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煊
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于9月3日至4日在北京舉行。本次峰會主題為“合作共贏,攜手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這是中非合作論壇繼2006年北京峰會和2015年約翰內斯堡峰會之后,中非友好大家庭的又一次大團聚,也是中國2018年舉辦的規(guī)模最大、外國領導人出席最多的主場外交。
成立于2000年的中非合作論壇,走過了18個春秋,在過去的3年里國家主席習近平已經(jīng)把“世界和平、共同發(fā)展、伙伴關系、多邊主義”等16字方針上升到“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構筑世界命運共同體的偉大實踐中。到了2017年,習總書記更是把中非合作論壇列為“一帶一路”偉大踐行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非合作論壇實際上已經(jīng)成為中國與非洲及國際組織交流、融合、共同發(fā)展的一個重要舞臺。
中非合作論壇成立18年來,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形成平等務實高效特色,論壇框架下的中非合作成效顯著,成果有目共睹,受到非洲人民一致歡迎和國際社會高度的評價。中非合作論壇已成為中非合作的響亮品牌。北京峰會的成功舉行,再次彰顯中非團結合作的強大生機,助推發(fā)展中國家整體發(fā)展的良好勢頭,匯聚國際社會促進和平發(fā)展的正義力量。
在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期間,《人民交通》雜志采訪到了長期從事非洲經(jīng)濟研究和中國對非投資研究的浙江師范大學非洲經(jīng)濟研究所所長劉青海。在這之前,她還是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訪問學者。
中國巨大的基礎實施投入加快了非洲的發(fā)展
“一帶一路”倡議中的政策溝通、設施聯(lián)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這“五通”基本涵蓋了中非間合作的方方面面,其中又以基礎設施互聯(lián)互通為優(yōu)先合作領域,推動“一帶一路”走入非洲腹地。
落后的基礎設施是遏制非洲工業(yè)化及經(jīng)濟發(fā)展的最重要瓶頸之一。劉青海所長告訴我們,像電力設施是最基礎的設施,但在2016年時,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均年用電量僅為483千瓦時,遠遠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的3127千瓦時,且還有5億多人用不上電。
“要想致富,先修路”,這句中國式口號在其他發(fā)展中國家也適用。所以中非合作中不少項目資金直接流向道路、港口、橋梁等生產性基礎設施的建設。例如,在中非合作論壇2006年北京峰會暨第三屆部長級會議上,中國宣布同非方建立非洲跨國跨區(qū)域基礎設施建設合作伙伴關系,為項目規(guī)劃和可行性研究提供支持。
在中非合作論壇2012年第五屆部長級會議上,中國宣布鼓勵有實力的中國企業(yè)和金融機構參與非洲跨國跨區(qū)域基礎設施建設。在中非合作論壇2015年約翰內斯堡峰會上,中國宣布實施中非基礎設施合作計劃。截至到2016年底,中國對非直接投資存量中第一大行業(yè)便是建筑業(yè),占總存量的28.3%,達到113億美元。2017年5月,在北京的“一帶一路”峰會上,習主席宣布,向絲路基金新增資金1000億元人民幣,用于支持連接非洲、亞洲和歐洲的 “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產能與金融合作。
由于中國對非貸款多是優(yōu)惠貸款,相對于西方貸款來說利率較低,加上中國相關建筑企業(yè)由于技術先進、高效的成本管理及相對較短的工期,這些都可以為非洲國家節(jié)省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支出。以埃塞俄比亞為例,由中國提供83%融資的亞的斯亞貝巴吉布提鐵路(亞吉鐵路)將地處內陸的埃塞與吉布提港連接起來,將兩地運輸時間從以前的3天縮短至12小時,有力助推了埃塞俄比亞城市化、工業(yè)化的發(fā)展。根據(jù)麥肯錫2017年10月的報告,中國建筑企業(yè)在非洲產品和服務的價格相比國外企業(yè)降低40%左右的支出。
