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節(jié)即將到來,我們是否應該給父親送件禮物。
但是父親似乎從來不在乎禮物。都說“父愛如山”,相比母愛,父愛顯得更為深沉含蓄,總是那么不善于表達,卻又無處不在。
在今天,我們對于愛的表述太快速,給父親打個電話,發(fā)條微信,說聲“爸爸,父親節(jié)快樂!”這種方式可以嗎?
可以,但似乎缺少點什么。缺點沉淀,缺點思考,缺點回憶,缺點浪漫。
父親也需要浪漫,他的浪漫不是鮮花,不是領帶,不是手機。
是理解,是體貼。
本報建議,父親節(jié)時,我們給父親寫封信。這封信,不用寫“父親大人膝下”,不用那么正式,而只用寫出對于父親的愛。這封信,最好直抒胸臆,毫無頓挫。因為,父愛已經融入你們的血液。相信,父親節(jié)時,父親接到這封信,一定會是他最好的節(jié)日禮物。
很多名人曾經給父親寫過信,馬克思在給父親的一封信中寫道:“希望你早日完全康復,以便我能緊緊地擁抱你,向你傾訴我的衷腸?!毙胖谐錆M對父親的牽掛。莫言在給父親的一封信中寫了很多瑣事,其中寫道:“大,我們家那盤大石磨還有嗎?千萬保存好,別被人弄了去。將來找個石匠琢磨琢磨,支起來,買頭小毛驢,拉著,磨新麥子。石磨磨出的面粉,比機器磨磨出的好吃。”有一點在父親面前撒嬌要好吃的的味道。
在這個父親節(jié),我們約了數(shù)位主持人給父親寫一封信。接到我們的請托后,他們很快寫來信件,當我們讀完這些信時,真的是感慨萬千,有的信讓人不自覺地流淚,有的信讓人大笑。
在這些名嘴的眼里,父愛是責任同時更是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就是這些小事,讓我們看到了一位位父親厚重的背影。
以此,祝所有的父親,父親節(jié)快樂。
BTV主持人
李楊薇
我的紳士、儒雅、幽默的老爸
親愛的大哥(爸爸):
對于今天的稱呼,或許您更習慣于前者,這才是我們父女的日常。是啊,稱呼您“大哥”由來已久,這既代表了毫無隔閡、如同兄妹的父女之情,也反映了咱們家一如既往的樂觀與“心大”,更飽含著女兒不想讓您變老的心愿。
可時間還是過得太快,從進京求學到現(xiàn)在,我離開家、只身來到北京已經十幾年了,雖然這十多年來我回家的次數(shù)有限,您也很少有機會來北京,但我從未感受到距離感,特別是每次和同學、同事、朋友聊起“父親”時,我更會感到親切,因為我永遠是被羨慕的那一個。
其實,小的時候,我就一直被羨慕,小伙伴們都羨慕我有一個會做飯的老爸。從小學到高中,由于學校里沒有食堂,每天中午只能從家里帶飯,您就充分發(fā)揮出烹飪大師的專長,堅持十二年如一日地為我準備營養(yǎng)午餐。我至今還記得,每天中午打開飯盒后小伙伴們各種“羨慕嫉妒恨”的目光。其實,學校周邊也有一些小飯店,但您怕我吃得不衛(wèi)生、不健康,從來沒省過一次事兒??晌仪宄?,那會兒已經在單位擔任領導崗位的您面臨的壓力也不小,深夜到家再準備飯菜有多么辛苦。再往后,回家的機會越來越少,可每次一進家門總能嘗到父親的味道,說到這里不免有些慚愧,現(xiàn)在本應是女兒照顧您的年紀,可您卻說“誰做我都不放心,你工作消耗大,好不容易回來一趟,能食補就食補?!庇谑?,我便只有默默享受并感動于這份實打實的父愛。
