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廣,朱仁智
(1安徽省地質(zhì)礦產(chǎn)勘查局第二水文工程地質(zhì)勘查院, 安徽蕪湖 241000;2 南京大學(xué),江蘇南京 210000)
安徽省宿州欄桿金剛石礦區(qū),位于我國“華北地臺郯廬金剛石重要成礦帶”的南部,該成礦帶包含了遼寧瓦房店、山東蒙陰、江蘇徐州和安徽宿州等區(qū)塊。自20世紀60、70年代開始,原地礦部、各省地礦局陸續(xù)以專項勘查經(jīng)費投入了大量的地質(zhì)、科研工作,先后在山東蒙陰和遼寧瓦房店發(fā)現(xiàn)了金伯利巖型金剛石礦床和蘇皖砂床點,已確定原生礦的時代遼寧瓦房店(455~460 Ma)、山東蒙陰(450~490 Ma)。2009年11月,安徽省國土資源廳啟動地勘基金項目“安徽省宿州市欄桿-褚欄地區(qū)金剛石普查(項目編號2009-20)”,于2010年5月首次在安徽境 內(nèi)發(fā)現(xiàn)原生金剛石礦,2017年6月提交小型輝綠巖型金剛石礦床1處。五十多年來,前人對宿州欄桿礦區(qū)也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對于含礦“老寨山輝綠巖體”成巖年齡的研究相對較少,已有的結(jié)果主要有:“安徽省靈、宿、碭幅1∶20萬區(qū)調(diào)報告” K-Ar法年齡447.6 Ma;1987年的“安徽省區(qū)域地質(zhì)志”,則根據(jù)角閃石K-Ar法定齡706 Ma;王清海等(2011)認為欄桿地區(qū)的輝綠巖形成于890 Ma。三者年齡相差很大,有待進一步研究確認?;诖?,本文挑選7件輝綠巖樣品斜鋯石SIMS Pb-Pb定年測試,以期精確厘定宿州欄桿地區(qū)輝綠巖型金剛石礦的形成時代,進而對區(qū)內(nèi)及外圍找礦指明方向。
安徽省宿州欄桿金剛石礦區(qū)構(gòu)造位置,處于華北克拉通東部徐淮地塊東南緣,郯廬斷裂帶西側(cè)、宿州斷裂北側(cè),是我國重要的金剛石成礦帶。區(qū)內(nèi)基底為古元古界—新太古界五河巖群和中元古界鳳陽群,同位素年齡為1878~2963Ma,總厚度大于6000 m。蓋層只發(fā)育新元古界青白口系、南華系、震旦系(史家組、望山組、金山寨組、溝后組)及古生界寒武系(猴家山組、昌平組、饅頭組、毛莊組、徐莊組、張夏組),下(早)奧陶統(tǒng)的石英巖、灰?guī)r、頁巖等,總厚達7000 m。
與宿州欄桿金剛石礦有關(guān)的“老寨山輝綠巖體”[1]位于寶光寺、貓頭山至老寨山、大堂山一帶(圖1),呈北北東向條帶狀展布,在區(qū)內(nèi)長度大于19 km(向北延入江蘇境內(nèi)),最寬1.6 km(貓頭山—老寨山一帶),面積約30km2。老寨山巖體呈巖床狀產(chǎn)出,順層侵入望山組、史家組圍巖中,接觸面產(chǎn)狀與地層產(chǎn)狀一致,貓頭山處305°∠20°,老寨山西270°∠10°,老寨山東275°∠15°。
按巖體結(jié)構(gòu)可分為兩個相帶:邊緣相為細粒結(jié)構(gòu),中部相為中粗粒結(jié)構(gòu)。輝綠巖呈灰綠、灰黑色,風化后呈深棕色,具輝綠結(jié)構(gòu)及含長結(jié)構(gòu),礦物成分有拉長石60%~ 65%,普通輝石30%~40%,磁鐵礦5%,鈦磁鐵礦5%,局部含少量橄欖石、石榴子石、鈦鐵礦、榍石、磷灰石、石英等。巖石化學(xué)成分:SiO245.59 %~ 47.96%,TiO21.50%~3.95%,F(xiàn)e2O33.52%~9.16%,F(xiàn)eO 6.67%~9.13%,MgO 3.97%~7.90%,Na2O 2.38%~2.88%,K2O 0.35%~1.76%,CaO 6.96 %~11.88%,MnO 0.12 %~ 0.23%。微量元素中,以親鐵元素為主, Ti、V最高達>0.1%,Ni 0.015%,Cr 0.045%;親硫元素的Cu 0.01%~0.015%。目前已獲得金剛石(333+334)類礦物量25.92×104Ct(5184×104mg)(礦石量1637.08×104m3),礦床平均品位3.167mg/m3。
