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艷琴 鄧麗云
陳偉霖先生
是香港第一個為自己辦喪禮的人,出版有著作《我的遺書》。從一出生就被診斷出患有皮膚癌,被下死亡書,到尋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他不斷向大眾傳遞著一個訊息:天生我材必有用,沒有人應該被遺棄。通過歌曲、音樂會、時裝秀、演講活動、自傳書籍等各種各樣的形式,他幫助重疾患者、有自殺傾向的人士以及抑郁癥患者等,度過充滿挑戰(zhàn)的時刻。最近更創(chuàng)辦NGO組織——死嘢SAY YEAH!社,以期關注更多有需要的人士,履行自身的使命,活出生命的價值!
尋找生命的意義
“只要我們能找到自己的天賦所在,就一定能活出自己生命的價值!”
1982年,陳偉霖先生出生在一個普通工人家庭,剛一出生即被送往醫(yī)院,並被診斷出患有皮膚癌,被判定為不治之癥。父母當下決定,既然治不了,那不如回家呆著,怎麼開心怎麼過,過一天賺一天。
在這種思想倡導下,父母親給予陳偉霖先生以無限自由,每一天都任由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哪怕是打一整天遊戲都可以。然而如此一來,反倒是玩了一整天遊戲的陳偉霖先生自覺無趣,累得不愿再玩遊戲。於是父母繼續(xù)追問小陳偉霖,那你還想做什麼呢?他答要想想,於是父母便真的讓他自己坐著想。他坐在沙發(fā)上,躺在床上,有時候想上一天也想不出來?!捌鋵嵦杂闪艘彩且环N負擔,因為天天都要絞盡腦汁思考自己到底喜歡什麼想幹什麼?!睂﹃悅チ貋碚f,好好學習將來找份好工作的道路顯然行不通,因為患病,他幾乎生活在沒有明天的日子里。沒人告訴他他的道路應該怎麼走,他自己也不知道,只能一步步去摸索。
陳偉霖先生坦言,自己在七八歲之前,都是完全要麻煩父母照顧的狀態(tài),但是七八歲之後,像他這樣有類似情況的孩子,一般都能夠反過來安慰父母了。
而除了懂得安慰父母以外,走進校園的他,迎來了一些新的挑戰(zhàn)。每學期開學的頭兩三天,總是有同學會出於或好奇或恐懼的心理欺負他或者挑釁他,甚至取笑他為“斑點狗”。多年來都是如此。起初他很痛苦,但是時間長了他發(fā)現(xiàn),其實通常沒過幾天,同學們就變得見怪不怪了,同時,大家會發(fā)現(xiàn)他原來是個好玩又很好相處的同學,因而很快便玩到一塊了。然而,他還是會困惑,為什麼同學們每學期開學都要這樣對他,哪怕一年一年長大,卻依舊如此呢?
整個讀書時期,其他同學心無旁騖學習知識的課堂,成了陳偉霖先生思考人生的課堂。然而讀書終究不是陳偉霖先生最感興趣的事情,在完成香港政府規(guī)定的義務教育後,他決定遵從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輟學走向社會。對此,陳偉霖先生的父母一如既往予以支持。
走上社會之後,陳偉霖先生更是不斷通過各種方式來探索和尋求生命的意義。在職業(yè)生涯方面,他通過在各種不同行業(yè)工作的嘗試,來試驗出自己真正喜歡的工作。
最終,他尋找出自己生命的意義:那就是幫助更多的人鄭重對待生命!為此,他要向大眾傳遞一個訊息:天生我材才必有用,沒有人應該被遺忘?!爸灰覀兡苷业阶约旱奶熨x所在,就一定能活出自己生命的價值!”
活出生命的價值
“一個人能夠活出自己的價值,不留遺憾。有一天就算走了,也會是圓滿的?!?/p>
2018年,死嘢舉辦了一場say yeah主題音樂會。本場音樂會集結(jié)了眾多愛好搖滾音樂的各界人士,以免費進場,出場時自愿捐贈門票費用的方式,向青年一代傳遞生命教育的理念。
為什麼會選擇以音樂為主要載體?陳偉霖先生解釋道,這是因為在他看來,不一定每個人都會看書,但一定每個人都會聽音樂。因為音樂不分年齡階層,老少咸宜。2012年,而立之年的陳偉霖先生曾給自己舉辦了一場生前葬禮,葬禮上他請來了自己最喜歡的樂隊伴奏,演唱告別歌曲,場地佈置繽紛多彩。
陳偉霖先生活躍地站在自己的棺木上做演講,匯報著自己身前的功與過,得與失。儘管如此,現(xiàn)場依然彌漫著依依惜別的悲傷,其母親更是完全被帶入情境,痛哭流涕,為此,他反而要在現(xiàn)場打斷母親的悲傷,安慰她,“我還在!我還在!”
