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心玉
《沙漠妖姬》(Priscilla,Queen of the Desert,又譯《普西莉亞沙漠女王》)應(yīng)當算是走向世界的澳大利亞原創(chuàng)音樂劇中,最為成功的一部。這部音樂劇改編自1994年的澳大利亞同名電影《沙漠妖姬》(又譯《普西莉亞沙漠女王的冒險》),這部電影在當年上映后就憑借著對LGBTQ人群的刻畫引起了轟動。在這部電影中,LGBTQ人群雖然同樣飽受爭議,但整體散發(fā)著積極的基調(diào),在面對《同性戀恐懼》人群的各種威脅時,故事里的三位主人公依然能夠用充滿戲謔的態(tài)度化解,因而影片上映當年就受到世界范圍的關(guān)注。劇中華麗的變裝女王舞蹈也為這部影片贏得了第67屆奧斯卡最佳服裝設(shè)計獎。
2006年,這部劇被搬上舞臺,首次以音樂劇形式在悉尼亮相,并在澳大利亞進行全國巡演。時隔十年后,《沙漠妖姬》音樂劇十周年回歸版重新制作并在墨爾本上演。
《沙漠妖姬》講述了三個變裝女王一路西行的故事。故事源起于一個藝名為《米茨》(Mini)的變裝女王演員提克(Tick)因為自己的職業(yè)不敢面對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但是隨著孩子長大,他需要知道父親是怎樣的人,于是提克的妻子就提議讓他以巡回演出的名義來到愛麗絲泉鎮(zhèn)(Alice Springs)進行一場變裝表演,同時也可以見到自己的兒子。提克正巧在悉尼遭遇了職業(yè)瓶頸,于是就同意了妻子的提議,召集了另外兩名變裝女王,曾經(jīng)一度輝煌但是已經(jīng)到了遲暮之年的《伯納黛特》(Bernadette),以及正當紅的《小花》《菲莉茜雅》(Felicia)搭乘《普西莉亞沙漠女王號》演出巴士前往澳大利亞內(nèi)陸的一片荒地——愛麗絲泉鎮(zhèn)。
即便是如今,在世界很多國家公開接納LGBTQ少數(shù)人群的社會上,變裝女王依然是亞文化,在很多保守的地區(qū)不受認可,更不要說在1990年代的澳大利亞,這部關(guān)注LGBTQ人群的電影自然在文化圈產(chǎn)生了極大的轟動。尤其是電影將故事背景設(shè)定在兩個截然相反的城市,一個是新潮而包容性極強的悉尼,另一端是處于內(nèi)陸、土著文化占據(jù)主導的愛麗絲泉鎮(zhèn),矛盾與沖突貫穿了整個故事。變裝女王的文化自然是最大的看點,但脫離噱頭,整個故事的劇本同樣很值得推敲。
早先,變裝女王的表演大多是《雙簧》(Lip-Sync)形式。在電影版本中運用了大量1990年代正當紅的歌曲穿插其中,而改編成舞臺音樂劇版后,這些金曲既是女王們演出的一部分,同樣也喚醒了很多觀眾的懷舊回憶。澳大利亞的主流音樂劇觀眾群體平均年齡在40歲上下,20年前正是他們追逐流行文化的年紀,在劇場里時不時可以聽到觀眾哼唱劇中的歌曲,而結(jié)尾的返場片段更是全場觀眾和演員的大狂歡。
若說澳大利亞原創(chuàng)音樂劇中最成功的一部,當數(shù)這部《沙漠妖姬》無疑。這部劇不僅登陸了百老匯和倫敦西區(qū),獲得過多項獎項提名,在世界很多國家也制作了不同版本。如今除了澳大利亞版本外,法國版本因為有勞倫·班(Lauren Ban)的出演也給這個制作帶來不小的關(guān)注度。德國版本正在制作中,提前曝光的劇照充滿了金屬暗黑風格,也讓人對這個版本的制作充滿好奇。至今為止,《沙漠妖姬》已經(jīng)在世界18個國家和地區(qū)上演,在澳大利亞原創(chuàng)音樂劇的歷史上也創(chuàng)造出了最高的票房紀錄。而這部劇的包容性也給了不同版本很大的發(fā)揮空間,讓不同地區(qū)的制作都散發(fā)出獨特的魅力。
