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米琴
摘 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tǒng)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為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將課堂放手交給學生。讓他們用自己的眼睛發(fā)現問題,用自己的頭腦思考問題,用自己的嘴巴交流問題,用自己的知識辨析問題,解決問題最終得出結論。就連對于課堂上積極思考問題,認真回答的同學的評價也毫不吝嗇地交給了學生。通過這一年多的探索觀察,對學生來說,他們喜歡這樣的課堂,更喜歡自己評價同伴和被同伴評價。
關鍵詞:數學;課題;高效
其實,評價并不是教師的專利,小學生思維正處于由形象到抽象、由具體到邏輯思維發(fā)展的重要階段,他們的思辨能力逐漸增強,已初步具備了互評能力培養(yǎng)的基礎。課堂上讓學生互評,不僅體現評價的“以人為本”的精神,也更易為學生所接受,通過小組互評、全班互評等方式,促進學生人人參與,從而調動他們學習積極性和提高學習效率。生生互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很大的意義,以下就談談我的看法:
一、生生互評,讓學生在互動中提高學習積極性
正如威廉·詹姆斯所說:“人性中最深切的心理動機,是被人賞識的渴望?!爆F實生活中,人人都渴望得到欣賞,得到贊美,孩子也一樣。但是在課堂上,我們會看到有些同學表現出冷漠,不愛發(fā)言也不愿與人交流,這不代表他們不愿意加入課堂,只能說明他們缺乏激勵,缺少動力,缺乏自信。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或許來自家庭對她的漠視,也或許來自入學初教師對他的忽視。因為課堂時間是有限的,而且每節(jié)課教師提問的問題也是有限的,不可能讓每個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久而久之就會使一些孩子的自尊心受挫而變得不愛參與課堂,同時養(yǎng)成了一些同學的惰性,他們會用一顆冷漠的心去聽課。但是,如果教師在一個同學回答完問題后,給其他同學評價的機會,這樣孩子們表現自我的機會就多了,不僅能受到來自老師、同學的表揚,也能以小老師的身份對其他同學予以評價。為了能讓別人給自己一個更好的評價,也為了能更準確地對其他同學進行評價,他們會以高度的注意力和責任心去認真地了解課的內容,傾聽來自課堂每個角落的聲音,這樣就會讓他們不自覺地愛上課堂。平等的同學關系使評價沒有了教師的權威性、定論性,更能激發(fā)孩子們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
二、生生互評,讓學生在傾聽中引發(fā)數學思考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學段目標中指出:第一學段的學生在情感態(tài)度方面應該能傾聽別人的意見,嘗試對別人的想法提出建議,知道應該尊重客觀現實。
目前,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存在著這樣一個不爭的事實:學生缺乏良好的傾聽習慣和技能。例如在一節(jié)“有余數的除法”的教學中,我請學生說說算式中各部分分別表示什么意思。學生個個非常踴躍,但是我發(fā)現很多學生對其他同學的發(fā)言無動于衷,甚至在別人發(fā)言的時候很不耐煩,只是著急地叫著:“老師,我來,我來?!边@樣,前一個同學說得怎么樣大家都不知道,后來回答的還可能重復前面同學的錯誤。再者,傾聽并不是意味著盲目地接受,而是主動學習的開始。在低年級的數學課堂中,許多學生常常是似聽非聽,沒有自己的主觀意見與思考,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傾聽。
生生互評能夠促進學生認真傾聽同伴的回答并且主動思考。學生要想對同伴的回答做出評價,首先就得認真傾聽,勤于思考,因為只有認真傾聽并思考了才可能對同伴的回答做出準確的判斷,好,好在哪里?不好,哪里需要改進?
三、生生互評,讓學生在比較中促進方法優(yōu)化
學生在獨立思考時,往往只滿足于找出解決問題的策略,而對自己解決問題的策略的優(yōu)劣卻很少加以反思或者評價,這樣容易使學生的思維缺乏靈活性。在學生解決問題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互相評價,比較不同解決策略的優(yōu)劣,體驗最佳方案的優(yōu)勢。例如我在教學二年級上冊“填數游戲”這一課時,雖然最后填出來的九宮格里的每個數都是固定的,但是學生的填法多種多樣,我讓同學們都說說自己的填法,然后請班上的其他同學進行評價,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評價過程中,同學們感悟到了方法的優(yōu)化,并找出了其中一些方法的不足,從而在頭腦中建構起自己理解的、優(yōu)化的方法。
四、生生互評,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培養(yǎng)嚴謹態(tài)度
課堂語言的嚴謹主要是針對對概念的描述,教師的嚴謹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學生,但這種影響對學生來說是無意識的,只有當讓他們去評價別人時或者是被他的合作伙伴評價時,他們才會把這種無意識的學習變成有意識的學習。比如:有這樣一道題:3除19與8的和,商是多少?有同學這樣板演:3÷(19+8),其他同學馬上有意見:你的算式錯了,除和除以雖然只有一字之別,但意義卻有很大的差別,這道算式中它的被除數是(19+8),而不是3。從這兒可以看出學生把這個除和除以區(qū)分開了。評價讓學生從語言到思維都變得嚴謹了。
當然,教師引導學生互評時還要注意,由于小學生受自身生理、心理特征的影響,他們看待事物的方式是單一、片面的,很容易受個人情感的影響,而且往往更多地看到別人的缺點,看不到別人的優(yōu)點,憑個人感情對他人評價,去否定他人。而積極客觀地用欣賞的目光去評價他人,正是能否進行合理有效互評的重要條件之一。因此,教師在組織學生互評過程中,應該做到合理組織、正面引導、以身作則。在課堂上,教師應做到對學生回答的評價盡量根據實際給予各種不同的激勵性評價,應正面教會學生互評的方法,向學生說明評價的方法和目的,教育學生應該公平地作出判斷和評價,并講明自己的理由。
生生互評模式下的課堂,讓學生為了聽到好的評價和做一個好的評價者,而不斷地完善自我,充實自我,最終提升學生的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王獻鵬.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數字化用戶,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