圖1 安徽宿州欄桿金剛石礦區(qū)地質(zhì)圖Fig.1 Geological map of the Langan diamond field in Suzhou, Anhui Province
基性巖是研究深源巖漿活動的主要載體,但對其精確定年較難[2],常見定年方法中:K-Ar定年容易受到Ar丟失和繼承Ar影響[3],全巖Rb-Sr或者Sm-Nd定年易受到地殼物質(zhì)混染和變質(zhì)再平衡影響[4],鋯石U-Pb定年中常出現(xiàn)繼承性鋯石和Pb丟失現(xiàn)象[5],這些方法均很難獲得準確的年齡。相比較于這些方法,斜鋯石U-Pb和Pb-Pb定年被認為是目前基性巖定年中最可靠的方法[6],這主要因為斜鋯石具有以下特征:①斜鋯石是巖漿晚期結(jié)晶的礦物;②斜鋯石具有高U值和可忽略的原始Pb含量;③斜鋯石幾乎無捕擄晶成因;④斜鋯石幾乎無Pb丟失。
本次取7件輝綠巖樣品,通過單礦物分選獲得斜鋯石,在鏡下挑選26顆代表性斜鋯石晶體,呈半透明,部分透明,黃棕色,半自形,短柱狀到長柱狀,粒徑30~ 100 μm,長/寬比為1∶1~4∶1。
本次斜鋯石SIMS Pb-Pb定年測試在中國科學(xué)院地質(zhì)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巖石圈演化國家重點實驗室完成。實驗儀器為Cameca IMS-1280 HR離子探針(SIMS)。該離子探針配備5個接收器和高精度核磁共振控制器,可精確控制磁場漂移。斜鋯石Pb-Pb法采用O-2一次離子,使用4000分辨率,傳輸效率可達75%以上;用NMR控制器將磁場漂移控制在± 2.5×10-6/16 h以內(nèi);采用Cameca SIMS獨有的吹氧技術(shù),可以使斜鋯石的二次Pb+產(chǎn)生率提高7倍;使用了4個EM接收器,同時測量204Pb、206Pb、207Pb、208Pb,有效地降低了一次束波動對測量結(jié)果的影響。
本次選擇11DK04-5作為平行樣測試二遍,一致性較好。7件輝綠巖樣26個斜鋯石Pb-Pb同位素測試結(jié)果于表1,207Pb/206Pb年齡為898~920 Ma,207Pb/206Pb加權(quán)平均年齡為913 ± 4 Ma (MSWD =0.72)(圖2、表1)。
本次斜鋯石Pb-Pb定年的結(jié)果表明,宿州欄桿賦金剛石礦的輝綠巖成巖年齡為(913±4Ma),形成于新元古代青白口紀(Qb)早中期,即鳳陽運動晚期。因此,宿州欄桿金剛石礦載體輝綠巖,為華北地臺基底形成、基性超基性巖漿侵位同一事件的產(chǎn)物,為本區(qū)及外圍金剛石找礦指明了方向。
圖2 11DK04中輝綠巖斜鋯石背散射(BSE)圖像和SIMS 207Pb/206Pb加權(quán)平均年齡Fig.2 Back scattering (BSE) images of baddeleyite from diabase in 11DK04 and the weighted average age of SIMS 207Pb/206Pb
同時,本次同位素測定宿州欄桿地區(qū)輝綠巖成巖年齡為新元古代青白口紀(Qb)早中期,其侵入最新圍巖望山組至少為新元古代早期青白口系(Qb)。這為近年來一些學(xué)者提出的“望山組地層相當于我國華北青白口系上部”觀點提供了佐證。據(jù) ①楊杰東等[7]和鄭文武等[8]分別對望山組中石灰?guī)r進行了Sr,C同位素測試,并與其他新元古代地層進行對比,結(jié)果推測望山組的年齡可能為830Ma;②張丕浮[9]對蘇皖北部、遼東半島、本溪等地進行地層劃分時,將欄桿地區(qū)的望山組地層劃分到震旦系以前。這些研究成果,為后續(xù)“安徽省地質(zhì)志”修編,有關(guān)“望山組”地層年代界定提供了同位素測齡依據(jù)。
表1 11DK04中輝綠巖斜鋯石207Pb/206Pb年齡Table 1207Pb/206Pb age of baddeleyite from diabase in 11DK04
安徽宿州欄桿金剛石賦礦輝綠巖成巖模式年齡為(913±4Ma),表明其形成于新元古代青白口紀(Qb)早中期鳳陽運動晚期,成礦作用與華北地臺基底形成或基性超基性侵位事件關(guān)系密切,為本區(qū)或外圍金剛石找礦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