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拉
她一直以為自己愛上他了。
大約是三個月前的事吧。
那是因為她收到他的一條短信。
他們剛認識,是朋友的朋友,一起喝茶時遇到的。講究眼緣的她時常被朋友罵“靚仔主義者”,意思是看見英俊小生就動心。她才不理別人說什么,人生那么短,為什么要聽這個那個的話?除了自己,誰會對你的快樂與悲傷負責(zé)?所以,她堅持“我行我素”的風(fēng)格。
不挑好看男人看,難道要長年累月面對丑男人嗎?她理直氣壯地過自己要過的生活。
見面的開始,他們其實沒有講幾句話,因為坐得比較遠。不過,因看著順眼的緣故,她叫他加微信。一般她都讓別人加她微信,這樣她才有掌控權(quán)。
如果是不喜歡的朋友,回去根本不加,或擱置,或列入不想往來名單,或直接刪掉。
但她在現(xiàn)場馬上加了他,在微信上發(fā)給他一朵紅色的玫瑰花。
之后,他開始給她發(fā)微信。
現(xiàn)代社會里,所有的人都生活在微信里。
走在街上,或逛商場,或等車,或待船,每個人都埋頭對著手機,沒有人抬頭看周邊的人和風(fēng)景。人人的視覺焦點只專注地對著手機。
世界上所有的一切僅在手機里發(fā)生。
有幾次她在老小說里讀到一見鐘情的故事——男的或女的,可能不經(jīng)意,就在路上擦身而過時停下腳步,互相看見對方,也有通過朋友介紹,二人才相見,即刻產(chǎn)生觸電的感覺,然后立馬愛上他/她了。
這樣的故事非常浪漫。
但這樣的年代已經(jīng)過去。
當(dāng)今的人活在一個沒有機會一見鐘情的時代里。
誰都不會看見誰,除非在手機里,在微信里。
他們一邊微信交流,一邊約會。喝茶、吃飯、看電影,就是一般的男女交往的模式。
她比較欣賞的是他喜歡閱讀。
約會地點時常是書店里的咖啡廳。
混合著書香和咖啡香的空間,是為愛閱讀和愛咖啡的人設(shè)計的,讓人逃離煩瑣的日常,能夠安靜地思考,探索靈魂的深處,且得以紓解生活的壓力。
他們發(fā)現(xiàn)原來彼此都愛喝不加糖的原味咖啡,有時叫了微甜的乳酪蛋糕,配送黑咖啡,然后一人一本書過一個下午。
要找一個合眼緣又興趣相投的人,聽起來不難,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卻真的不容易。
這家書店咖啡廳的特別之處,是在咖啡廳設(shè)了個二手書角落。喝咖啡的人可以自由選讀,讀后放回原位即可,倘若真的非常喜歡,可用二手書的價錢購買。
今天她手里拿著奧爾罕·帕慕克的《純真博物館》。翻看介紹的文字:一個富有的少爺愛上一個窮家表妹,已經(jīng)訂婚的少爺原想享齊人之福,表妹卻離開他另嫁,少爺這才發(fā)現(xiàn)他深愛的人是表妹。故事從這里開始轉(zhuǎn)折。少爺?shù)够厝タ嗫嘧非蟊砻茫砻美涞瓕Υ?。少爺收集表妹日常生活中用過的許多物品,每件東西的背后都有故事。等到表妹永遠離開后,少爺把她的舊居買下來,設(shè)立一間博物館,把這些超過千件的大小紀念品陳列出來,自己住在博物館頂樓,睹物思人。一個人存在于另一個人的思念里,便永遠都還活著。表妹明明已經(jīng)死去,卻還住在少爺?shù)牟┪镳^里,在少爺?shù)男睦?,要一直到少爺死去以后,才真正地死去?/p>
這個以色欲開始,以思念和建立一座博物館結(jié)束的故事好看還是不好看,對她并不重要,只是一看到介紹,她就有想要購買的沖動。然而,她卻看見似曾相識的句子:“我的胃里有午飯,脖頸上有陽光,腦子里有愛情,靈魂里有慌亂,心里則有一股刺痛?!?/p>
她的心里頓時劃過一陣刺痛。
三個月前,她愛上他,就是因為他在給她的微信里寫著:“我的胃里有午飯,脖頸上有陽光,腦子里有愛情,靈魂里有慌亂,心里則有一股刺痛。”
她不太明白他說什么,但句子里充滿了才華。她是帶著仰慕的心愛上他的。
原來,不是他寫的。
靜靜地,她抬頭看著正在閱讀的他。為什么他發(fā)給她的微信,沒有在后邊加上“摘錄自奧爾罕·帕慕克的《純真博物館》”?
低頭閱讀的他毫不曉得,奧爾罕·帕慕克的《純真博物館》已經(jīng)毀掉了她對他的愛情。
(藍月亮摘自《羊城晚報》2018年9月10日,李小光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