實際上,這也是非洲人民歡迎中非合作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中國在非洲的基礎設施及相關發(fā)展投資是非洲人對中國好感的最主要來源(占比32%),其余依次為商品便宜(23%)、商業(yè)投資(16%)、在國際事務中支持自己國家(6%)、不干涉非洲國家內政(5%)、其它因素(18%)。
同樣的,作為中非產能合作先行先試示范國家之一的肯尼亞,2000至2016年,肯尼亞獲得來自中國的97億美元貸款(其中60%用于交通運輸,27%用于電力部門),大部份也用于基礎設施的投入。
基礎實施的投入改善了非洲經(jīng)濟的多元化發(fā)展
現(xiàn)在多數(shù)非洲國家的工業(yè)仍然十分落后(制造業(yè)增加值平均占國內生產總值10%左右),大多數(shù)初級產品因價格的波動而深受影響,從而進一步影響經(jīng)濟的發(fā)展。例如,2001至2014年,由于大宗商品價格上漲,非洲國家平均經(jīng)濟增長率超過了5%。2015年以后大宗商品價格低迷,非洲經(jīng)濟增速則大幅下滑,2015年僅為3.4%,2016年進一步下降至2.2%,其中石油出口國利比亞、赤道幾內亞、尼日利亞更為負增長。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非洲國家要發(fā)展本國的工業(yè)必需先發(fā)展相關的基礎設施。
中國對非投資中制造業(yè)、基礎設施占比大,這有力助推了非洲工業(yè)化和經(jīng)濟多元化,也正好與非洲國家的訴求一致。
以中非產能合作先行先試示范國家埃塞俄比亞為例。作為一個資源貧乏的內陸國家,埃塞是中國對非融資的第二大接受國,對非投資的主要目的國之一。根據(jù)霍普金斯大學中非研究倡議的統(tǒng)計,2000-2016年,中國向埃塞提供了133億美元的貸款,其中35%用于交通基礎設施,24%用于能源基礎設施,還有一部分用于建設東方工業(yè)園、華堅國際鞋城等工業(yè)園區(qū)。
由于基礎設施的改善,中國企業(yè)的帶動(埃塞目前已經(jīng)有中國制造業(yè)企業(yè)400多家),近年來流入埃塞的外國直接投資保持持續(xù)快速增長的態(tài)勢,2017年已經(jīng)達到36億美元,成為非洲僅次于埃及的第二大外資接受國。2012至2016年,埃塞的GDP從433億美元增加到724億美元,人均GDP從357美元上升到707美元,年均經(jīng)濟增長率達9.2%,成為非洲乃至全球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工業(yè)增加值占GDP的比例2016年達到了23.7%。在出口組成方面,第一大出口產品油籽從2010年占出口總額的85%下降到2015年的72%,而第二大出口產品皮革從2010年的5%上升到2015年的14%,表明其經(jīng)濟正趨于多樣化。
與之對比,2016年7月,在當盧旺達、肯尼亞、坦桑尼亞及烏干達為了發(fā)展本國的工業(yè),對來自美國的大量廉價二手服裝提高了進口關稅時(因為它們威脅到當?shù)丶徔椃b業(yè)的生存與發(fā)展),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則威脅他們限期降低關稅,否則便要取消他們享AGOA的資格,使得肯尼亞、坦桑尼亞和烏干達被迫放棄了增稅行動。對于不肯屈服的盧旺達,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則于2018年7月末停止了其服裝產品免稅出口美國的資格,使得其工業(yè)發(fā)展受到威脅。
中國投資非洲只會減輕非洲的債務!
我們也關注到一些外媒在說到中國投資非洲時,總會說我國的投資加重了非洲的債務。劉青海所長說到這個問題時,斬釘截鐵地說這是外媒曲解和誤讀,這種無端指責是毫無科學根據(jù)的。
據(jù)了解,上世紀80年代,非洲大陸曾經(jīng)深陷債務危機并引發(fā)了一系列嚴重的社會、經(jīng)濟、政治問題。但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大宗商品價格上漲,非洲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快速增長,加上一些重債窮國的債務相繼被減免,非洲國家的債務占GDP的比率在2008年曾跌至不到30%。然而,自2006年非洲首次發(fā)行主權債券以來,非洲的債務又開始不斷增加。到2016年,非洲的外部債務余額已達到6010億美元。其中,來自中國的貸款總計約1144億美元,其中有一些債務已經(jīng)償還。從這組數(shù)據(jù)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在非洲6010億美元的對外債務中,來自中國的債務比例并不大。
