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京,吳元鋒,2,徐超奕,程 勇,管成林,姚慧敏
(1.浙江科技學(xué)院 生物與化學(xué)工程學(xué)院,杭州 310023;2.浙江省農(nóng)業(yè)生物資源生化制造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杭州 3100233.浙江天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安吉 313300;4.杭州天草科技有限公司,杭州 310013)
銀杏葉提取物(ginko biloba extract,GBE)主要含有銀杏黃酮(如槲皮素、山奈酚、異鼠李素)、銀杏內(nèi)酯(A、B、C)等活性成分,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炎癥、抗細胞凋亡、調(diào)節(jié)血脂、防治動脈粥樣硬化等作用,因此廣泛用于防治心腦血管疾病[1-3]。銀杏葉提取物中還含有銀杏酸,包括C13∶0(R=C13H27)、C15∶0(R=C15H31)、C15∶1(R=C15H29)、C17∶1(R=C17H33)、C17∶2(R=C17H31)等,這類化合物具有致敏性、胚胎毒性、細胞毒性、免疫毒性,因此銀杏葉提取物必須脫除銀杏酸[4]。德國限定GBE中銀杏酸含量應(yīng)在5 mg/kg以下,中國藥典也限定GBE中銀杏酸含量應(yīng)在10 mg/kg以下[5-7]。
目前已有多種銀杏酸脫除方法的報道。通過大孔吸附樹脂純化,能使銀杏酸的含量控制在5 ppm以下[8-9]。吳向陽[10]等研究了超臨界CO2脫除銀杏酸工藝,脫除率為79.1%。除此之外,還有發(fā)酵法[11-12]、中藥配伍減毒法[13]等也可以降低銀杏葉產(chǎn)品中的銀杏酸含量。為了獲得更好的脫除效果,本研究采用有機溶劑萃取法,在保留銀杏黃酮和銀杏內(nèi)酯的情況下研究銀杏酸脫除工藝。
1.1.1 主要儀器
Waters e2695高效液相色譜儀,配有2424蒸發(fā)光散射檢測器和2998紫外檢測器,Thermo Biofuge Primo R高速冷凍離心機,RE-52旋轉(zhuǎn)蒸發(fā)器,SB-5200DT數(shù)控超聲波清洗機,XMTD-204數(shù)顯式電熱恒溫水鍋。
1.1.2 材料與試劑
原料:5種銀杏葉樣品于2017年3月購自山東、河南、河北、湖北及云南的中藥房,分別命名為YP1、YP2、YP3、YP4、YP5,用中草藥粉碎機將銀杏葉研磨成粉,干燥儲存?zhèn)溆谩?/p>
標(biāo)準(zhǔn)品:銀杏酸標(biāo)準(zhǔn)品(C13∶0、C17∶1)、銀杏內(nèi)酯標(biāo)準(zhǔn)品(銀杏內(nèi)酯A、B、C)、銀杏黃酮標(biāo)準(zhǔn)品(山奈酚標(biāo)、槲皮素標(biāo)、異鼠李素標(biāo)),均購自上海長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試劑:磷酸、乙醇、磷酸氫二鈉、三氟乙酸等為分析純,甲醇和乙腈為色譜純,均購于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1 銀杏葉提取物制備
銀杏葉提取物按照文獻[14]方法制備:銀杏葉用中草藥粉碎機粉碎,稱取70 g粉末于圓底燒瓶中,加入500 mL體積分?jǐn)?shù)為70%的乙醇溶液,回流提取2 h,抽濾,殘渣再用500 mL體積分?jǐn)?shù)為70%的乙醇溶液回流提取2 h。合并提取液,靜置24 h,上清液旋轉(zhuǎn)蒸發(fā)濃縮,濃縮液在-20 ℃冰箱中保存。
1.2.2 最適pH條件
