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昕眉
【關鍵詞】 小學語文;信息技術;作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8—0103—01
隨著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有效結合,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得到空前拓展。將信息技術融入小學作文教學,給作文課堂帶來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它能激發(fā)學生興趣,再現(xiàn)生活,打開作文觀察之門;能豐富寫作素材,構建寫作空間,拓寬寫作思路;能提高評改效率,使作文教學變得輕松、簡單。下面,筆者就新課標下利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小學作文教學方面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利用信息技術提供素材,讓學生練好口頭作文
“作文教學應該按從說到寫的順序開展?!毙抡n標要求教師在作文指導課上要花大量時間和精力進行“說”的訓練,讓學生先練好口頭作文。只有充分激起學生說話的欲望,才能使學生暢所欲言,所以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利用信息技術向學生提供情景、畫面、材料,利用多媒體對視覺的沖擊使學生觸景生情,先動口,再動筆。如,寫紫金花海,筆者讓學生先去觀察,要求做好觀察筆記。在匯報交流課上,筆者用一體機播放多幅多姿多彩的紫金花海圖片、視頻,再引導學生口述作文,進行分析、鑒賞、補充,通過觀察交流、直觀再現(xiàn),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學生把紫金花海說得極其形象真切,從而為書面表達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運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
小學生受閱歷、年齡的限制,總感覺沒有東西可寫,沒內(nèi)容可寫。運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變怕寫為樂寫。教學時,筆者通過課件把平時不能看到的內(nèi)容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指導學生寫喜歡的小動物時,筆者用課件展示一些小動物的靜態(tài)畫面和活動情景,并配上文字說明。如,觀察小貓時,用課件出示小貓圖片,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在指導學生觀察小貓的外形時,可用特寫鏡頭把小貓的各部分展示出來,引導學生一步步進行觀察。接著,播放一段關于小貓吃食、睡覺的錄像,引導學生將小貓的生活習性描述出來,同時,用課件提供一些妙詞佳句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最后,讓學生列舉具體事例來表達對小貓的喜愛之情,這時出示習作要求,學生寫作自然水到渠成。
三、利用信息技術再現(xiàn)生活,讓學生注意觀察
小學生求知欲強,喜歡觀察,但不注意細節(jié),且受情緒影響定性不足,對許多有價值的材料往往視而不見、充耳不聞,即使在指定的觀察材料中,也往往是走馬觀花。如,班里學生參觀了金川公司植物園,只覺得霸王棕奇特、面包樹形象,至于具體的細節(jié)則已淡忘。根據(jù)學生的這一弱點,筆者將參觀的材料制成課件,課堂上隨機點播幾組鏡頭,指導學生定向觀察,學生也可選擇感興趣的材料自主觀察,此時再組織寫作,學生自然有話可說了。
四、利用信息技術超越時空,拓寬學生寫作思路
世界上有些現(xiàn)象稍縱即逝,有些過程非常漫長,有些變化受時間、空間等限制難以表現(xiàn)本質特征,這都給學生造成認知的障礙、觀察的困難。運用信息技術可以突破時空的限制,把生活的大舞臺搬進課堂。如,指導《我愛爸爸或媽媽》這篇習作時,筆者先放映臺灣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伴隨著凄美的樂曲,善良慈祥的媽媽在傾盆大雨中一步一叩首地邁向小廟,為生病的孩子祈禱的畫面深深觸動學生的心靈,學生不禁潸然淚下。“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學生從影片回到現(xiàn)實,心中對媽媽的情感如火山般噴發(fā)。筆者再因勢利導,鼓勵他們把心里話說出來。有了可寫作的東西,有了真摯的感情,學生們作文中一件件事真實可感,一份份情真意切,爸爸媽媽的形象躍然紙上。
五、運用信息技術直觀的特點,提高評改效率
評改是學生作文訓練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它起著指導、分析、激勵的作用,是提高學生習作質量的有效途徑。由于多媒體具有形象直觀的特點,作文的評改簡捷、高效了許多。在作文評改課上,筆者將有代表性的作文投影到大屏幕上,師生共同討論修改。這樣不僅能糾正習作中有代表性的錯誤,而且能教給學生修改文章的方法:批、改、增、刪、調(diào)、換。修改完后,用投影儀將修改前后的作文展示在大屏幕上進行對比,讓學生明白修改的重要性,從而養(yǎng)成寫完作文后自覺修改的好習慣。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