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友福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城市建設需要大量勞動力,這就使得農村富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進而導致留守兒童隊伍日益擴大,這給學校教育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作為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學業(yè)發(fā)展,更要關心其生活,雖然不能代替其父母,但是我們能盡自己所能給孩子愛,以此促進其健康、全面發(fā)展。本文將結合實際具體闡述關懷農村留守兒童具體措施,以此改善問題。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關懷;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25-0014-01
所謂“留守兒童”,就是父母一方或者雙方在外務工,獨自一人在農村生活,由其他親人照料、監(jiān)護的不滿16周歲的孩子。由于父母常年不在身邊,長期缺乏家庭溫暖,他們在學習、生活上出現各種問題。針對這一情況,如果不及時關注,就會導致問題惡化,學生性格以及價值觀上出現偏差,最終難以挽回。為了避免這一問題,就要加強關注,積極引導,在疏導激勵的同時給予關懷和愛,以此讓其心靈得到慰藉。
1.關注生活,給予溫暖
小學階段是留守兒童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不可忽視。因此,我們要加強關注,尤其是一些生活細節(jié),不能因為忽視或者誤導而使得學生錯失生理、心理發(fā)展的最佳時機,這可能會影響孩子一生。對于留守兒童生活的關注,我會保持長久的耐心,將其落實到方方面面,真心關懷,讓孩子切實感受到溫暖,以此彌補其父母不在身邊的缺憾。在學校里,我會經常觀察學生,主動走近他們,經常噓寒問暖,在點滴生活中培養(yǎng)其良好的生活習慣,以此提高其獨立生活能力,掌握一些生活常識及技巧。首先,我會從孩子身體開始,小學生都比較調皮,玩的時候滿頭大汗,感覺熱了就馬上脫衣服,之后風一吹就感冒了。這時,我就會在可課間和體育課后提醒,及時關注學生體溫、衣服厚薄程度以及精神狀態(tài)。一旦出現問題,我就會聯系其監(jiān)護人,馬上解決問題。長此以往,就能在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以此助力其發(fā)展。此外,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在生理上會出現一些現象,這是很正常的,但是孩子第一次經歷,可能會有些措手不及。針對這一情況,我就會及時疏導,并聯系其家長共同關注,以此減少對孩子心理的影響,幫助其安然度過。在這一過程中,我會盡自己最大能力去關懷孩子,將其視如己出,讓留守兒童在學校中感受到家的溫暖。
由此,就能充分發(fā)揮自身力量,用愛去感染學生,落實到生活方方面面,以此彌補其確實的家庭親情,像正常同齡孩子一樣快樂生活。當然,不僅要給予,更要傳授,注重其獨立能力的培養(yǎng),讓其在被照顧的同時學會照顧自己,保護自己。
2.輔導學習,規(guī)范行為
在農村地區(qū),大部分留守兒童都是由祖父母隔代監(jiān)護或者親友臨時監(jiān)護。由于年齡比較大、文化素質比較,祖輩監(jiān)護人基本沒有能力輔導和監(jiān)督孩子學習。這就使得留守兒童在學習方面出現各種問題。此外,由于監(jiān)管不力,部分留守兒童在行為上不規(guī)范,具體表現在價值觀的偏離以及個性發(fā)展的異常。
針對這一情況,就要加強學生習輔導,并且管教他們的行為,做好教師的引導、幫助工作,代替其父母給予精神上的支持。這樣,孩子就能在學習中找到樂趣,并且增強生活信心,能夠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困難。由于留守兒童的特殊性,在輔導時間和地點上我會精心安排,根據不同學生的情況,我會進行個別輔導、同學互助、小組輔導等,以此保障效果。在這一過程中,我會充分尊重學生,不觸及其隱私和敏感區(qū),以真誠的態(tài)度給予幫助,讓其看到自己的進步,逐漸接受這一學習模式。這樣一來,孩子就能在不斷努力中發(fā)生轉變,逐漸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留守兒童行為上的不規(guī)范,我十分能理解,他們缺乏父母的陪伴,在情感上存在缺失。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受主觀意識的引導,進而出現偏頗行為。對此,我會代替家長的管教,循循善誘,逐步規(guī)范,注重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以此促進健康成長。
這樣一來,就能在留守兒童成長發(fā)育的關鍵時期提供及時的幫助,讓其在沒有父母呵護關心下仍就能健康快樂成長。在這一過程中,我們要加強與孩子父母的聯系,及時反饋信息,針對出現的問題共同商討,想出解決策略。
3.撫慰心靈,助力成長
留守兒童不僅是一個特殊群體,也是一個弱勢群體。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長期缺乏家庭溫暖,大部分孩子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遇到心理問題也不能正常疏導,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身心健康發(fā)展,進而出現人格隱患。
針對這一問題,就要充分發(fā)揮自身力量,積極撫慰,結合孩子實際情況,從不同方面展開引導。首先,我會仔細觀察留守兒童日常行為,并通過家訪和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其家庭狀況和生活情況,以此了解孩子內心的需求,同時明白我們能為他們做些什么。其次,我會經常開展親情感恩教育,提供平臺鼓勵孩子以書信或者電話的方式與父母聯系,及時反饋學習情況,與父母分享生活趣事,敞開心扉,加強相互的交流。與此同時,我會搜集一些父母工作的照片,設計角色扮演活動,讓孩子親身體驗父母工作的艱辛,以此理解父母,用優(yōu)秀的成績去回報父母。然后,我會組織“愛心家園”,將所有留守兒童集結在一起,經常開展活動,以此鼓勵他們相互幫助,相互關心,共同分享自己的生活的酸甜苦辣,營造一個溫馨的小家庭。長此以往,不僅能消除留守兒童在情感上的孤獨,還能培養(yǎng)其交際能力,嘗試著主動融入集體,展示自己。
通過這樣的設計,不僅能給予留守兒童心靈上的慰藉,讓其在班級中感受到溫暖和愛,有信心去面對生活上的困難與挫折,還能培養(yǎng)其獨立能力交際能力,充分理解父母,樹立學習目標,為自己美好的明天去奮斗。
總之,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是一個值得關注、探討的話題,對其的有效探究不能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長,讓其在良好環(huán)境中學習、生活,還能充分發(fā)揮自身力量,為基礎教育貢獻一份力量,讓留守兒童在的教育中成長,獲得無限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