配制5份體積分?jǐn)?shù)為60%的乙醇溶液,分別用鹽酸溶液調(diào)節(jié)pH值至2、3、4、5和6。分別量取20 mL正己烷、20 mL不同pH值的乙醇溶液、2 mL銀杏提取濃縮液加入分液漏斗,振蕩萃取,待靜置分層后,將上下相分別蒸干,體積分?jǐn)?shù)為50%的甲醇溶液定容至10 mL,分別用高效液相色譜測定上下相中的銀杏酸、銀杏內(nèi)酯和銀杏黃酮含量。
1.2.3 最適乙醇體積分?jǐn)?shù)
在最適pH條件下配制體積分?jǐn)?shù)為0%、20%、40%、60%、80%的乙醇溶液,取20 mL正己烷、20 mL不同體積分?jǐn)?shù)的乙醇溶液、2 mL銀杏提取濃縮液加入分液漏斗,萃取、濃縮后定容,分別用高效液相色譜測定上下相中的銀杏酸、銀杏內(nèi)酯和銀杏黃酮含量。
1.2.4 最適有機相
在最適pH條件和乙醇體積分?jǐn)?shù)下,以正己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乙酸乙酯分別作為有機相。取20 mL不同有機相,20 mL最適pH和體積分?jǐn)?shù)的乙醇溶液、2 mL銀杏提取濃縮液加入分液漏斗,萃取、濃縮后定容,分別用高效液相色譜測定上下相中的銀杏酸、銀杏內(nèi)酯和銀杏黃酮含量。
1.2.5 分析方法
本研究所用銀杏酸、銀杏內(nèi)酯和銀杏黃酮的分析均采用歐洲藥典方法[5]進行。
1.2.5.1 銀杏酸分析方法 色譜柱:WelchromC8(4.6 mm×250 mm,5 μm)反向色譜柱色譜柱,檢測器為2998紫外光檢測器。流速為1 mL/min,流動相A為體積分?jǐn)?shù)0.01%三氟乙酸水溶液,流動相B為體積分?jǐn)?shù)0.01%三氟乙酸乙腈溶液。梯度條件:0~30 min,25% A變化到10% A,維持5 min,1 min內(nèi)變化到25% A,維持9 min。柱溫25 ℃,上樣量50 μL,波長210 nm。
1.2.5.2 銀杏黃酮分析方法 色譜柱:WondaCract ODS-2(4.6 mm×250 mm,5 μm)反向色譜柱檢測器,2998紫外光檢測器。流速1 mL/min,流動相A為0.3 g/L磷酸水溶液,流動相B為甲醇。梯度條件:0~1 min,60%A;1~20 min,A從60%變化到45%;20~21 min,A從45%變化到0%,維持4 min。
表1 銀杏內(nèi)酯液相分析洗脫梯度Table 1 Elution gradient ofginkgolidesanalyzed by HPLC
柱溫25 ℃,上樣量10 μL,波長370 nm。
1.2.5.3 銀杏內(nèi)酯分析方法 色譜柱:WondaCract ODS-2(4.6 mm×250 mm,5 μm)反向色譜柱,2424蒸發(fā)光散射檢測器,流速1 mL/min,流動相A為甲醇,流動相B為水,柱溫25 ℃,上樣量10 μL,增益500,氣體壓力40 psi(2.76×105Pa),動力級別10,漂移管溫度70 ℃。梯度條件見表1。
1.2.5.4 分配比計算 上相和下相分別定容到10 mL后,用液相法測定上相和下相中銀杏內(nèi)脂、銀杏黃酮和銀杏酸的質(zhì)量濃度(mg/mL)。銀杏內(nèi)酯為銀杏內(nèi)酯A、B和C含量的總和;銀杏黃酮為槲皮素、山奈酚和異鼠李素含量的總和;銀杏酸為銀杏酸A和銀杏酸B含量的總和。兩相的分配比按照下列公式計算:
分配比=水相中各活性成分質(zhì)量濃度(mg/mL)/有機相中各活性成分質(zhì)量濃度(mg/mL)。
根據(jù)1.2.5分析方法,配制系列濃度的銀杏內(nèi)酯、銀杏黃酮和銀杏酸標(biāo)準(zhǔn)液,HPLC測定標(biāo)準(zhǔn)曲線,結(jié)果見表2。
表2 銀杏內(nèi)酯、銀杏黃酮和銀杏酸標(biāo)準(zhǔn)曲線Table 2 Standard curves of ginkgolides, ginkgo flavones and ginkgolic acids
