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藏族史詩《格薩爾王傳》作為享譽世界的一部英雄史詩,不僅在篇幅上是世界上最長的,而且作為活態(tài)史詩在當今藏族群眾當中廣泛流傳,并不斷被豐富。它不僅體現(xiàn)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更反映了藏族人民獨特的世界觀與人生觀,對它進行漢譯一直以來都是一項神圣光榮的使命。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有許多前輩學者用畢生精力對其進行漢譯整理,使得格薩爾這部史詩的漢譯工作不斷完善。隨著現(xiàn)代媒體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格薩爾的漢譯表現(xiàn)方式更加多元化,體現(xiàn)史詩格薩爾熠熠生輝的生命力。
關鍵詞:史詩;格薩爾王傳;漢譯
作者簡介:丹珍央金(1994-),女,藏族,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民族學專業(yè)2016級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藏學、民族學。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23-0-03
一、《格薩爾王傳》概況
藏族,是歷史悠久、生長在雪域高原的世居民族。藏族文化以其博大精深、獨具特色而享譽世界。豐富多彩的藏族民間文化是由藏族人民共同創(chuàng)造與發(fā)展的,在藏族文化體系中占據(jù)舉足輕重的地位?!陡袼_爾王傳》被譽為“東方的荷馬史詩”,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fā)現(xiàn)的史詩中唱誦篇幅最長的英雄史詩。它不僅是藏族民間文化的珍寶,更是藏族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它的內容包括藏族古代的歷史、宗教、心理、語言等多種知識。目前從“五省一區(qū)”[1]搜集到的各類手抄本與木刻本共有120多部,總計有100多萬詩行、3000多萬字,僅從書面記錄計算已經(jīng)遠超世界另外四個著名的史詩。
格薩爾王史詩以格薩爾王除暴安良、降妖伏魔、建立統(tǒng)一安定的社會為宗旨,描寫了格薩爾王領導的近百次大大小小的戰(zhàn)爭,與此同時表現(xiàn)了藏族人民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陡袼_爾王傳》從結構上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講述的是天神之子—格薩爾王降生人間;第二部分為格薩爾王降服妖魔的過程,這是史詩的核心;第三部分主要講的是格薩爾王地獄救母與返回天界。史詩的第一、三部分相對于第二部分有規(guī)定性,不同版本在這兩個部分呈現(xiàn)相對固定的狀態(tài);史詩的第二部分結構較為松散,說唱藝人可以在其中進行一定的自由發(fā)揮。史詩中的人物塑造形態(tài)各異,從天界諸神到人間群雄,再到陰間的閻羅鬼魅,總計有千數(shù)之多。神、人、鬼的形象各具特色,與眾不同。格薩爾王作為天神之子投胎人間,歷盡千辛萬苦之后,經(jīng)過賽馬奪冠而一舉稱王,成為嶺國國王,從此開始書寫他完成人間使命的征程。史詩運用散文和詩歌的文體、吟唱和道白的表達方式生動地講述了格薩爾王傳奇的一生。
二、新中國成立以來漢譯本及其代表學者
我國是一個由五十六個民族組成的大國家,漢語作為各族間的通用語使用廣泛。有些少數(shù)民族直接用漢語進行交流,另一些有自己語言的少數(shù)民族也把漢語作為自己的第二母語進行學習與使用。目前在我國懂得藏語文的人相對較少,絕大多數(shù)讀者是通過《格薩爾王傳》的漢譯本來對其進行了解的,因此將《格薩爾王》進行漢譯,不言而喻,對于傳播藏族文化是極為重要的。當前搞好《格薩爾王傳》的翻譯、整理、出版等工作,對提高民族對自身的自豪感、增強民族內部團結與民族間的團結、促進民族文化交流具有深刻的學理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
(一)新中國成立至二十世紀末的漢譯本
