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科,翟紅蓮,張春燕,張 峰,吳海濤
(山東博華高效生態(tài)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山東濱州256500)
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為茄科(Solanaceae)枸杞屬(Lycium)的多年生落葉多棘刺灌木[1]。因具有抗旱、耐寒、耐鹽堿、根蘗性強等特點,常以群落形式分布在鹽堿、干旱的荒漠與半荒漠地區(qū)[2]。黑果枸杞與寧夏枸杞相比,人工栽培時間較短,栽培管理技術未形成推廣實用的體系[3-7],現(xiàn)階段研究多集中在栽培育種、化學成分、遺傳學及產(chǎn)品加工等方面[2,8]。
關于黑果枸杞的施肥研究較少,多集中于寧夏枸杞施肥研究,趙營等[9-10]研究了單施化肥、有機肥與化肥配施對枸杞產(chǎn)量與品質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有機肥和化肥配施比單施化肥增產(chǎn)效果明顯,但對當年枸杞果實中粗蛋白、總糖和多糖等含量影響不大。耿生蓮[11]研究了黑果枸杞在格爾木施用尿素和過磷酸鈣對植株營養(yǎng)生長指標、果實及內含物指標的影響,結果表明尿素0.214~0.278 kg/株、過磷酸鈣0.12 kg/株時可促進苗木生長和產(chǎn)量的有效提高。王天寧等[12]研究了枸杞專用肥對枸杞的增產(chǎn)效果,得出每株施肥量為1.22 kg時,產(chǎn)量最高、經(jīng)濟效益最好,并得出枸杞專用肥施用量與產(chǎn)量的函數(shù)關系。汪洋[6]研究了黑果枸杞盆栽苗和大田定植苗的最佳施肥處理,認為上盆10個月的黑果枸杞組培苗合肥適宜的施肥濃度為“花多多”8號水溶速效復合肥6.82 g/L,7天施肥1次,共施肥7次;大田試驗苗木在生長期最適宜的施肥量為0.7~0.8 g/株,每20天施肥1次,共施肥5次。對于當前枸杞生長栽培中的施肥,李鈺等[13]認為存在著施肥不合理的現(xiàn)象,包括施肥過量、肥料利用低、枸杞品質較差、生產(chǎn)成本高、環(huán)境污染等,今后枸杞栽培中需研究解決的主要問題為合理的施肥技術、節(jié)水灌溉技術和田間管理技術。
筆者以2年生黑果枸杞苗為試驗材料,設計氮、磷、鉀3因素4水平施肥試驗(“3414”試驗[14-15])。根據(jù)黑果枸杞栽培群體各性狀的變異系數(shù),確定施肥效果中各性狀所占權重;根據(jù)確定的比重,計算施肥后某一施肥方案對植株整體生長的影響效果;進而確定施肥的最佳方案。現(xiàn)有施肥研究對研究對象營養(yǎng)生長的評價較為單一,主要考慮株高、地徑等性狀指標的絕對增長量,缺少將各性狀指標考慮在內的綜合評價研究。另外,黑果枸杞生長期施肥配方少有研究。故針對以上問題開展了本項研究。
田間試驗于2016年在山東濱州市博興縣博華農業(yè)公司枸杞種植區(qū)進行,土壤含鹽量為0.2%,pH 8。5月正值黑果枸杞營養(yǎng)生長旺盛期,平均最高溫度為28℃,平均最低溫度為14℃。
引進青海種源野生黑果枸杞種子,播種育苗后定植于大田,本研究以定植2年的黑果枸杞苗為試驗材料。
氮磷鉀多因素試驗采用“3414”試驗設計,篩選最佳氮磷鉀施用量及配比。供試肥料為尿素(N 46%)、過磷酸鈣(P2O518%)、硫酸鉀(K2O 50%),各設計4個施肥量梯度,尿素為0、9、18、27 g/株,過磷酸鈣為0、28、56、84 g/株,硫酸鉀0、11、22、33 g/株,共14個處理(表1),每個處理不少于10株,不同地塊重復3次。施肥方法為穴施,施肥位置為水平方向離樹干20 cm左右,垂直深度10 cm左右。
表1 “3414”試驗方案處理
1.4.1 數(shù)據(jù)調查 空白對照組和每個試驗組中分別標記5株長勢相近的黑果枸杞,單株標記。施肥前及施肥后3周分別調查1次標記株的株高、地徑、莖上分枝數(shù)以及主干上一標記枝的長度[16]。
1.4.2 數(shù)據(jù)計算
(1)各指標增長率計算。根據(jù)前后2次數(shù)據(jù)測量結果,計算4個性狀指標不同施肥處理后每一株性狀的增長率,計算如式(1)。
其中,H施肥前為施肥前測量值,H施肥后為施肥后測量值。然后計算每個處理5株植株某一性狀增長率的平均值P(i,r),i=1、2、3、4,分別表示4個性狀指標;r=1、2、…、14,表示14組不同處理。