后來,慢慢長大一些,身邊的同學開始羨慕我有一位紳士、儒雅、幽默的老爸。在我的印象中,您從來沒有和母親吵過架、紅過臉,從來沒有打罵過我、對我發(fā)過火,倒是總在我們不開心的時候逗我們笑,用您的話說,“因為咱家就我一個男子漢嘛!”“君子貴人賤己,先人后己”,雖然那時還不懂得這個道理,但您卻在潛移默化中告訴我什么是與人為善,告訴我如何做一個寬容、大氣的人,而您為我營造的這個溫馨家庭、美麗世界更讓現(xiàn)在的我能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一切。熱心的觀眾總評價鏡頭前的我陽光向上,而我要說,是您用身體力行給予女兒這受益一生的財富。
而我最羨慕自己的是我有一位業(yè)務精湛而又充滿智慧的老爸。您常說,要“腳踏實地,干一行,愛一行”,“360行,行行都能出狀元”?!爸袊Y深烹飪大師”、“國家級評委”……您幾乎包攬了行業(yè)內的最高榮譽,在我眼里,您就是當之無愧的“狀元”,更是我的榜樣,而這些都是您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記得您年輕時參加全國烹飪大賽,每天深夜都獨自一人在廚房練習刀工,后來一只在百花叢中開屏的孔雀一舉獲得了果蔬雕金獎,而最讓評委和我們都驚訝的是,這只用冬瓜雕成的孔雀竟然會叫?!后來您悄悄地對我說,“要拿金獎還不得動點腦筋,我把孔雀玩具里的電路裝進去了。”后來,我漸漸發(fā)現(xiàn),您無論做什么都少不了認真、嚴謹,都力求做到極致。您說,這樣雖然累一點,但問心無愧。如今,女兒也一如曾經的您,累,并快樂著。
信寫到這里,手機鈴聲響起,“大哥……”我自然而然地叫道。電話那邊依然聽到了母親和您爽朗的笑聲,而我的眼眶卻濕潤了,淚眼中似乎又浮現(xiàn)起兒時,每天上下學坐在您的自行車后座上跟您講校園里的故事;似乎又回想起每次離家時,您都執(zhí)意要送我去火車站,然后偷偷塞在我包里兩塊早已做好的三明治……千里之外,照顧、陪伴都是奢念,想說回報不容易,女兒只期待我們在兩個城市中的某一個團聚時,能好好跟您敘一敘這些埋在心底的感動、感激與感恩,也讓您多一分踏實與放心,少一分辛勞與惦記。
李楊薇 2018年6月
北京電臺主持人 劉思伽
祝親愛的爸爸生日快樂
親愛的爸爸:
還記得主持人在我的婚禮上說:以后嫁人啦,就不能和原來一樣,總跟爸媽見面啦。當時,聽了這話,我就在心里說:才怪呢。
先生出差不在家的日子,從來都是老爸和我一起遛狗,從原來的金毛君劉淇淇,一直到現(xiàn)在的秋田君干菊丸。
說是老爸也不確切。爸爸和他的兄弟姐妹一樣,模樣總顯得比實際年輕。上大學時,周日爸爸送我到樓下,幫我叫出租車返校。剛坐上車,說句去定福莊廣播學院,眼尖又八卦的司機師傅馬上問:剛才送你的是男朋友?好像比你大幾歲哈?!按髱讱q?那是我爸!”再后來,工作幾年,陪爸爸去醫(yī)院做檢查,醫(yī)生狐疑地打量,終于忍不住說,“我一直沒敢猜你們的關系,說是兩口子吧,略微大了些,但要說父女倆可真不像,您父親實在是太年輕了?!?/p>
雖然話里暗諷了我的“早熟”,但他們對爸爸的由衷贊嘆,我欣然接受。
最近還聽我爸說,他乘公交出示老年證,結果被售票員質疑……
好吧。希望我到七十歲的時候也能受到這樣的質疑。
是的,爸爸今年七十歲了,生日就在父親節(jié)之后。
長大以后才知道,原來不是每一位父親都會無條件接納自己的孩子,而那些童年未被父愛環(huán)繞過的女生,長大后極有可能在伴侶關系中遭遇挑戰(zhàn)。而我,因為爸爸的“溺愛”(這是我媽的話,要我說,其實就是無條件地愛和接納),一直對于自己的可愛深信不疑,也一直堅信無須靠取悅別人獲得成功——用我的搭檔、心理專家汪冰的話說,自尊感爆棚。我常常想,是不是因為爸爸的生日總在父親節(jié)前后,所以天生就是一位完美爸爸?
