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晴
這是禮平寫的一部小說,在1980年代曾有很大的爭議,不是很受歡迎。剛開始,我不理解這部小說為什么叫《晚霞消失的時候》,后來多次閱讀讓我明白了,晚霞消失便意味著黑夜的到來,安靜的夜晚最易讓人陷入沉思,回憶往事。在那段特殊的歷史時期所發(fā)生的特殊事件,一切的一切讓作者自己,讓每一個讀者都有所反思,在深刻強(qiáng)烈的反思過后,最終能迎來黎明與希望的到來。
初讀這本書時,我就深深地被李淮平和南柵之間無法言說的愛情深深吸引了。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揚(yáng)婉兮。
邂逅相遇,適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有美一人,婉如清揚(yáng)。
邂逅相遇,與子偕臧。
我想這就是李淮平與南珊初初相遇時內(nèi)心最真實(shí)的情感活動。第一次不期而遇,他倆成為了精神思想上的摯友。少年時代的李淮平與南珊在春暖花開的時候相識,并且彼此萌生愛意。然而,人生就是這樣充滿了荒誕的戲劇感。在“文革”中,南珊受到批斗,而坐在批斗臺上的正是僅有一面之緣而互生好感的李淮平。內(nèi)心情感與社會角色的強(qiáng)烈沖突致使他們形同陌路,各奔東西。
二十年后,作為軍艦軍官的李淮平在泰山山頂再次遇到南珊。這時候,南珊已經(jīng)從單純的少女成長為一名成熟的翻譯官。李淮平向南珊表達(dá)多年來內(nèi)心的情愛與悔恨,然而為期已晚。南珊告訴他:“你愛的不是南柵這個人,而是一種信念?!碑?dāng)年的公園辯論,帶來了二人不可磨滅的緣分,這也許就是宿命。相遇即是緣,緣盡就莫強(qiáng)求,回頭即是輪回。在這場相遇中,二人都是彼此的最純最美的緣。對于淮平來說,公園的初次相遇讓他沉迷了十五年,而當(dāng)初那個天真可愛、活潑爽朗又充滿文化氣息的南珊永遠(yuǎn)是他心中無法忘懷的女主角。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里嗎?”也許以后的以后,淮平與南珊再次相遇了,剩下的恐怕就只有這句“噢,原來你也在這里”?;雌揭簧慕?jīng)歷彌漫在了生活的歲月中,它看似是雜亂無章,但是當(dāng)他回過頭看這些人生的往事時,偶然發(fā)現(xiàn),他早已在自己的人生中留下了一部扣人心弦的故事。我想,我們大家都是這樣 。
這本書吸引我的不僅僅是串聯(lián)始終的愛情故事,還有兩個人的四次不期而遇。同時,對于一個問題的探討讓我想了很多。文明與野蠻就像人與影子無法分割。就像恩格斯曾說過冶鐵技術(shù)使人類脫離了野蠻進(jìn)入了文明,可是鐵最初是用制造武器的,而今天鐵也是制造武器的重要部分,那么鐵究竟是文明的天使還是野蠻的禍端呢?作者所寫的內(nèi)容讓我陷入了沉思,讓我對自己有了更深刻的認(rèn)識,對人性有了更多的思考。往往我們用盡文字、話語所鄙夷不齒的丑惡,其背后的故事是很多人削尖腦袋去圍觀,并津津樂道的。這樣的我們君子之風(fēng)何在?仁心何在?文明何在?面對作者的這個問題,我久久不能跳脫出來,我從心里敬佩他,被他折服。
另外,這本書讓我對中國特殊的歷史時期有了更直觀的認(rèn)識與了解,了解了那一段特殊時期,作為審判者的當(dāng)事人對于那段往事是一個什么樣的態(tài)度。
情感故事深深觸動我以外,這本書更是給了我很大的人生啟迪,春華而秋實(shí),不論你處于青春還是中年,都不要對遺失的過去抱有遺憾或是失望。因?yàn)橐磺卸际橇魇诺?,春天你擁有鮮花,當(dāng)它凋謝了,你不是失去了所有,因?yàn)榛ǘ涞牡蛑x預(yù)示著秋天的到來,此時你定會擁有另一種更珍貴的東西,那就是收獲的果實(shí)。
這本書是那個時代的產(chǎn)物,它又不僅僅是屬于那個時代的,因?yàn)檫@部小說所寫的內(nèi)容本身就是包含永無止境的話題,現(xiàn)在乃至未來都會引發(fā)讀者深深的沉思、深深的觸動、深深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