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貫麗
摘 要:本文以地方故事海外譯介為視角,探討在大力鼓勵中國文化走出去、宣傳中國形象的大背景下,如何優(yōu)化鄉(xiāng)土文學作品的翻譯策略,使其更順利地走出國門,得到有效的海外推介,以幫助國外讀者了解中國、尊重中國,從而在與中國的國際對話中能夠持平等、客觀的態(tài)度理性地看待和中國有關的一切事物和現象。
關鍵詞:鄉(xiāng)土文學;海外譯介;翻譯策略
[中圖分類號]:H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23-0-01
國家“十二五”規(guī)劃綱要提出,要創(chuàng)新文化“走出去”模式,增強中華文化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因而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方法與途徑成為研究熱點,用“世界語言”講好“中國故事”成為提升國家軟實力的重點。講好“中國故事”的前提就是講好“地方故事”,作為新絲綢之路起點所在地的陜西文化也必須“走出去”,加強海外傳播,讓世界認識陜西文化。陜西文化海外傳播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推介具有濃厚秦地色彩的陜西鄉(xiāng)土文學,在翻譯過程中如何處理陜西鄉(xiāng)土文學作品中濃郁的鄉(xiāng)土文化和豐富的地域方言成為學者關注的焦點。
一、鄉(xiāng)土文學翻譯視角簡介
鄉(xiāng)土文學指的是以反映某一地區(qū)生活為主要內容而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學作品。鄉(xiāng)土文學書寫必然充充滿了地方特色,包括民俗、方言、地域物產描述、歷史遺物描述等。在海外譯介過程中,如何處理這些有鮮明地域特色的詞匯或思想就成了一大難題。從理論角度上來說,鄉(xiāng)土文學翻譯研究視角主要有:奈達提出的功能對等論視域,認為目的語應盡可能地再現源語的意義;紐馬克提出的關聯翻譯觀認為譯文和原文的貼近程度取決于原文語言的重要性;姚斯和伊賽爾提出的接受美學視域認為讀者是翻譯活動的重心;克莉斯蒂娃和巴特斯等為代表提出的后結構主義互文視域認為文學作品的譯介離不開源語與目的語之間的互文與參考;維密爾提出的翻譯目的論視域強調翻譯的三原則,強調認知圖式理論對翻譯實踐和翻譯研究的作用;韋爾斯提出的傳播學視域認為翻譯是與語言行為及抉擇密切相關的一種語際信息傳遞的特殊方式;謝天振提出的譯介學視域認為翻譯應重視傳播與接受;胡庚申提出的生態(tài)翻譯觀視域認為“適應與選擇”是翻譯的哲學基礎,譯者在翻譯過程中要進行多維選擇與適應等;巴斯奈特提出的文化翻譯觀視域認為文化信息是翻譯的操作對象。
二、陜西鄉(xiāng)土文學譯介研究
在陜西鄉(xiāng)土文學海外傳播中,如何譯介陜西文化成為學者關注與探索的熱點。從翻譯的異化歸化方面進行研究的有:西北大學學者于亞莉認為翻譯實踐過程中不存在純粹的異化,也不存在純粹的歸化,只有策略傾向相互滲透而方法傾向優(yōu)勢互補而產生的混合形式。翻譯的哲學基礎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賈立平認為由于民俗文化翻譯過程中的“詞匯空缺”和“文化空缺”現象,在翻譯過程中提出了求同策略、所指策略和選詞策略。從文化翻譯觀方面進行研究的有:趙靜以蘇珊·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譯觀為指導,從人名的翻譯、禮制的翻譯、物質遺存的翻譯、關中方言的翻譯對《白鹿原》中的秦地文化譯介進行了探討。樊袁利將跨文化交際理論和蘇珊·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譯觀結合起來,依據霍爾的文化理論探討了“異化為主,歸化為輔,異化歸化相結合”的民俗詞匯翻譯策略,以體現關中地區(qū)的民俗文化。袁彩榮從跨文化視角對陜北民俗文化譯介進行了探討,認為翻譯民俗文化時應充分保留文化身份和文化特色。
三、鄉(xiāng)土文學譯介策略
要講好“陜西故事”,塑造較全面、客觀、真實的陜西形象就必須對陜西文學作品海外傳播的譯介策略系統(tǒng)地進行深化研究。文化譯介的主要目的是讓異質文化的受眾了解本土文化,對于本土文化有客觀、全面的認識,從而改變長期以來被扭曲的中國“他者形象”,以期達到更好的交流目的。但譯者在翻譯實踐活動中,應持列日學派提出的“零度翻譯”與“零度研究”,即采取“不對抗,不迎合”的零度文化觀與翻譯觀。以幫助“陜西故事”獲得更多的受眾,“陜西形象”得到更為客觀的傳播效果,以期獲得國際范圍內順暢的文化傳播與文化交流,使世界了解陜西、理解陜西、接受陜西、喜歡陜西,從而更深入地了解和理解中國文化,正面看待中國形象。
參考文獻:
[1]Bassnett, S. Translation Studies(3rd. edi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6.
[2]Old Tales, New Land:20 Best Stories of Shaanxi Writers[M]. Beijing: China Intercontinental Press,2011.
[3]包惠南.文化語境與語言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1.
[4]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M].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7.
[5]高鴻.跨文化的中國敘事[M].上海:三聯出版社,2005.
[6]蔣好書.對外文化翻譯與交流的五個層次[J].中國翻譯,2014(4).
[7]金惠康.跨文化交際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3.
[8]靳明全主編.區(qū)域文化與文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9]劉性峰.異化翻譯彌補文化缺失—以《浮生六記》的翻譯為個案研究[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6.
[10]孫致禮.中國的文學翻譯:從歸化趨向異化[J].中國翻譯,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