高二期末,流年不利,我沒考好,名次一路下滑。班主任請家長,而我惴惴地等待宣判?;丶液?,爸爸卻只淡淡地說:相信我的女兒,沒問題。
我的臭美總被媽媽批判,她說主要精力應該用來讀書,活到老學到老。我不服氣:書要買,衣服化妝品也要買!活到老學到老還要美到老呢!這個時候,老爸總是挺我。
我人生中的第一次驚喜也來自爸爸,四歲那年生日,在大興安嶺出差的爸爸給我拍來電報。那年我住小六部口胡同,晚上洗漱完畢,不情愿地被媽媽催著睡覺。心里有點奇怪:爸爸怎么會忘了我的生日呢?我想媽媽一定也覺得不可思議吧,以她對爸爸的了解。所以,當窗根兒想起一陣摩托車聲時(上世紀七十年代,電報還是很貴的通訊方式,送電報的郵遞員總是騎著摩托,酷酷的樣子),媽媽胸有成竹:準是你爸。是的,爸爸給我拍的電報,郵遞員叔叔喊了我的名字!于是,一個四歲的小女生收到了她人生的第一份電報,上面寫著:祝胖胖四歲生日快樂。
前兩天,《十點談心》收到一位母親來信,說總是無法接受自己有個平庸的女兒。她嫌12歲的女兒學習不好,性格也不好,完全沒有爸爸媽媽出色。我心里一動,遛狗時間老爸:爸,您想過嗎,我要是一個小笨孩兒可怎么辦?
我爸笑:那也得好好養(yǎng)啊。
所以,今天的我能安然地做自己,而絕不貪戀所謂成功,大概就因為從4歲到40歲,我一直明了:我無須用成功證明自己。我會被愛,只因為我是我。而且,如果成功不是一個人在各個方面的綻放,又如何能稱為成功呢?
其實,我不需要給爸爸寫信,因為我們經常在一起,每天午飯,我們都會聊天,從時事民生到靈魂進化……微信也是我們的分享方式。開放和獨立是父親的思維模式,他把這份禮物也送給了我。
所以,謝謝爸爸。也祝您七十歲生日快樂。(看,這是不是有點兒像我拍的電報?)
女兒劉思伽
2018年6月9日
BTV主持人 毛正宇
老爸,您無時無刻不在教我做人
親愛的父親:
當我開始動筆給您寫這封信的時候才突然發(fā)現(xiàn),過去三十多年的時間,我們竟然沒有一封書信的交流。即便是多年前我上大學時那個通訊并不算發(fā)達的年代,也更多的是我和媽媽互通書信。這對于以寫作為愛好的您和以說話為職業(yè)的我來說,似乎是不可想象的。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我們父子之間缺少交流,反而可能是因為我們的溝通是無處不在的。您從來都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中的嚴父,在我成長的過程中動手教訓我的次數(shù)甚至都用不著一個手就能數(shù)出來。您說這是老來得子的緣故,但其實我有孩子的歲數(shù)比您當年還要晚上兩年。多年以來,您對我的影響、教育甚至是愛都如春雨一般,隨風入夜、潤物無聲。
小時候,我喜歡看書,于是在那個教育系統(tǒng)一個月只發(fā)幾十塊錢工資的年代,您每個月拿出將近一半的收入給我買各種小人書來讀,那些畫本若留到現(xiàn)在都是寶貝,只可惜幾次搬家已經不知所蹤了;那時候兒我們常玩一個游戲,您說一個成語,讓我說說是什么意思,這其中有的我聽說過,有的壓根兒沒聽過,于是就憑著直覺瞎說一氣。后來我才知道,您當時正在參與一部詞典的編纂,而在工作中開發(fā)的這種游戲不知不覺完成了我最初的語文啟蒙。放在現(xiàn)在,這得算是出色的親子互動了。
隨著我慢慢長大,開始面對越來越多的人生選擇——中考、文理分科、高考、擇業(yè)、戀愛、結婚、生子……細細想來,在這些人生的十字路口,您似乎從來沒有干預過我的選擇,但是又總在幫助我更好的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和理想。高考那年,我在報紙上看到了北京廣播學院的招生廣告,當時只是在上面畫了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沒想到只過了一天您便問我是不是想去試試,得到了肯定的答案之后就給我買了相關的考試資料,并帶我準備并參加了藝術考試。從此,我成為了一個以說話為職業(yè)的人。再后來,我選擇了成為一名體育解說員,然后,從不看足球比賽的您也成為了一個球迷,開始研究足球規(guī)則、球隊歷史,和我討論觀賽心得。其實,我知道您并不是開始愛足球了,而是愛我。
這么多年來,您從來沒有教過我如何去做人,但其實,您無時無刻不在教我做人。如今,我也成為了一個父親,當我面對自己的孩子時,我會問問自己,我的父親是怎么做的?我怎么去成為他那樣的父親?