澳大利亞原創(chuàng)音樂劇的短板在于創(chuàng)作,一是體現(xiàn)在作詞作曲上,二是體現(xiàn)在劇本的格局上。同樣作為《點唱機》音樂劇,《沙漠妖姬》規(guī)避掉了作曲的難點,而且這部劇在劇本上是一個很大的突破,不僅著眼于充滿普世價值的性別話題,而且將澳大利亞的人文風情融入在劇本之中,才使得這樣一部作品既可以走向世界,又不會丟失澳大利亞特征。當提到澳大利亞時,大多數(shù)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澳大利亞的生物多樣性,換句話來說,就是它的《原生態(tài)》?!渡衬А愤@部劇也沒有放過這一點,很多橋段都在開《野生》澳大利亞的玩笑。其中一個橋段發(fā)生在主角三人駕駛著巴士一路西行的時候,每隔幾米就會有個警告牌——《小心袋鼠》《小心考拉》,而后甚至出現(xiàn)了《小心天線寶寶》。在三人窮途末路的時候,也是一個為了吸引游客裝扮成土著人的導游發(fā)現(xiàn)了他們,著實諷刺了一把大眾對澳大利亞的固有印象。
除了幽默的段落,最為動人的情節(jié)依然是隱藏在各種《包袱》下,那一個關(guān)于自我認同的故事。在社會的眼中,LGBTQ人群可能是變態(tài)、怪胎,但是對于這群人中的每一個個體而言,他們對于性別的選擇只是出于對自己向往的生活方式的追尋。從悉尼到愛麗絲泉鎮(zhèn),這輛演藝巴士一路向保守的地區(qū)行進,創(chuàng)作者也借由劇中角色的嘴中說出:《人人都說悉尼最危險,而對于變裝女王們,悉尼是最安全的地方。》揭露出真正讓人們感受到危險的,不是犯罪和自然環(huán)境,而是社會的偏見和刻板印象。
劇中主線故事是提克與兒子的會面,二人恰恰就站在了社會認同的兩端,提克代表了質(zhì)疑,在他身上也映射了社會的偏見。而當他最終見到兒子后,兒子眼中的他只不過是一個穿著漂亮衣服的演員、能歌善舞的父親。一瞬間,佯裝出的《男子氣概》全部化解,臺上只剩下了父子二人和他們的親情。
既然是十周年版本,《沙漠妖姬》也是拿出了超高水準的卡司陣容,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原版伯納黛特的扮演者托尼·謝爾頓(Tony Sheldon)的回歸。托尼不僅是澳大利亞首演版中伯納黛特的扮演者,同時也是百老匯及倫敦西區(qū)首演版伯納黛特的扮演者,可以說伯納黛特這個角色與他密不可分。憑借伯納黛特這個角色,托尼·謝爾頓曾獲得托尼獎及奧利弗獎最佳男主演的提名。飾演另外兩位男主角提克和菲莉茜雅的分別是大衛(wèi)·哈里斯(David Harris)以及尤安·道奇(Euan Doldge)。大衛(wèi)·哈里斯曾飾演過《魔法壞女巫》中費耶羅以及《律政俏佳人》中男主角克里斯,并憑借這兩個角色獲得澳大利亞頂級音樂劇獎項霍普曼戲劇獎提名。尤安雖然很早就出演過音樂劇,但直到參演2017年的《長靴皇后》(Kinky Boots)才讓他得到更多的關(guān)注?!渡衬А分腥荒兄鹘茄輪T分別代表了黃金一代、常青明星和新起之秀,與劇中三位角色的設(shè)定不謀而合。當三人謝幕時,觀眾們看到舞臺上站著三個不同年齡層的演員,也由衷為舞臺上所發(fā)生的一切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