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春燕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如何讓小組合作學習這一學習方式發(fā)揮更大的功效已經成為關注的焦點。本文就如何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進行了實踐研究,認為可從合理分組,落實“生教生,生管生,教師彈性調控”的合作理念以及利益驅動三個策略著手,提高合作學習的質量,保證小組合作學習的長效。
關鍵詞:小組合作;效率;分組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8)07-0034
小組合作學習是語文新課標中所倡導的重要學習方式,新課標明確指出初中學生在語文課堂要“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苯陙?,各級各類學校都在積極實踐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新型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所獨有的優(yōu)越性帶來的有效教學,為傳統(tǒng)的課堂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墒?,遺憾的是,研究過程中我們也發(fā)現(xiàn)個別學校的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不僅沒有發(fā)揮其本身的優(yōu)勢,反而讓一大批學生的學業(yè)水平明顯下降。那么,應該如何保證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呢?如何讓小組合作學習行之有效呢?筆者認為可以嘗試以下三個策略:
一、合理分組
合理劃分合作學習小組是保證小組合作學習效率的前提。劃分小組要體現(xiàn)“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這樣可以避免個別小組淪為“孤島”,也可以避免個別學生被“孤立”,同時這樣做也能為各小組之間公平競爭創(chuàng)造條件。那么,如何合理劃分學習小組,該考慮哪些方面的因素呢?
1. 組織能力因素
一個班級當中總有一些學生是班級的“小權威”,他們組織能力強,積極上進,有較好的號召力,能帶動其他學生完成各種各樣的班級任務。劃分學習小組時,如果能利用好這些“小權威”,相信合作學習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教師要注意把這些學生平均分配到各個小組,讓他們充分發(fā)揮各自在組織能力方面的優(yōu)勢。
2. 學業(yè)水平因素
由于智力水平和學習習慣的差異,學生的學業(yè)水平總會呈現(xiàn)參差不齊的狀況。學業(yè)水平較好的學生自我存在感和自信心要強一些,反之則弱一些。分組時注意平衡學生學業(yè)水平的差異,如果能將不同層次的學生平均分配到各小組,從而體現(xiàn)出由高到低的層次性,以強輔弱,那么必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性格因素
一個班的學生不僅能力不同,性格也不同。有的學生性格外向,熱情大方,但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學生性格內向,沉默內斂,做事細致周到,喜歡思考。分組時,要綜合考慮學生的性格因素,切忌將同類性格的學生聚集在一起,這樣才能避免課堂上個別組異?;钴S,卻產生不了實質價值,個別組無比沉悶,互不理睬的現(xiàn)象發(fā)生。
4. 學科因素
有這樣一個案例,某鎮(zhèn)初級中學提倡學生合作學習,七年級某班教師讓學生自由組合劃分了學習小組,一年之后該班學生的期末考試學業(yè)成績呈現(xiàn)明顯下降的趨勢,上課時多數學生不在狀態(tài)。同樣是合作學習,該年級另一個班卻出現(xiàn)了截然相反的情況,全班50人,有一半的學生學業(yè)成績進入了年級前列,學生上課專注,興趣濃厚。后來經過私下了解,原來自由分組的那個班級的學生當初選擇學習小組時,并未考慮自身實際情況,而是幾個都喜歡語文或者都喜歡數學、英語的學生聚在一起,就組成了所謂的學習小組。小組形成后,教師也只是進行了微調,小組本身并未發(fā)生實質的變化。可想而知,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儼然成了個別組的小組合作學習,教師的課堂基本成了在跟學科的愛好者“開小灶”。這樣的所謂“合作學習”其實變相助長了學生偏科的問題,直接導致學生的各個學科無法均衡發(fā)展。該案例給了教師一個深刻的教訓:要想小組合作學習有效,只有在劃分學習小組時注意平衡學科之間的差異,將有不同學科優(yōu)勢和弱勢的學生組合在一起,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最終達到揚長避短的效果才是王道。
綜上所述,劃分學習小組時只有結合班級的具體情況,綜合各種因素才能使小組合作有效,才能發(fā)揮其優(yōu)勢。對于合理分組這一點而言,筆者所在學校九年級一班張麗老師的做法就值得借鑒。張老師的班級總共52人,張老師在學生七年級時就綜合學生的組織能力、學業(yè)水平、性格等多方面的因素,按照4人一組的劃分標準,將全班分為13個學習小組。首先從班級中挑選出13名組織能力強、威信高的學生擔任每組的小組長,然后再由高到低分別編排每組的副組長1名和組員2名,并按能力的高低從組長到組員依次編排為1、2、3、4號,最后張老師再和科任教師協(xié)商,根據各學科的情況進行組間微調,保證各個學科之間的平衡和互補,使同號組員實力相當。
小組組建好后,張老師還組織各小組給自己的小組取一個響亮的名字,定期對小組長和組員進行培訓,強化各小組的團隊精神。由于分組科學,該班的小組合作也卓有成效,三年下來,該班在各方面都有了明顯的變化,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興趣濃厚,合作學習共同進步的意識也增強了。從以上案例我們可以看出:合理劃分學習小組是保證小組合作有序開展的先決條件!