為什麼會想要給自己辦葬禮?陳偉霖先生介紹說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生前告別式可以讓我預先偷看一下我離世后大家的反應是怎樣的?或者喪禮會佈置成怎樣?第二是通過葬禮預演的方式,提前交待給我的親人朋友,我想要的葬禮是什麼樣子的;第三就是讓親友們習慣一下我的離去。”
沒想到生前葬禮結(jié)束後,有其他殯儀館的老闆卻邀請他去舉辦葬禮,這令陳偉霖先生有些哭笑不得。遂商量借用他們的場地另外舉辦一場喪禮主題的音樂會,繼續(xù)以音樂會的形式,表達對生命的敬意。
令人欣喜的是,該場音樂會真的令一些人改變了對靈堂的看法。“其實靈堂本身並不帶感情,並沒有說這一定是一個要人傷心的地方。只是人類自己設定這是一個傷心的地方,並感覺害怕和恐怖。其實也是人類自己設定死亡一定跟哭跟傷心有關,但其實死亡也可以跟開心、快樂有關呀?!币酝藗冊陟`堂這個地方都是哭,沒有一個人會認為這是一個可以讓人笑讓人懷念的地方,辦完這個音樂會之後,就有人對陳偉霖先生說,幾年後我爺爺也在同一個靈堂辦了喪禮,但是我想到這個音樂會的時候還是會笑。
對陳偉霖先生來說,能夠獲得這樣的反饋,就是對他所做事情的最好肯定。他知道,有一天他真的走了,他的父母一定會傷心會難過?!澳蔷妥屗麄儌淖屗麄冸y過好了,但是如果我活出了自己生命的價值,一定就會有一些事情是令父母感到欣慰而笑出聲來的?!?/p>
一個人能夠活出自己的價值,不留遺憾。有一天就算走了,也會是圓滿的。
關懷弱勢的人群
他盡力抓住每一個機會,去履行著“沒有人應該被遺棄”的使命,幫助遇到的每個人。
除了音樂、演講、開辦藝術展覽、出版遺書等形式。陳偉霖先生將更多的時間用在了關懷重癥人群,開導有自殺或抑鬰傾向的人群身上。對他來說,能幫到一個是一個,從初識一名重癥病患,到病患離世後幫助他的家庭走出悲傷,陳偉霖先生全程參與著一個家庭的悲傷?!坝行浽嵝袠I(yè)的人會認為自己能夠看透生命,然而其實沒有人能夠看透生死。如果一個人能夠看淡生死,也許是因為他從來都沒有走進過那個人的生命。”
在陳偉霖先生以實際行動回饋社會的過程中,他不僅會幫助有抑鬰自殺傾向的人士解除煩憂,還會陪伴罹患重疾人士度過接下來的日子。他所做的服務工作會細微到陪伴病人打針就醫(yī),照顧飲食起居,深度交流做思想開導工作等,因此與患者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
而所有陪伴與服務,都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因此陳偉霖先生也從來都是不計酬勞地去做這些義務服務工作。
幫助每一位與死亡接近的人士時,陳偉霖先生都會首先幫他們理清楚,到底對方是希望完成夢想,不留遺憾,還是要延長生命。“如果選擇延長生命,那就要忍受各種治療的痛苦。如果想要完成夢想,那就要想盡辦法去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如果一個夢想完成了,就去追逐另一個夢想?!?/p>
有時候,有些患者會既想完成夢想,又要延長生命。陳偉霖先生會因此而訓斥他們,而非壓抑自己的情緒?!皩ξ襾碚f,我如果連自己的情緒都處理不好,就很難去幫助他們了。所以該哭就哭該笑就笑,該說就說該罵就罵,這是最基本的情緒釋放之道。每個人都不能太壓抑自己的情緒?!遍L期在個案服務中回應著患著發(fā)出的請求,患者的家屬已儼然把陳偉霖先生當成了家人,逢年過節(jié)都會打電話叫他去吃飯。
迄今為止,陳偉霖先生已經(jīng)做了許許多多的個案服務,他發(fā)現(xiàn)其實這個需要被關注和關懷的人群數(shù)量其實並不算小。因此,他專門成立了基金會,希望能夠以基金會的力量,去幫助更多的人。
對陳偉霖先生來說,無論是舉辦音樂會,時裝秀,還是到學校演講,寫遺書,抑或是做臨終關懷,開導罹患憂鬰或有自殺傾向的人群。他都在盡力抓住每一個機會,去履行著“沒有人應該被遺棄”的使命,幫助遇到的每個人。
因為他知道,自己雖然沒有明天,但是別人有明天。而竭盡所能去善待逝者,其實是對在生者最大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