在新中國成立至二十世紀末這段時間內,《格薩爾王傳》的漢譯本總體情況如下:第一個高峰時期:從1956年至1965年共翻譯出74種內部鉛印漢文資料本,總計一千八百萬字左右;第二個高峰時期也叫做“災后的重新發(fā)展時期”:從1978年到1985年共翻譯《格薩爾》十三部漢譯本,研究譯文集三部;第三個高峰時期:從1986年到1995年王沂暖教授和他的助手、學生一起將藏文版本的《格薩爾王傳》中的《貴德分章本》、《格薩爾王本事》、《降妖伏魔之部》、《世界公桑之部》、《姜國王子之部》、《卡切玉宗之部》、《姜嶺大戰(zhàn)之部》、《霍嶺大戰(zhàn)之部》等翻譯成漢文,目前已經(jīng)出版的有十四部,為來自國內外更多的學者研究格薩爾提供文本資料,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
史詩《格薩爾傳》于1957年開始進行翻譯,王沂暖先生和貴德[2]格薩爾說唱藝人華甲合作,由藝人華甲口授,王先生筆錄,對實施的《貴德分章本》進行翻譯工作;到了八十年代王先生對史詩的《貴德分章本》又進行重新修訂。從該文本的內容上看用詞準確嚴謹,不僅表現(xiàn)了格薩爾王的傳奇人生,也將藏族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具有強烈的大眾性;從形式上看,行文有詩歌有散文,可用吟唱和道白的方式進行展現(xiàn)。該文本在距離初稿發(fā)表后的23年,即1981年,其翻譯本才單獨出版發(fā)行。
上述的《貴德分章本》屬于“分章本”的形式,與其相對的另一種形式是“分部本”?!痘魩X大戰(zhàn)》是格薩爾分部本中膾炙人口的一部,其上冊是第一部公開出版的漢譯本作品,在社會上引起了較大的反響。在翻譯《霍嶺大戰(zhàn)》上冊時,政府組織了一批藏文與漢文水平都較高的同志參加,其中還包括一些詩人,他們雖不懂藏文,但可以對譯文的具體內容加工潤色?!痘魩X大戰(zhàn)》漢譯本的優(yōu)點是文字流暢優(yōu)美,注重將文體與風格相統(tǒng)一;其缺點是不夠忠實原文唱本,刪改比較多,有的地方不能與藏文相對應,使得不懂藏文的讀者理解時會受到影響限制,不能夠準確體會到《格薩爾王傳》的本來面貌。早期學者徐國瓊1959年在甘肅甘南合作寺流傳的《霍嶺大戰(zhàn)》的上冊是所有收集的同部異文中最完整并且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于1960年譯印成有1004頁的《霍爾入侵之部》資料本。根據(jù)這個譯本進行整理后正式出版的漢譯本現(xiàn)有三種版本:第一種:在1962年5月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格薩爾·霍嶺大戰(zhàn)》上部;第二種:在1984年5月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霍嶺大戰(zhàn)》上下部共25章。第三種:分別于1985年的1月、1986年的7月以及當年的12月,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出版了《格薩爾·霍嶺大戰(zhàn)》共上、中、下三部。
(二)二十一世紀以來的漢譯本
2008年由國家教育部資助項目中包括有對《格薩爾王傳》的八部藏文本進行漢譯、整理等工作,規(guī)定于2009年結項。2011年年底,由青海省格薩爾史詩研究所主持完成的《格薩爾王傳》漢譯本系列叢書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該叢書共200萬字左右,呈現(xiàn)了藏族史詩《格薩爾王傳》的精華部分。
據(jù)《格薩爾王傳》漢譯本翻譯項目負責人、著名藏族學者角巴東主介紹重新出版《格薩爾王傳》漢譯本的想法可以追溯到2002年在西寧召開的第五屆國際《格薩爾》學術研討會?!爱敃r很多嘉賓都建議重譯《格薩爾王傳》,此建議得到中國社科院民族文學研究所的支持,并相繼獲得國家出版基金以及教育部社會科學研究后期基金的資助,這對于挖掘、保護和傳承《格薩爾王傳》可謂雪中送炭?!苯前蜄|主說。
青海省格薩爾史詩研究所于2012年新翻譯的漢譯本包括《辛丹內訌》、《丹瑪青稞宗》、《象雄珍珠宗》等八部,其中《象雄珍珠宗》為課題組成員新翻譯而成的,其余七部則是通過借鑒前輩藏學家才旦夏茸、桑熱嘉措、楊質夫等的翻譯而重譯成的?!霸诜g過程中我們對名詞術語和故事情節(jié)進行了規(guī)范,編制統(tǒng)一的術語表,還進行詳細的注釋。因此這次格薩爾王傳的漢譯本出版,把《格薩爾王傳》不論是翻譯、整理還是研究等方面都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角巴東主說。此外據(jù)這套叢書的責任編輯陳瑛所言,該叢書在裝幀設計上也別具心裁,特別選擇藏族特有的圖案—唐卡作為封面,海配上精美插圖,體現(xiàn)了濃郁的民族特色,頗具收藏價值。
