只要真正的以學生為主體,把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放在教學活動的首位,關注學生的興趣所在,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信,寓教于樂,生動活潑,不斷轉換并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一定能夠不斷深化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