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勇 (安徽建工集團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1)
功能性原則。景觀照明最基礎的要求就是滿足人們夜間在戶外場地活動對光照的需求。居住區(qū)景觀使用的主體是住區(qū)的居民,幫助居民到達他要去的地方引導夜間活動場地選擇,美化夜間景觀給夜間活動增加趣味,消除安全隱患保障夜間居民活動的安全等。
美觀原則。美觀不僅指視覺美觀還應包括生態(tài)美。夜間照明設計比自然光照有更多的可操作性,可以通過對燈光顏色、照度、明度等照明方式合理安排設計,使夜景層次豐富、錯落有致、光影昏暗相接富含意境。同時夜景照明一定要適度適量、主次分明,不建議有大范圍照明,重點突出即可,不影響夜間人及景觀中其它生物的休息及生長,讓人居環(huán)境貼近自然。
經濟實用原則。經濟實用可以從兩方面考慮,一是照明燈具形式、用材環(huán)保節(jié)約,選擇節(jié)能光源;二是燈具布點,合理布置電氣線路,優(yōu)化照明控制,分時段照明節(jié)省電能損耗。
安全性原則:常用的投射燈、照明燈、草坪燈都會與人有一定的接觸,他們或埋在土里、水里,對其做好防水、防漏電、防觸電等措施保障居民安全。高桿燈還應注意防雷。
居住區(qū)景觀中照明設施主要有兩大作用,滿足照明和景觀美兩大需求。按它們在住區(qū)景觀分布的位置不同主要可分為道路照明、綠化照明、水景照明和亭臺廊橋雕塑等建筑小品的照明。根據不同場所的使用方法和環(huán)境條件不同,采用不同照明燈具和照明手法營造不同的燈光效果和氛圍,營造具有中式特色富含意境的夜間景觀,豐富住區(qū)整體景觀,利用率更高。
照明設計作為景觀設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現今整體景觀效果評價中占一席之地,為了凸顯其特色,設計師門在其中傾注了很多心血和經歷。設計中每一個流程都精心設計,從基礎的燈具樣式、照明范圍和光感的選擇,到照明區(qū)域的整體分布和定點、景觀氛圍意境的營造每個環(huán)節(jié)仔細斟酌,為居民夜晚活動出行提供安全保障,增強景物的辨識性,營造美麗的景色。
小區(qū)主干道是鏈接城市道路和住區(qū)景觀的銜接,需要滿足機動車、電瓶車、人行等要求,寬度在5m~25m左右。主干道的照明設計旨在滿足出行光照需求具有引導性,但不影響居民的休息,景觀效果和意境居后。要與整體環(huán)境相協(xié)調,不能破壞整體照明氛圍。燈具的選擇一般采用高壓鈉燈和金鹵燈燈桿式照明,燈高4m~10m,間距20m~30 m左右,照明器的懸挑部分一般為0.6m~1 m。形式簡潔大方,在寓意或抽象化形象造型展現中式意境,如,玉蘭等各種具有中國古典特色造型的燈具(圖1)。
次干道將住區(qū)的各個節(jié)點串聯起來,布線自然不失條理,在寬度和鋪裝形式上也有更多選擇,以人行和非機動車行走為主。次干道照明要兼顧照明和景觀效果,明暗相間賦有韻律感的次干道更符合居住區(qū)的氣氛。光源可采用白熾燈、熒光燈和金鹵燈。還可與周圍景觀結合,形成詩情畫意的意境,如,采用暗、柔、昏的燈光形成淡薄、寧靜、致遠的小橋流水、楓橋夜泊、庭前月光空間效果。
游園路、臺階應以安全為原則,采用沿臺階邊沿布置低亮度LED布線照明或分段布置石籠或者精致木雕地燈,保證安全的同時營造曲徑通幽的效果;也可沿路布觀賞性強的景觀等,如銀色蒲公英造型的景觀燈帶、造型古樸利用傳統(tǒng)元素花紋投射特別光線效果的景觀燈等(圖2~圖4)。
圖1 廣玉蘭造型燈
圖2 臺階亮化
圖3 蒲公英燈帶/4古典造型燈
圖5 草坪亮化
圖6 水景亮化
