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軍
語文教學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學習其它學科的基礎,沒有很好的語文功底,就無法從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中汲取精華,語文也是學生成才的基礎,如果學生的語文成績不達標,要想學好他學科是很困難的,由此可見學好語文是多么重要。既然語文怎么重要,那么怎樣才能上好一堂小學語文課呢?下面就談談我的一些看法。
一、課前要備好課
在語文教學中,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在課前就必須備好課。教師在備課時,既要鉆研教材,又要研究學生心理。根據兒童的特點,來確定教學目標,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制定教學程序,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等。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教學中去,增強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為有效完成教學任務打好基礎。
二、必須發(fā)揮好教師的作用
教學中,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是順利有效地實現教育目標的前提條件。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在課堂教學中,確立為學而教的指導思想。要充分發(fā)揮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交給學習方法;教師還要發(fā)揮其激勵作用,使學生永遠對學語文感興趣,教師的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許贊的笑臉,一個肯定的動作,都是學生學好語文的動力。如在執(zhí)教學《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一課時,教師要求學生抓住課文的學習重點,理解邱少云嚴守紀律為了整個部隊寧愿犧牲自己的高貴品質,通過引導學生抓重點句,悟重點詞句,層層深入,直到邱少云的形象在學生心中扎根,這樣讓老師的主導作用得到充分體現。
三、引導學生做學習的主人
教師還要把以“教”為重心逐漸轉移到以“學”為重心,并做好教與學的最佳結合。以“學”為重心,使學生喜歡學習,學會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敖淌菫榱瞬恍枰獭?,“授人以漁”已成為師者的最高境界。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設置激趣激思、動手動口的問題,推動學生通過自己看書、討論、做實驗、觀察、思考、競賽,主動地解決問題優(yōu)化教法。如,學習《桂林山水》一課,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進行自主學習,然后交流學習心得,在交流的過程中,有的學生說出了自己選擇內容的原因,各人有各人的見解,各人有各人的表達方式,學生平時在生活中積淀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意識全部被調動起來了,真正體現了“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論斷,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還可感受到他自己從來沒有感受過的景象。這不僅促進了學生的知識積累,而且別人好的看法還會潛默移化地影響一些學生的個人觀點。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把書讀“活”的好處,使其個性不斷完善。要教師在教學中能堅持正面教育和為學生做學習的主人鋪路搭橋,就能逐步把“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發(fā)揮出的主體作用,反過來又促進了教師的課堂教學。
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1.小學生好奇心理十分強,他們對一切新鮮事物都比較感興趣,要想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就要尊重學生,做學生信賴、喜歡的老師,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如:上課時教師應用循循善誘的語言啟發(fā)學生,學生回答問題,教師應用期待的目光看待他們?;卮疱e了要耐心的引導這些學生,使之正確的回答完畢,再予以肯定。
2.在對待學習上,他們只會對學習過程感興趣,對學習結果并不太關心。對于平淡的講述,機械重復的讀和背,學生興趣當然就不濃厚。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程序時,要以“游戲、兒歌、演一演等”等形式為主,精心設計,把所要掌握的知識點巧妙的溶入活動中,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啟發(fā)誘導學生學習知識,讓學生積極思考問題,最大限度的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
3.運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情景,誘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信息技術具有多媒體的特點,它集文字、圖像、音頻、視頻等多種媒體于一身。利用信息技術提供的各種媒體能使教學過程變得生動活潑,更具吸引力。信息技術所具有的化靜為動的特點是其他任何教學設備所沒有的。由于信息技術的介入,利用信息技術化靜為動的特點,為課堂教學排疑解難。例如:在講《翠鳥》這篇課文時學生通過讀課文雖然也能體會到翠鳥的機靈和敏捷,但對翠鳥這一形象的理解還是不夠形象直觀,教師可通過播放翠鳥的捕魚視頻,讓學生對翠鳥的機靈和敏捷的特征有一個更形象更直觀的了解,并且印象更加深刻。還要利用信息技術作為學習工具,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另外在平時的上課過程中,我們應該從小事,從一點一滴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在教學課文時還可通過把文字順次逐字逐句地出示,在朗讀重點句子和重點詞語時,在課件中相應的這些重點的地方,改變字體大小或顏色,小朋友一看就知道這是需要重讀的地方。這對于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興趣和能力是很有幫助的。并且在讀這些重點詞句時還可以適當配上有趣動畫,借助動畫視頻來理解課文中的內容,讀出作者所要抒發(fā)的感情。讓學生從課件中讀和理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這不僅激發(fā)了他們閱讀課文的興趣,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認真閱讀的好習慣。
五、聯系生活實際,拓展延伸
語文教師應注重課程的開發(fā)和整合,注重將課外的學習資源納入課堂。讓學生超越課堂之外,跳出教材本身去搜集、閱讀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料,對課堂所學的知識進行拓展延伸,這些對拓寬學生的視野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拓展方式眾多,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善于運用適合學生的方式進行拓展延伸才能達到很好的效果,如學生通過課堂教學學習了冰心的散文《只揀兒童多處行》,感受到冰心的文筆的特點,筆下的意境美。課后的拓展閱讀可以開展“冰心散文欣賞”的主題學習,主要了解冰心散文的特點和進一步感受冰心散文的內在美和外在美。另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續(xù)編課文故事的方式來發(fā)展口語表達能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
總之,教師一定要爭做有心人,處處為學生的發(fā)展著想,多思考,多鉆研,使每一節(jié)語文課都能讓學生在輕松愉悅氣氛中最大程度地學知識,讓他們的情感和價值觀能得到升華,教師和學生能達到教學相長,共同進步,讓每堂語文課都成為學生難忘的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