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題再現(xiàn)】
理解,往往是一個曲折的過程;理解,需要智慧的閃光、心靈的溝通、時間的見證。
請以“理解是個慢慢的過程”為題寫一篇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800字左右。
問題診斷
這篇議論文采用的是“總—分—總”的結(jié)構(gòu)方式,層次較清晰,能列舉較多的例子進行論證。但不足之處較為明顯,其主要“癥結(jié)”在于中心不明,具體表現(xiàn)在:
1.重心偏移
此次命題作文的標題就是本文的中心論點,但很遺憾的是文章開頭就沒有分清主次,沒有理清自己要論述的重點,于是論述的重心發(fā)生了變化,通篇也沒有出現(xiàn)“理解是個慢慢的過程”這樣的句子,反而設(shè)置了理解的重要、理解的種種方法等多個中心,多中心等于無中心,這就進入了中心不明、立意散亂、重心偏移的誤區(qū)。
2.中途論點轉(zhuǎn)移
正因為文章沒有中心論點,文中的幾個分論點就站不住腳了,這就犯了論題轉(zhuǎn)移之毛病。譬如第二段對理解的重要性的論述,第四段對如何理解的論述等都轉(zhuǎn)移了論題。
3.材料觀點互不相融
文中有的論據(jù)與論點游離,甚至風馬牛不相及,不能使人信服。譬如第四段列舉的馬寅初的例子不能論證“理解是需要用心去聆聽的”。
升格策略
1.針對重心偏移的問題,升格時,要在文中的關(guān)鍵處,譬如篇首、文末加上“理解的過程,是心靈交換、求同存異的過程,是一個慢慢的、艱難漸進的過程”這樣能表達主旨的句子,另外在第二、三段段首依次添上“理解過程慢在心靈交換”“理解過程慢在求同存異”這兩個分論點,就能很快走出中心不明的誤區(qū)。
2.針對論點轉(zhuǎn)移,完全可以刪去那些節(jié)外生枝的句子,杜絕中途易轍。
3.針對論據(jù)與論點游離的問題,建議換成“理解過程慢在求同存異”的觀點,再用馬寅初的例子佐證,這樣論點與論據(jù)就和諧相處了。又如第三段列舉“我”不理解爸爸的例子,“我”與“爸爸”的心靈交流似乎太快,不能凸顯“慢”??梢赃@樣修改:將“我”理解爸爸的過程寫得詳細些,即先寫自己不理解不接受爸爸的建議;再寫后來成績下降,“我”開始逐漸理解,但還是不服氣;最后寫通過老師的點撥或一件事情的觸動,“我”完全理解了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