從國家層面來看。到2016年底,非洲外債總量相對于國民收入總值的比率超過50%債務負擔比較嚴重的國家有13個:毛里求斯(148.4%)、佛得角(100.3%)、莫桑比克(95.7%)、毛里塔尼亞(84.8%)、圣多美和普林西比(70.4%)、突尼斯(69.5%)、津巴布韋(57.0)、岡比亞(54.0%)、利比里亞(52.3%)、剛果(布)(52.0%)、加納(51.8%)、南非(50.9%)和贊比亞(50.6%)。再看2000至2014年非洲接受中國貸款最多的前10個非洲國家:安哥拉(212億美元)、埃塞俄比亞(123億美元)、蘇丹(56億美元)、肯尼亞(52億美元)、剛果金(49億美元)、剛果布(38億美元)、尼日爾(35億美元)、加納(32億美元)、喀麥?。?9億美元)和赤道幾內亞(25億美元)。
可以發(fā)現(xiàn),只有剛果(布)和加納兩國屬于非洲債務負擔最高的國家。然而在剛果(布)總計383億的外部債務中,來自中國的債務僅占9.4%。而在加納2139億美元的外部債務中,來自中國的債務更少,只占不到1.5%。至于2016年,接受中國貸款最多的安哥拉、埃塞俄比亞和肯尼亞,均不是非洲債務負擔最重的國家。
這些數(shù)據(jù)都進一步表明,來自中國的債務只占非洲對外債務總額的極小比例,相關指責可以說是空穴來風。事實上,中國對非投資總體上是有助于減輕非洲債務負擔的。
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
即將召開的峰會將奏響中非人民心手相連親如一家的新旋律,峰會將進一步推出以人民為中心的多項合作舉措,鼓勵中非人民更多參與其中,深化中非人民相知相親,為中非關系發(fā)展提供更充沛甘甜的“源頭活水”,使中非友好永續(xù)推進、薪火相傳。這個期望是峰會吹風會上發(fā)出的信息。
這些年來,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逐步推進及中國走出去步伐的加快,國際上有關歪曲、攻擊或誤解中國的言論,諸如“掠奪資源論”“中國加重非洲債務負擔論”“新殖民主義論”“中國威脅論”等此伏彼起。
今年3月,時任美國國務卿蒂勒森在首訪非洲期間對中國掠奪非洲資源、加重非洲債務負擔的指責使得上述論調進一步突出,并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不僅直接影響了我在外投資企業(yè)的生存環(huán)境,危及我海外利益,更嚴重影響了中非合作的順利推進乃至我國的國家形象。但這些都是紙老虎,構筑世界共同體是歷史潮流,也是熱愛世界和平的人民的呼聲。
總的來說,我國在非企業(yè)層面,在諸多挑戰(zhàn)之間,中非文化的巨大差異,是我目前“一帶一路”政策在非洲推行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由于中非文化存在巨大的差異,特別是中國的勤勞文化與多數(shù)非洲國家放松的工作文化截然不同,帶來較大的跨文化管理挑戰(zhàn)。
在馬達加斯加,一家建筑企業(yè)的建筑工程完工后,被解雇的工人要求支付遣散費,這讓企業(yè)經(jīng)理們大為吃驚。一家生產蔗糖的國有企業(yè),工人罷工并升級為一場全面的騷亂,抗議者沖進工廠,封鎖并洗劫了工廠,迫使該廠較長一段時期均處于關閉狀態(tài)。
在肯尼亞蒙內鐵路項目,施工企業(yè)雇傭了大約25,000名肯尼亞人,但肯尼亞存在的深深的種族矛盾使得形勢十分復雜(許多需要較高技能水平的職位大多來自內羅畢,而不是施工所在地的居民,這些所謂的“局外人”被當?shù)厣鐓^(qū)居民所憎恨),而肯尼亞人和中國人在管理文化和工作場所期望上存在的巨大差異,進一步加劇了這種緊張關系。
在尼日利亞的一些地區(qū),中國人很容易成為不法分子侵害的目標,勒索中國人的事件時有發(fā)生,對在尼華人的人身和財產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同時也使得華人企業(yè)選址受到較大限制。
針對上述存在的主要問題與面臨的各種挑戰(zhàn),其實我們可多管齊下,在援助、投資、貿易三方面著手,多方保障中國在非企業(yè)的合法利益,提高中國企業(yè)的跨文化管理能力,加強數(shù)據(jù)庫建設,有理有據(jù)及時回應國際負面言論,改進我在非企業(yè)形象,確保中非合作的順利進行。
人物名片
劉青海,經(jīng)濟學博士,浙江師范大學非洲研究院非洲經(jīng)濟研究所所長,曾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英國牛津大學、尼日利亞國際問題研究所、南部非洲研究與文獻中心、塞內加爾達喀爾大學訪學交流,長期從事對非投資、非洲經(jīng)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