植物景觀是居住區(qū)景觀的靈魂和基礎色,占地面積最大,空間層次最為豐富,不同的植物搭配會營造不同的景觀效果,春季花團錦簇、夏季郁郁蔥蔥、秋季落葉紛飛、冬季蒼松筋骨,季相變化豐富多樣。而目前的植物照明多采用大量綠色光源營造炫彩的氛圍,量大而重點不突出并不能展現植物景觀美。所以植物照明設計要重點突出主要景觀,主次分明;仔細研究植物幾何形態(tài)及季相變化等因素,運用豐富多樣的照明手法和色彩結合植物自身形態(tài)及寓意營造不同氛圍的景觀意境。如,枝干造型優(yōu)美的銀杏等大喬木可應用色彩溫和照度低的LED燈纏繞枝干夜間突出其枝干造型美,或采用兩個不同方向的投射燈與草坪燈結合,形成高低錯落、明暗有致豐富的空間層次感,增加景觀韻律和意境;用白熾燈或小型透光器照射花卉及花灌木,營造色彩豐富、活潑有趣的景觀效果;草坪一般用草坪燈進行照射,適當應用草坪燈可調節(jié)夜景氛圍,不宜過多過亮,選用富有藝術性具有古典特色的草坪燈,運用中國山水畫的構圖手法,布局上注意秩序和光感,注重留白留黑(圖5)。
人素來具有親水性,水景在居住區(qū)景觀中具有很高的人氣,使用頻繁景觀效果佳,但夜晚水景如果沒有很好的照明,漆黑一片沒有任何景觀美學效果,且安全隱患高。新中式居住區(qū)常見的水景形式有自然水景、庭院水景和裝飾水景等。水系布局開合有序,形式豐富多有跌水、片水,結合草木石點綴,結合文化意景添加人工點綴,意在天人合一、師法自然。依據其景觀效果可分為靜態(tài)水景和動態(tài)水景,一個靜謐美好,一個生動活潑,營造的氛圍和氣氛完全不同,照明手法也大相徑庭。靜態(tài)平坦的湖面水池可采用上射照明,照明設施從水池底部向上照射,可以映射出整體水池的開合布局及周邊植物和配置亭廊,突出水體自然開合的形態(tài)及周邊環(huán)境,完美結合,渾然天成。動態(tài)的水景,利用光在水中折射反射,水的流動晃動波光粼粼,用彩色動態(tài)的光照射水面形成活躍和熱鬧的氛圍,也可利用淺色光照射水面將水影投射墻面地面,讓水景與環(huán)境有更多互動;淡雅清新的泛光燈結合噴泉、落水煙霧等,營造煙霧繚繞、人間仙境等詩畫傳說中情景,形成一道亮麗的景觀,增加中式的情趣。水景的照明除達到優(yōu)異的景觀效果,還需格外注意照明燈具的防水,以免除安全隱患問題,避免安全死角的出現(圖6)。
找準假山在整體景觀中的定位,是景觀的整體骨架還是主要節(jié)點抑或是點綴,突出整體造型與氣勢美,光線淡雅不影響石頭本生質感和色彩肌理;雕塑一般在人流量大的主要景區(qū),且周圍路徑照明,不可有炫光以免影響安全,一般采用側光照明突出雕塑的整體空間效果,大雕塑應減少基座等照明突出雕塑主體,正面重點照明。亭、廊、墻、舫、花架、門、洞等景觀建筑以供人休憩為主要功能的園林建筑,他們是居住區(qū)景觀中最顯眼的部分,應結合他們本生的細節(jié)以及主題特色做突出照明。由于造型優(yōu)美獨特,結合周圍植物和空間布局,可沿建筑邊線布置燈光,讓人夜間也體會建筑的輪廓和氣質美,整體光色應柔和、照度適中,營造若隱若現的神秘感,同時給人留下足夠的休憩空間。
新中式居住區(qū)燈光照明設計與應用對功能的滿足和觀賞性都有很高的要求,同時還要有別于一般的小區(qū)照明,凸顯中國元素彰顯特色。在滿足照明需求和設計規(guī)范的基礎上,整體燈光氛圍和布局上應該做到與整體環(huán)境和諧不突兀,以清新淡雅、寧靜、致遠等中式意境氛圍為主,主次分明、重點突出,將中國山水畫等傳統(tǒng)的構圖手法應用到布局中,傳遞傳統(tǒng)的價值觀和哲理思想。落實到各個節(jié)點的燈光照明設計時,首先考慮到功能的實用性,美學觀賞性緊隨其后,根據不同節(jié)點位置所需的照明功能需求不同,定調基本的照明方式和效果,再通過對燈具造型、光照顏色、照度、明度、投射方式等細節(jié)的把控以及周圍整體環(huán)境,綜合考量和精心設計來達到具有中式特色、辨識度高、別具匠心的新中式居住區(qū)景觀。在夜晚依舊給居民一個理想的、具有民族歸屬感的家園,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價值觀,為新中式設計風格的發(fā)展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