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華穎
摘 要 作為一名低年教師,每天面對的是活潑好動,自控能力很差的孩子。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給他們講了一個繪本故事。頓時吵鬧的教室如同施了魔法一般:周圍安靜了,孩子一個個瞪著大眼睛專注地聽著。故事講完,他們意猶未盡,似乎還沉浸在故事的情境中。
關(guān)鍵詞 家庭 故事 閱讀
1家庭中親子共同讀故事,閱讀中培養(yǎng)學生順利幼小銜接
“親子共讀”強調(diào)的是“親”與“子”之間的共讀動力,即彼此之間有互動。借助心靈繪本這類書籍,采用家人閱讀的形式,可以在閱讀中照亮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緩解家長與孩子的分離焦慮,讀書會成為孩子生活中的一件樂事,家庭生活將時刻洋溢著溫馨而又充滿了活力!剛剛?cè)雽W的孩子對學校的生活既陌生又好奇。他們天真浪漫,樂于與小伙伴交流,但同時也缺少規(guī)則意識,自控能力差。甚至有些孩 子面對新的生活環(huán)境,以及與爸爸媽媽分離而產(chǎn)生焦慮。在他們最茫然、最需要指引的時候,在他們稚嫩的步履旁,點一盞燈,家人把一本本有趣又耐人尋味的心靈繪本帶到孩子們的面前,在家人和孩子們興致勃勃的閱讀中,點起一盞盞讓他們長大的燈。
開學的第二周,我就鼓勵家長和孩子們閱讀了《大衛(wèi)上學去》和《小兔子在學?!贰i喿x《小兔子在學?!分?,經(jīng)歷著陌生又好奇的學校生活。孩子們和小兔子在一起去上音樂課、勞動課、手工課,還一起到戶外郊游。這些事情對于小孩子來說是多么有吸引力??!在學校生活真的很開心!《大衛(wèi)上學去》則讓孩子們明白了作為學生最基本的要求。在歡笑中,和每個孩子分享了第一次上學讀書的成長故事,讓他們了解如何在老師的幫助下,學會什么是“可以的““好的”行為和事情,較快地自覺適應(yīng)了學校生活。那段日子,孩子們每天都要讀上幾遍這本書,漸漸地明確各種行為,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也許現(xiàn)在,書中的語句孩子們已經(jīng)忘卻了,但其中的“不可以”做的事情,他們基本能夠避免。在閱讀中成長的不僅是孩子,還有家長。家長們很期待以閱讀為紐帶,通過共讀書籍,與孩子共同學習,一同成長,為父母創(chuàng)造與孩子溝通互動的機會,分享讀書的感動和樂趣,為孩子的心帶去更多的關(guān)愛慰藉:歡喜、智慧、希望、勇氣、熱情和信心。
2課堂上講述繪本故事,在閱讀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行
小繪本,大智慧。在閱讀繪本故事中,而品格繪本恰恰就是在幫助我告別無數(shù)句重復(fù)的說教,幫助孩子們養(yǎng)成良好的品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一年級上學期我和孩子們大概閱讀了十多本這樣的品格繪本。從中讓孩子獲得向善、向上的力量。
閱讀《勇氣》、《有個性的羊》、《天天星期三》,孩子們明白了:不要怕,要勇敢地面對自己的不足,生活中有驚喜也有煩惱,重要的是懷著一顆樂觀的心去感受生活。只要邁出最艱難的第一步,就會迎接希望。
閱讀《長大做個好爺爺》、《先左腳,再右腳》、《猜猜我有多愛你》,讓孩子們懂得珍惜,懂得站在距離親人最近的位置,用最平常,最溫情的方式去愛自己的親人。
閱讀《彩虹色的花》、《我有友情要出租》、《月亮的味道》,讓孩子們懂得了人與人要坦誠相待,要為他人著想,懂得分享。而珍貴的友情不是靠金錢換來的,它需要真誠。
繪本故事讓我和我的學生們收益良多。雖然有許多想法和做法還不夠成熟,但我想說:小小的繪本向孩子傳遞了愛的力量,浸潤了他們的心靈,培養(yǎng)了他們良好的品行,并在閱讀中認清自己,走向成熟。相信多年以后,當他們回憶起和老師一起讀繪本的時刻,那份美好會從心底升起,溫暖他們的整個內(nèi)心。
3生活中記下溫情故事,培養(yǎng)學生做一個有情懷的人
如果說和孩子相處的每個細節(jié)中都要用真情,都需要智慧。每一天都會發(fā)生很多的故事,都需要我用心琢磨,捕捉契機,在生活中育人。雖然照相技術(shù)不是很高超,但我習慣用手機抓拍孩子學習、生活的場景,記錄他們童年生活的點點滴滴。
學校進行誦讀比賽,我會拍攝下孩子排練的情境,當孩子看到照片,開懷大笑之后,我會告訴孩子結(jié)果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老師在乎的是每個人都努力過。取得佳績時,不忘買點小獎品犒勞一下這些小不點們,孩子們納悶從不讓吃糖的老師居然給他們買了棒棒糖?我告訴含著棒棒糖孩子們,辛苦付出后的滋味就是棒棒糖那種甜味。孩子們明白了我的用意,更把這份甜分享給了家人。
而在一次放學前我拍到了這樣一張照片。放學了,大家紛紛背上書包,離開教室。而幾個小個子孩子卻趴在地上匆匆忙忙地撿著什么。原來,是一個孩子在收拾書包時,不小心把彩筆碰到了地上,撒了一地。幾個熱心的孩子,幫助她撿起掉落在地上的彩筆。多好的孩子啊,我趕緊用手機記錄下來當時的情景。第二天,我在班級里召開了以“有你真好!”為題的微班會。助人的,被幫的孩子紛紛發(fā)言,其他的孩子也道出了自己的想法。雖已是冬季,但那一刻,教室里異常溫暖。
4日記里寫下稚嫩的故事,記錄下我們成長的樣子
其實,每一天都發(fā)生著或有趣,或讓我感動的事情。單憑我一個人,真的很難記錄每個孩子童年生活。于是,在二年級時,我便借助日記,讓學生拿起筆,自己記下生活的悲傷與歡喜,收獲與奇遇。每次批改日記,除了批改語言的表達外,我都會寫上一段文字,有的是解答日記中孩子寫下的困惑;有的是書寫與他們一樣的經(jīng)歷的共鳴;有的是發(fā)表我個人的想法;還有時是為孩子流暢地表達或是獨到見解的贊美……小小的日記本讓我和孩子們的心更近了,它更成為我了解、教育學生的平臺。在六一兒童節(jié)的前夕,我把一本凝結(jié)著滿滿回憶的日記集作為神秘禮物送給孩子們。愛就是和爸爸媽媽一起,吃好多好多的飯;愛就是和小朋友們一起,玩好多好多的游戲;愛就是和老師一起,讀好多好多的書;愛就是每天和你們快樂地在一起。”
陪伴孩子成長其實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在未來的日子中,讓陪伴也成為我的習慣。我還會繼續(xù)把更好的故事講給我的學生們,并期待更多更美好的故事在我們之間發(fā)生。有幸參與孩子們的成長,感謝每個孩子所給予我的,因為他們讓我遇見了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