直到2016年的10月格薩爾王傳的漢譯本已出版了十二部,加上新翻譯的三部作品《董氏預言授記》、《英雄誕生》和《賽馬稱王》漢譯本的出版發(fā)行,目前格薩爾王史詩漢譯本的數(shù)量已經(jīng)達到十五部350萬字左右?!陡袼_爾》史詩研究所的所長黃智介紹道,新完成的三部作品的漢譯本歷時兩年,共計60萬字左右,其原文主要源于早期出版的原始版本以及民間藝人的說唱本。此外他還說道:“在這以前《格薩爾王傳》的漢譯作品,其文學性與宗教性的色彩較強,對于讀者中沒有藏文化背景的來講,理解上難免有困難。此次新出版的三部漢譯作品,不僅重視原文的基本內容,對史詩本身特有的程式化規(guī)律以及其中涉及到的藏族宗教術語、詩歌諺語等做了通俗化的翻譯,不同文化與不同年齡層次的讀者都可以通俗地理解其故事的原貌?!秉S智說道,《格薩爾王傳》漢譯本的出版不僅有較高的歷史、民俗、文化等研究價值,而且對于加強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發(fā)掘搶救以及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
(三)代表學者
1.王沂暖
著名漢族學者王沂暖教授,在1907年出生于吉林省九臺縣,1931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文學系,抗日戰(zhàn)爭時期他自學藏文,從1950年起在蘭州大學任職。王沂暖教授自1957年開始就參加了《格薩爾王傳》的翻譯和研究工作,先后翻譯《格薩爾》20余部,發(fā)表格薩爾學學術論文20多篇。
2.降邊嘉措
目前在《格薩爾》的研究隊伍中,藏族學者降邊嘉措先生無疑是“格學”研究的泰斗級人物。他出生于1938藏歷土虎年的10月,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縣人。1954年9月到西南民族大學學習。1955年畢業(yè)后留校當教員。1956年9月調入北京,在中央民委翻譯局擔任翻譯。1980年報考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并被錄取,主要從事藏族文學的研究和翻譯,重點是藏族英雄史詩《格薩爾》,是這一項目的負責人和學科牽頭人。
三、漢譯體裁影視品
(一)電影
1.電影《格薩爾王傳奇之征戰(zhàn)魔國》:自2015年5月開拍,它主要講述了格薩爾王遵從天母朗曼葛姆的指示到查姆寺閉關修行,黑魔王魯贊得到內奸的密報趁機攻打了嶺國,擄走了格薩爾的王妃梅薩。格薩爾出關得知消息后帶領武士征戰(zhàn)亞爾康魔國,經(jīng)過一番斗智斗勇,格薩爾消滅了狡猾險惡的魔王,救回了心愛的王妃。
2.電影《格薩爾王》:自2016年8月開拍,以《霍嶺大戰(zhàn)》為核心線索,主要講述了格薩爾王降服北方魔國時,因被施以迷藥,忘記時間、環(huán)境而久久停留,沒有回到嶺國?;魻枃讕ね蹩瓷细袼_爾在嶺國的妻子珠姆,趁格薩爾身處魔國之際發(fā)兵搶奪珠姆。為減輕傷亡,避免戰(zhàn)爭,珠姆侍女瓊吉冒死代替珠姆嫁到霍爾國,但不幸被奸人告密,霍爾國卷土重來,再一次重兵壓境,珠姆為拯救蒼生,只得無奈嫁去霍國。格薩爾王終被珠姆派去送信的紅狐貍叫醒,才知道自己已迷失了9年。格薩爾重回嶺國,理順國事,并通過九關關卡,只身前往霍爾國將魔王降服,安定了兩國百姓生活,重新與珠姆團聚。
(二)電視劇
電視劇《格薩爾王》:于1987年攝制,主要講述英雄格薩爾自幼家貧,于現(xiàn)藏地康區(qū)的阿須草原放牧,由于叔父惡意驅逐,格薩爾與母親漂泊在外,相依為命。格薩爾在16歲經(jīng)過賽馬得王位,進住嶺國森周達澤宗并娶珠姆為妻。格薩爾一生降妖伏魔,除暴安良,統(tǒng)一了大小150多個部落。格薩爾去世后,嶺蔥家族將森周達澤宗改為家廟,將格薩爾王的顯赫功績和傳奇故事昭示后人。此電視劇共18集,由青海的晉王影視傳播有限公司和青海阿迷沃民族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制作及配音。
(三)動畫