愛你的兒子:毛正宇
2018年6月9日于北京
BTV主持人 羽彤
親愛的老爸,希望你一直嘻嘻又哈哈
親愛的爸爸:
提筆寫這封信的時候,我腦海里像過電影一樣想起了很多,似乎又有點熱乎乎的東西在眼眶里打轉,而我確實很久沒有對您直接表達過情感了!我也不知道為什么,這封信再次勾起了我心底無數(shù)無數(shù)一直在那兒的那些小小情緒……
其實,我很像您,不論是長相還是脾氣!有的時候很倔,有的時候又一樣的重感情,一樣的嘴上不服輸,一樣的愛進廚房為家人準備豐盛的美味佳肴,一樣的精力旺盛,一樣的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一樣的愛熱鬧、愛張羅……
很多次,您在廚房里做飯的時候唱起自己編的歌:“我家有個小薇薇(我的小名),我家有個小薇薇……”我就在客廳和我媽聽您自得其樂地唱。一到這時候,我就會改編一首歌唱給您:“爸爸爸爸……親愛的爸爸!爸爸爸爸……可愛的爸爸!滿口不掉一顆牙,滿頭沒白頭發(fā),整天嘻嘻又哈哈,像個洋娃娃!”(此處應該有表情符號?。?/p>
而我的愛美食、愛做飯也絕對是受了您的影響。您愛熱鬧,打小家里就經常聚一堆叔叔阿姨,在那個物質不那么豐富的年代,您就用一手好廚藝征服了我媽、我,還有無數(shù)叔叔阿姨的胃。有一次您做的拔絲地瓜,那絲兒從這個門口拉到了那個門口,小小的我簡直崇拜得無以復加。
后來到我上大學離家,每次回家再走,送到門口、車站,該是母女倆抱頭痛哭、依依不舍的畫面,我家都掉了個個兒,那抹眼淚的必是您,反倒是我媽鎮(zhèn)定地說:“哭什么呀,過一陣又回來了?!彼灾钡浆F(xiàn)在,我已經是四十不惑的年紀,每每回家再走的時候,必然不讓您二老相送,必然也不敢再多回頭看一眼,怕又看到您眼里那團濕潤。試想我這年紀,加上您這快70歲的人,再哭,似乎不合適。于是忍忍,不回頭地走,雖然我知道背后的您跟我一樣是忍了回去。
想起這些,突然好想回家看看您和媽,突然就沒出息地哭了起來……
年輕的時候就想飛的遠一些,可現(xiàn)在就想您二老能長長久久的健康長壽一些;年輕的時候就希望不在父母身邊,現(xiàn)在卻打電話撒嬌,嗔怒您和媽:“你們也不來看看我,你們可就我一個寶貝姑娘!”
又要到父親節(jié)了,其實很感激有這樣一個機會,能寫這樣一封信給您。已經很久沒有這么感性地跟您表達過情感了。因為在職場我們說著職場的話,回家我則是個堅強的媽媽,似乎沒有機會再去當一個小女兒。而這幾年每每回家也和您有一些爭執(zhí),每次也總會鬧出點不愉快,其實無關家庭,全是一些對人文歷史的看法,偏偏我倆又極像,在爭論的時候誰都不服輸。
好吧,老爸,我愛你!希望你一直嘻嘻又哈哈,像個洋娃娃!