二、落實“生教生,生管生,教師彈性調控”的合作學習理念
筆者認為,小組合作學習的關鍵在于教師要努力發(fā)揮班級“核心式”學生的積極作用,具體來講就是要落實“生教生,生管生,教師彈性調控”的合作學習理念。筆者所在學校的小組合作學習之所以能看到實效,是因為教師在平時的課堂上落實了該理念,下面具體地加以介紹。筆者所在學校的李林老師在《湖心亭看雪》一課的教學中就組織學生開展了高效的小組合作學習。該堂課李老師組織學生進行四人小組合作學習,非常有效地掃除了文章的字詞障礙。李老師是這樣調控課堂的:首先提出了該堂課合作學習的要求:四人小組(該班的學習小組按學習能力由高到低將小組成員編排為1、2、3、4號)成員先自行譯文,勾畫出疑難字詞;然后四人小組再分為兩個小組,由4號同學譯文給1號同學聽,1號同學邊聽邊幫助4號同學解決疑難,二人都不會的做好標記。由3號同學譯文給2號同學聽,2號同學邊聽邊幫3號同學解決疑難,二人都不會的做好標記。最后四人綜合兩次譯文都無法突破的字詞,反饋給教師和全班同學。接下來,全班開始合作學習,我們看到了這樣的一個場景:所有學生都表現(xiàn)出了一種非常投入的狀態(tài),一種既緊張又有序的狀態(tài)。十五分鐘過去了,課堂漸漸沉寂下來,各組小組成員自發(fā)地站起來提出該組的疑問,然后全班共同解決疑問。有兩個小組甚至還因為“人鳥聲俱絕”的“絕”字的意思引發(fā)了爭論。兩個小組在到底該字應解釋為“滅絕”還是解釋為“消失”上爭論不休,最終經過全班討論和李老師的點撥,大家一致認為“絕”字翻譯為“消失”更符合情境。全班解疑環(huán)節(jié)結束,李老師又檢查了文中重要文言現(xiàn)象的用法和翻譯,出乎意料的是,學生對課文中的重點詞語理解掌握得非常好,3號和4號的同學發(fā)言尤其活躍。這堂課,李老師成功地用班級的“小權威”激發(fā)了班級的“沉默層”,充分發(fā)揮了各層次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像海綿一樣吸收知識,學生主動建構知識,而教師要做的只是彈性調控課堂。傳統(tǒng)課堂總是讓教師分身乏術,異常繁忙,而這樣的利用學生教學生,利用學生管學生的合作學習型課堂不正讓教師從傳統(tǒng)課堂的枷鎖中解脫出來了嗎?不正是體現(xiàn)了新課改所提倡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主導”的學習理念嗎?因此,只有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落實“生教生,生管生,教師彈性調控”的合作學習理念才是保證其效率的關鍵。
三、合理利用“利益驅動”
哲學上的“利益驅動”是指“利用人趨利避害的生理特性,使用個人利益引導或者驅使他人去從事不愿或者不能主動從事的工作。在團隊管理中,給每個團隊成員的個人利益予以滿足,作為其努力工作的動力。這樣,以利益取向為主導的管理體制就是利益驅動機制?!币粋€學習小組就是一個小團體,只有適時對學生的學習效果予以評價,讓他們感受到付出之后的回報才能保證小組合作學習的長效。下面結合具體情況介紹兩種行之有效的利益驅動的方法。
1. 獎勵激趣法
運用小組合作之初,教師的首要任務是激發(fā)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興趣。心理學中提到,任何一個心理健康的學生都有競爭心理,因而教師要以獎勵為手段對學生的競爭意識加以強化,采取以組間競爭促進組內合作學習的方式,強化學生的集體觀念,提高小組的凝聚力。隨著小組合作的不斷開展,學生逐漸體會到了合作互助帶來的樂趣和成就感后,就會對合作學習本身產生積極的態(tài)度。這時,教師同樣要用獎勵的形式對學生的競爭觀念和合作觀念加以鞏固。比如,對語文課堂的小組合作學習效果就可以采用這樣的評價方式:每周根據獎懲登記情況和加分扣分情況,以小組為單位評選出“展示星”小組和“質疑星”小組;以個人為單位評選出“最佳小組長”“最佳小組成員”等。
2. 捆綁式分值量化法
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明確一個觀念:學習小組就是一個團隊,“一榮俱榮,一敗皆敗”,要徹底摒棄以往“單打獨斗式”的學習方式。在一個團隊中,優(yōu)秀是可以傳遞的,個體的正面影響也非常重要的。對此,我們可以嘗試采用“捆綁式分值量化法”來評價學生小組合作的情況。具體來講,可以在課堂上采用一人參與,小組受益的方式開展小組合作。比如,小組推選一位成員進行交流展示,其他成員均可受益加分。當然,為了鼓勵學業(yè)水平不高的學生能參與到學習中,還應按照學業(yè)水平由高到低依次加分原則給小組成員進行分值量化。比如,小組里序號為4號的學生學業(yè)水平較弱,他在課堂上發(fā)言,每個小組成員均可加四分,而小組里序號為1號的學生學業(yè)水平較高,他在課堂上發(fā)言,每個小組成員就只能加一分。這樣做其實有很多優(yōu)勢,既可以發(fā)揮優(yōu)秀學生“小老師”的作用,同時也培養(yǎng)了待優(yōu)生的自信心。除此以外,教師還可以對每個小組課堂答問的次數進行捆綁式評價,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意識的有效途徑。教師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探索增強學生互動和合作探究能力的有效方法和策略,為有效構建合作型課堂創(chuàng)造條件,為學生更快更好地發(fā)展提供科學的方法和指導!
參考文獻:
[1] 梅沙禮.如何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2(10).
[2] 張志忠.淺談中學語文小組合作學習效率策略[J].語數外學習,2012(9).
[3] 白慶倫.淺談語文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J].科學咨詢,2015(41).
[4] 沈慶功.如何提高語文合作學習效率[J].中國教育發(fā)展研究雜志,2010(5).
(作者單位:四川省簡陽市城北九年義務教育學校 64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