1.漫畫:在2012年漫畫《格薩爾王》是以世界最長的史詩——《格薩爾王傳》為故事藍本,由藏學專家降邊嘉措、吳偉擔當主編,中國當代畫家權迎升結合水墨畫的藝術形式進行創(chuàng)作編繪的敘事類漫畫作品。
2.動畫片:2016年8月西藏影視動漫產業(yè)宣布啟動大型動畫片《格薩爾王》的制作,目前仍在運行中。
3.相關院校:北京吉利大學下轄的動畫與游戲研究院院長房曉溪是西藏大型民族網(wǎng)絡游戲和百集動畫片項目《格薩爾》總策劃和總導演。
(四)游戲
雪域風物之千年史詩格薩爾是一款游戲軟件,目前相關的游戲正在積極開發(fā)。
四、結語
《格薩爾王傳》是藏族人民世代相傳的英雄史詩,是藏民族性格的完美呈現(xiàn),更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格薩爾王作為藏族人心中的大英雄屬于德國著名哲學家馬克斯·韋伯所說的卡里斯馬型人格[3],他是“神秘”、“威力”、“傳奇”的代名詞,通過對他的研究可以折射出藏族人心中的世界觀與人生觀,對于藏學研究意義重大。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有許多學者開始致力于將《格薩爾》文本進行漢譯,比如王沂暖先生和降邊嘉措先生等人,他們用盡畢生精力為民族文化做貢獻,為將來的格學研究提供良好的條件,這對提升民族自豪感、增強民族內外團結、促進民族文化交流具有積極影響?!陡袼_爾王傳》不僅以文字文本的形式呈現(xiàn)給每一位讀者,作為一部活態(tài)史詩它被民間藝人以唱誦的表演形式表現(xiàn)出來。此外它還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動漫和游戲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通過把傳統(tǒng)的史詩文化與現(xiàn)代媒體相結合,《格薩爾王傳》更加散發(fā)出它作為藏族文化精髓熠熠生輝的生命力。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將《格薩爾王傳》進行影視制作成為極具潛力的發(fā)展方式,在此方面相關制作方都在積極準備,但是成果的呈現(xiàn)還需時日,相對成熟的作品有中國當代畫家權迎升以《格薩爾王傳》為藍本,結合水墨畫的藝術形式創(chuàng)作編繪的作品。自新中國成立以來藏族史詩《格薩爾王傳》的漢譯本在社會的不同時期其發(fā)展情況也有所不同:在新中國成立到二十世紀末《格薩爾史詩》的漢譯工作處于初期狀態(tài),在老一輩學者先驅們孜孜不倦的努力下《格薩爾王傳》的漢譯本數(shù)在量上逐漸增多,在內容上日益豐富;自二十一世紀以來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相關學者、民間藝人等的共同努力下,不僅翻譯數(shù)量得到大幅度提高,通過對名詞術語和故事情節(jié)的規(guī)范與統(tǒng)一,對史詩中的原始諺語和宗教術語等的進行通俗化與大眾化的翻譯,譯文內容由曾經(jīng)的生澀難懂變得流暢易懂,文采飛揚,無疑更利于《格薩爾王傳》漢譯本的傳播與普及,使得更多的讀者能走近《格薩爾》,讀懂《格薩爾》,喜愛《格薩爾》。
注釋:
[1]五省一區(qū):四川省、云南省、青海省、甘肅省與西藏自治區(qū)。
[2]貴德:縣名,位于青海省東部,隸屬于海南藏族自治州。
[3]卡里斯馬型:個人魅力型,指的是依靠個人魅力而獲得權威。這里格薩爾王除了個人魅力,還由于其傳奇身世帶有神話色彩。
參考文獻:
[1]降邊嘉措著.《<格薩爾>初探》[M]. 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12月。
[2]趙秉理著.《格學散論》[M].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1996年12月。
[3]全國《格薩(斯)爾》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編.《<格薩爾研究>集刊.5》[C].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6月。
[4]降邊嘉措等編.《<格薩爾王傳>研究文集》[C].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9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