愛您的女兒 羽彤
2018年6月10日
BTV主持人 王娟
您每一天都要幸福啊
老爸:
和母親節(jié)相比,其實父親節(jié)要“冷清”許多,而且這些年大多是商家造勢給造起來的。母親節(jié)沒有點鮮花作為儀式感好像都說不過去,可父親節(jié),兒女的禮物大多都是“實用型”。每次一說起給你買禮物,你都直擺手“不買不買,我什么都不需要”。別說是父親節(jié)了,就是平時逛商場要給你買件衣服、買雙鞋,都一概被“拒絕”,要自己去買便宜的。每次都會和您“爭執(zhí)”一番:“太便宜的穿不了多久,貴點兒的沒準更耐用”。然而,每次都以您的“堅持”而告終。
我知道,不管我買什么、買不買,那都不重要。只要我好好的,能在每周連軸轉的工作之余抽時間陪陪你們,那才是最讓你們開心的事情?,F(xiàn)在每周末咱們已經形成了雷打不動的習慣:周六或周日下了班,陪您和媽逛逛街、吃頓飯,最主要的是說說話,一起度過一個并不算完整的周末時光。
“陪伴”這個詞,小時候是您對于我。童年時光9年都在少年宮的手風琴訓練班度過,每個周末,您陪著我從沙坪壩趕到兩路口上課。如今很多家長“陪讀”的周末生活,這么多年前您就已經體驗了。我上課、您聽課,好知道問題在哪,回家怎么指導我。從小學三年級到高三啊,從來沒有像別的孩子一樣玩耍的周末,父女倆不是在少年宮,就是在演出或比賽現(xiàn)場。9年的“苦行僧”生活,換來的是我對音樂和藝術的熱愛,已經滲透到了幾十年的成長當中,隔一段時間不欣賞一場音樂會,總覺得生活少了點什么。
當我考上廣播學院,也就意味著獨生女要從你們的“庇護”下飛走了,我知道你們的心情是多么糾結。父女倆拖著行李箱,懷著絲絲忐忑,來到了當時還像“農村”的定福莊,走進了廣播學院。還記得第一頓飯,倆人吃的是北方的大饅頭,就著四川的“富順辣醬”,當時您就發(fā)愁,四年的時間,女兒吃得慣嗎?還好,到了大二,我吃成了個臉蛋圓滾滾的“胖妞”。永遠都忘不了您從廣院離開的那一刻,忍著淚水,強裝無事,在女生宿舍樓下對我叮囑了又叮囑,直到后來您給我寫信,才知道您的眼淚落在了啟動的火車上。
多年以后的現(xiàn)在,“陪伴”,更多的是我對于您。即便父女倆話語不多,但人在身邊,比什么都好。您說要好好鍛煉身體,不給我增加負擔,這也許就是父親對孩子最樸實的愛的表達。而我呢,也希望在努力工作之余,調整好自己的身體,不讓你們擔心,但愿能有更多時間,陪您逛逛喜歡的公園,呼吸新鮮的空氣,再吃頓美味的川菜。每一天,都要幸福、開心!
愛您的女兒 娟娟
2018年6月9日
BTV主持人 張默
直好,你是我爸爸
親愛的父親:
您是個溫和的人。我小時候任性鬧情緒,您也只是對我笑笑,把自己藏起來嚇我;我上學時成績下降了,您非常理性的幫我想辦法,反而弄得我比您著急;我青春期遇到成長的煩惱,您用從古到今的故事給我開導,您的豁達讓我吃驚。只有很小的時候,您在創(chuàng)作時我打擾了您,您對我急過,一下把我推倒在地。從那時,我就知道您寫東西,千萬不能打擾。
很小的時候,就知道您是在新華社,不知道什么意思。在那個盒式錄像帶的年代,您總把朋友們叫到家里唱歌、跳舞,感覺您的朋友特別多。長大一點上學了,因為沒人接我,您帶我去單位加班、吃飯,參加朋友聚會,或者去劇組看拍攝,經常聽到您的同事、朋友對我說:“這是小張寶瑞”、“這是大腕兒的公子”、“你知道你爸爸是個大腕兒嗎?”大概是初中才理解,您是著名作家——《一只繡花鞋》的作者。高中時候,總不經意看到,同學拿著您寫的書上課偷偷看,甚至2003年參加中戲藝考,在朗讀環(huán)節(jié)竟然抽到了《北京晚報》關于您的書訊,這些巧合,才讓我有了遲到的自豪或者說虛榮。
而實際上,我早就該意識到您和文學的淵源,因為從小我家就像圖書館,客廳里被書柜侵占,放不下的書成堆成堆放在外面,放在紙袋里,紙袋摞成山。我總想象萬一地震和火災,我可怎么辦。每年書市,您一定會像搬家工人一樣,買回一捆一捆的書。后來有了電商能送貨上門,有了“電紙書”,依然攔不住您親自買書的熱情,估計這就是作家的職業(yè)病吧。
