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雁塔圣教序》,又稱《慈恩寺圣教序》,唐代褚遂良書,共二石(《大唐三藏圣教序》與《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記》,皆為楷書),萬文韶刻。兩石位于陜西省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大雁塔底層,分立塔門之東、西龕各一。西龕內(nèi)為唐太宗所撰之《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文左行,書寫行次從右向左,21行,行42字,共821字;東龕內(nèi)為唐高宗撰文《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序記》碑,文右行,書寫行次從左向右,20行,行40字,共642字。兩碑行文及形制對稱。前者題額為隸書,后者為篆書。褚遂良的官名,前者為中書令,后者為尚書右仆射。書寫年月,前者為唐永徽四年(653年)歲次癸丑十月己卯朔十五日癸巳,后者為永徽四年歲次癸丑十二月戊寅朔十日丁亥。
《雁塔圣教序》(局部1)拓本 唐.褚遂良
此碑是褚遂良登峰造極的作品,《唐人書評》中把褚遂良的字譽(yù)為“字里金生,行間玉潤,法則溫雅,美麗多方”,連宋代不以唐書為然的大書畫家米芾,也用最美的詞句稱頌他“九奏萬舞,鶴鷺充庭,鏘玉鳴 ,窈窕合度”,以表明褚的字體結(jié)構(gòu)有著強(qiáng)烈的個性魅力。清代梁《評書帖》中說:“褚書提筆‘空’,運(yùn)筆‘靈’。瘦硬清挺,自是絕品。”書法的空靈,正是通過運(yùn)筆與提筆體現(xiàn)出來的。我們可以回顧很多歷史上重要的碑刻,無不是廟堂氣息十足,很難將書寫者的個人情懷和筆墨性靈灌注其間。
《雁塔圣教序》(局部2)拓本 唐.褚遂良
歷史上,歲在癸丑發(fā)生的蘭亭雅集,像是綿延不絕的文脈,時時提醒著我們,真誠的筆墨自會書寫別樣的性靈。耿直的褚遂良在唐太宗身邊,是“初唐氣象”的直接參與者和見證者。又是歲在癸丑,唐太宗推崇的玄奘法師譯經(jīng)、王羲之書風(fēng)等“初唐氣象”的元素,又凝集于褚遂良筆下。其間跌宕起伏的點(diǎn)畫、連綿不絕的筆意,更是讓人贊嘆。
清代劉熙載在《書概》中對褚遂良有這樣的評價:“褚河南書為唐之廣大教化主,顏平原得其筋,徐季海之流得其肉?!薄皬V大教化主”五字,足以形容褚遂良在中國書法史上的獨(dú)特地位。
薛稷(649-713),字嗣通,薛曜的堂兄弟,名相魏征的外孫,早年與郭振、趙彥昭同學(xué)于國子監(jiān)太學(xué),其后登進(jìn)士科。武則天神功元年(697年)任中書舍人,負(fù)責(zé)中書省內(nèi)的詔書起草事務(wù)。武則天圣歷二年(699年)正月,控鶴監(jiān)初置,稷以才敏文學(xué)之士召為供奉。薛稷行、楷書,始見稱于唐開元中葉張懷所撰之《書斷》,并入能品,且立傳稱:“書學(xué)褚公,尤尚綺麗媚好,膚肉得師之半,可謂河南公之高足,甚為時所珍尚?!倍鸥υ娖淦召澦骂}額三大字,筆勢雄健,有《觀薛少保書畫壁》詩贊云:“仰看垂露姿,不崩亦不騫。郁郁三大字,蛟龍岌相纏。”
《信行禪師碑》(局部1)拓本 唐.薛稷
《信行禪師碑》(局部2)拓本 唐.薛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