(2)變異系數(shù)CV計算[17]。以施肥前測定的各性狀數(shù)值為依據(jù),計算每個性狀的變異系數(shù),公式如(2)。
每個處理3次重復共計15株黑果枸杞,根據(jù)測定的每個性狀的15個數(shù)據(jù)計算變異系數(shù),一共14個處理,每個性狀共計算出14個變異系數(shù),取平均值,作為每個性狀的變異系數(shù)CVi,i=1、2、3、4。
(3)各性狀權重Wi確定。試驗要驗證的是不同施肥配比對植株綜合生長情況的影響,故需確定各性狀影響的權重。某一性狀變異系數(shù)越大,說明該性狀表現(xiàn)不穩(wěn)定,影響其表現(xiàn)的因素較多,不足以證明是施肥因素造成測量前后指標的增長。故變異系數(shù)越大,該性狀權重越小。
(4)生長增長率Qr計算。根據(jù)式(3)計算的各性狀權重,計算14個處理植株綜合生長增長率的大小。
根據(jù)施肥前后測定的株高、地徑、莖上分枝數(shù)和莖上標記分枝長度4個性狀的數(shù)值,計算各性狀的變異系數(shù),從而確定權重,再根據(jù)不同處理計算的各個指標增長率,計算不同施肥處理植株的綜合生長增長率。如表2所示。
同樣的計算方法得到3次重復不同施肥處理植株的生長增長率均值,如表3所示。
表2 不同施肥處理植株生長增長率(重復1) %
表3 3次重復植株生長增長率均值 %
生長增長率計算結果表明,10號施肥處理(尿素18 g/株、過磷酸鈣56 g/株、硫酸鉀33 g/株)植株的生長增長率最大,達到80.90%,其次是4號(尿素18 g/株、過磷酸鈣0 g/株、硫酸鉀22g/株)和6號(尿素18 g/株、過磷酸鈣56 g/株、硫酸鉀22 g/株)處理,進而說明過磷酸鈣的施用與否對黑果枸杞植株營養(yǎng)生長短期影響不明顯。1號空白對照植株的生長增長率最小,為20.89%。
以表3中3個重復不同處理的生長增長率為研究對象,利用Excel進行方差分析(表4)。
查閱t檢驗臨界值表,自由度df=26,0.05和0.01水平下t0.05=2.056、t0.01=2.779。根據(jù)式(5)~(6)計算得到LSD0.05=0.1201、LSD0.01=0.1624。
表4 無重復雙因素方差分析
在此基礎上進行LSD檢驗[18],以驗證不同處理的施肥效果。結果(表6)表明,10、4、6號處理在0.01水平上與其他處理相比差異顯著,施肥后植株生長效果明顯,可作為黑果枸杞營養(yǎng)生長期施肥的參考用量及配比。7號處理在0.05水平上較9號、12號、5號、14號、13號、2號以及對照組處理差異顯著,是10號、4號、6號處理之后較好的施肥配比。
表6 LSD檢驗結果
本研究建立了一種黑果枸杞施肥效果評價的方法,即根據(jù)黑果枸杞栽培群體各性狀的變異系數(shù),確定施肥效果中各性狀所占權重;根據(jù)確定的權重,計算施肥后某一施肥方案對植株整體生長的影響效果,并在此基礎上篩選出大田黑果枸杞開花前生長期施肥的最佳配比,即尿素18 g/株、過磷酸鈣56 g/株、硫酸鉀33 g/株。與一般根據(jù)變異系數(shù)確定權重的研究[19]不同,本研究栽培群體中施肥前各性狀變異系數(shù)越小,說明該性狀穩(wěn)定遺傳,個體間差異小,施肥后的變化主要受肥料的影響,故該性狀權重大;相反,性狀變異系數(shù)大,說明該性狀個體間差異本來就大,不能說明是施肥后產(chǎn)生的結果,故該性狀權重小。研究中計算的各性狀指標增長率而非增加值,同樣是為了減小誤差。耿生蓮[11]研究施用尿素和過磷酸鈣對黑果枸杞營養(yǎng)生長指標、果實及內含物指標的影響時,僅簡單地將各指標增加值加和后數(shù)值作為不同施肥組合施肥效果的評價依據(jù),沒有考慮各指標對最終目標的影響程度,即權重。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考慮了施肥對黑果枸杞營養(yǎng)生長的短期影響,而沒有考慮對產(chǎn)量以及果實品質的影響,也沒有考慮營養(yǎng)生長各性狀與結果性狀之間的相關性,篩選的最佳施肥配比不能直接應用于提供黑果枸杞產(chǎn)量和果實品質。鐘鉎元等[20]就對枸杞的農藝性狀與果實產(chǎn)量進行了相關性及通徑分析,認為與產(chǎn)量呈正相關的性狀有枝數(shù)、單果重、冠徑,其中對提高產(chǎn)量作用最大的是枝數(shù)。另外,黑果枸杞種群內變異豐富,個體間性狀差異較明顯[21-24],這就需要進行主成分分析、聚類分析[25]等后續(xù)進一步研究,來消除群體內自身變異影響,從而找到與施肥效果最相關的性狀及指標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