雖然我是作家的兒子,但到目前為止,慚愧的是,您的幾十部著作,我沒看過一部。我小學的時候,也特別不喜歡寫作文。印象特別深的是,二年級,有個小作文實在寫不出來,父親就引導我寫,把一個小學生作文愣寫成了抽象派微小說,被語文老師批評,說我抄襲,我回家就把您說了一頓。
您的豁達和格局,讓我在特別民主的家庭成長,似乎在我身上發(fā)生什么,您都不會驚訝,所以每次看到別的家長為一件事猙獰的時候,我都特別詫異。18歲,即將高考,我不小心初戀,但又莫名戛然而止,對方不接任何北京的電話,突然的打擊讓我有點蒙,天天在家面壁不上學。您觀察到這個情況,我也實話實說了。至今讓我不可思議的是,您出了張機票,讓我一人去四川成都當面了結。其實,母親看我這個狀態(tài)有點擔心,默默的寫了一封長信,讓我在飛機上看,大概說,社會很復雜,不是你想的這么簡單。雖然去了五天,最終沒見到,但也得到了答案,一人回到了北京。但這段特別的經歷,讓我感覺到特別的父愛,其實您也擔心我高考,但更希望我能獨立面對,有完整體驗。后來想想,這也和您16歲就離開家走南闖北有關,您覺得您的兒子,一定能獨立面對,自己經歷。
您的愛交朋友,您的憨厚、仗義也讓朋友越來越多,多到成立了一個文化沙龍。從小,司馬南、汪國真都是家里的???,這些叔叔都是看著我長大的。然而,那年汪國真叔叔離世,您幫忙張羅后事的時候,我意識到,我已經不是小時候的我,您也老了……雖然自己出來住有9年的時間,但是很多時候會在夢里,重回兒時,夢見高考前的那件事……
兒子 張默
2018年6月8日
CCTV主持人 元元
愿爸爸一直開心快樂
親愛的爸爸,
這一年來我在CCTV主持法制節(jié)目和《熱話》兩檔節(jié)目,忙的不亦樂乎,還要看兒子,所以回家看爸媽的次數(shù)就少多了,想起來有些內疚。你們的年齡大了,我應該想辦法騰出更多的時間來照顧你們。快到父親節(jié)了,除了給爸爸的禮物,我還是想給爸爸用傳統(tǒng)的方式寫封信,讓您忘掉煩惱,快樂地生活。
我還記得那年冬天和您回老家,83歲高齡的奶奶講您小時候的故事給我聽,那時老家的鄉(xiāng)親們都叫您“劉秀才”,除了精通琴、棋、書、畫,爺爺說您上小學的時候,有一位唱西河大鼓的名角馬增芬來到村子里演出,您幾乎癡迷于西河大鼓,就跟著馬增芬學了幾天,居然就能一手打板、一手敲鼓,在臺上像模像樣地唱“武松打虎”。這可樂壞了鄉(xiāng)親們,爺爺在回家的路上更是高興地邊笑邊哭,到家還喝了幾兩老白干,他想著您必成大器,能光宗耀祖。后來您和姑姑都考進了北京的名牌學府,咱們劉家那所破舊的老宅因為出了兩名北京的大學生而蓬蓽生輝了許多年……
我說了以上這些,只是想說明爸爸本是個很優(yōu)秀的人,然而,在大城市實現(xiàn)夢想的因素很多,僅憑優(yōu)秀是不夠的,我也想明白了,那些名利上的東西只是浮云,生活的快樂才是根本。您把才華傳給了我們,孩子也是您續(xù)寫夢想的因素。從老家回京的火車上,我居然為兒子取好名字:麥克,就是拿在主持人手中的麥克,兒子和麥克是我一生中最愛的兩樣東西,他們也會陪著您過好幸福的晚年生活。
我看到的是爸爸現(xiàn)在早已沒有了從前琴、棋、書、畫的閑情逸致,只是在為了這個家的瑣碎之事操勞不停,人也變得有些麻木。其實,在家里,我們做兒女的是多么愿意看到老人每天過得開心、快樂,這些會給我的工作帶來無盡的動力和靈感。您總是在教導我,工作中要上進,業(yè)務上要智慧……我一直在努力,也沒讓您失望,但是,我更希望您和媽媽能忘卻煩惱和不開心,也盼望您能重拾您的所有愛好,把晚年生活過得豐富多彩。展開您緊鎖的眉頭,畢竟,開心快樂能使人健康長壽!這對于孩子們來說也是最好的禮物了。
愛您的女兒 元元
2018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