圖1 5種銀杏葉樣品銀杏酸含量Fig.1 Ginkgolic acid contents in 5species of ginkgo sample leaves
通過HPLC法測定了不同產(chǎn)地銀杏酸含量,結(jié)果如圖1所示,表明銀杏葉中總銀杏酸含量具有一定的區(qū)域性,該結(jié)果與文獻[15]報道一致。為了研究脫酸效果,本研究采用銀杏酸含量最高的產(chǎn)自云南的銀杏葉YP5為原料開展研究。經(jīng)過溶劑萃取、干燥后得到銀杏葉提取物,銀杏酸含量為1.78 mg/g,其含量遠超中國藥典要求。
正己烷為有機相,60%乙醇為水相,水相pH值分別為2、3、4、5和6時,銀杏葉提取物中各物質(zhì)的上下相分配比如圖2所示。
從圖2中可知,水相pH值對銀杏葉提取物中各成分的分配比有較大的影響。銀杏黃酮幾乎不溶于正己烷,全部分配于下相。銀杏內(nèi)酯也主要分配于下相,pH值越低,在下相分配越多。而銀杏酸卻剛好相反。當(dāng)pH值為6時,大部分銀杏酸也分配在下相,當(dāng)pH值為2時,分配比最少,表明在此pH值下,銀杏酸更多地分配在上相。由此可知,pH值為2時,銀杏酸的脫除效果最好。
圖2 水相pH值對銀杏內(nèi)酯和銀杏酸分配比的影響Fig.2 Effects of pH value of aqueous phase on partition ratios of ginkgolide and ginkgolic acid
正己烷為有機相,水相pH值為2,乙醇體積分?jǐn)?shù)為0%、20%、40%、60%和80%時,銀杏葉提取物中各物質(zhì)的上下相分配比如圖3所示。
圖3 水相乙醇體積分?jǐn)?shù)對銀杏內(nèi)酯和銀杏酸分配比的影響Fig.3 Effects of ethanol volume fraction of aqueous phase on partition ratios of ginkgolide and ginkgolic acid
在不同乙醇體積分?jǐn)?shù)下,銀杏黃酮全部分配在下相。由圖3可知,乙醇體積分?jǐn)?shù)對銀杏內(nèi)酯的分配也有一定的影響,乙醇體積分?jǐn)?shù)越高,分配比越低,表明在乙醇含量較低時銀杏內(nèi)酯在下相的分配比越高。乙醇體積分?jǐn)?shù)對銀杏酸的影響較為復(fù)雜,在純水、乙醇體積分?jǐn)?shù)為60%和80%時,分配比較高,而在乙醇體積分?jǐn)?shù)為40%時,分配比最低,表明在該乙醇濃度下最適合脫除銀杏酸。
水相pH值為2,乙醇體積分?jǐn)?shù)為40%時,分別以正己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乙酸乙酯為有機相,銀杏葉提取物中各物質(zhì)的上下相分配比如圖4所示。
從圖4可知,以正己烷為有機相時,銀杏黃酮、銀杏內(nèi)酯都集中在水相,銀杏酸則分配在有機相,表明正己烷為有機相時,脫除效果更好。然而用其他有機溶劑為有機相時,銀杏黃酮在兩相均有分布。二氯甲烷或三氯甲烷為有機相時,銀杏內(nèi)酯分配比較高,表明銀杏內(nèi)酯也基本分配在水相。從脫酸效果來看,正己烷和二氯甲烷的脫酸效果較好,但是二氯甲烷脫酸時銀杏黃酮也有損耗,綜上所述,正己烷為最適脫酸溶劑。
圖4 有機相成分對銀杏黃酮、銀杏內(nèi)酯和銀杏酸分配比的影響Fig.4 Effects of organic phase composition on partition ratios of ginkgo flavone, ginkgolide and ginkgolic acid
本文研究了脫除銀杏酸的最佳萃取體系,結(jié)果表明:當(dāng)下相為pH值2.0、體積分?jǐn)?shù)40%乙醇,上相為正己烷時,脫酸效果最好。若結(jié)合樹脂吸附等脫酸技術(shù),則有望進一步降低提取物中銀杏酸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