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海
包涵小時候,媽媽在課堂陪讀
自閉癥也叫孤獨癥,是一種先天性大腦發(fā)育障礙類疾病,患者無法表達自己的感受,無法與人交流。人們通常把自閉癥患兒稱為“星星的孩子”,因為他們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樣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所有感受都不與外人知。當孩子被診斷為自閉癥后,很多家長會非常絕望,但總有一些滿懷希望的父母,用愛澆灌出奇跡。
來自成都的包涵就是一個“星星的孩子”。2018年8月,他成為四川省第一個考上本科院校的自閉癥學生。
8月3日下午,成都市武侯區(qū)特殊學校校長蔡曉莉在朋友圈里發(fā)了一張照片—一張來自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頒發(fā)的錄取通知書,被錄取的學生名叫包涵,錄取專業(yè)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本科)。此條消息引來多人點贊,很多家長紛紛轉(zhuǎn)發(fā)。
包涵的媽媽也在朋友圈寫道:“永遠忘不了,包涵上小學四年級時,武侯區(qū)特殊學校對包涵的幫 助……”
眾所周知,自閉癥患者有語言障礙、社會交往障礙、智力障礙等多種典型表現(xiàn)。能讓自閉癥患者像普通人一樣考上大學,這其中的坎坷與付出不是“辛苦”二字可以囊括的,包涵的媽媽為此陪讀十 載。
包涵在3歲那年已被確診為自閉癥,不能開口說話、不喜歡與人目光直視、總是重復開門關門的動作、眼睛可以盯著風扇看幾個小時、一個花盆就能玩一下午……這些刻板行為,包涵都占齊了。他的這些刻板行為也很難融入集體,在幼兒園里,當其他小朋友在操場上做體操時,包涵一個人在繞著圍墻跑,小朋友都不知道怎么與其交流。
包涵確診時,龐芝華已步入中年,兒子的病讓她深感焦慮。一位教授告訴龐芝華,對于自閉癥患者沒有特殊的治療方法,只能通過耐心陪伴、引導才能慢慢變好。那時,龐芝華是一所中學的生物老師,為了照顧兒子,她毅然辭去了工作?!霸鞠氲胶⒆铀诘男W應聘教師職位,但名額滿了?!睙o意中聽說學校在招清潔工,龐芝華就去應聘了,一做就是3年,“我只是想離孩子近一點”,這是作為母親的小小心愿,卻道出了不為人知的辛酸。
當上清潔工之后,一家人的生活捉襟見肘。包涵的爸爸每月的工資也不高,他的工資都不足以支撐包涵每月的花銷,原本穩(wěn)定的生活日漸潦倒。
為了方便兒子上學,龐芝華在學校附近租了房子,平時丈夫兒子睡一張床,她則睡在陽臺的單人沙發(fā)上。為了能讓兒子融入正常人的生活,龐芝華在小學里除了打掃衛(wèi)生,每到課間10分鐘,她還要陪著孩子們丟手絹、跳皮筋。
包涵上了小學后,學習難度增大,龐芝華向?qū)W校申請陪讀,成為兒子的同桌。十多年的光陰,媽媽是包涵的同桌,是輔導老師,是復讀機,是兒子不凡成就背后的偉大功臣,是偉大的母愛最真實的寫照。
音樂,是改變包涵人生的轉(zhuǎn)折點。機緣巧合下,老師發(fā)現(xiàn)包涵在識譜和記譜上很有天賦,“他很敏感,識譜記譜都很快”。
就這樣,從手風琴開始,包涵的音樂天賦逐漸顯現(xiàn)。9歲那年,包涵的手風琴已經(jīng)過了五級。10歲那年,包涵又過了鋼琴十級。憑借鋼琴的特長,包涵被四川音樂學院附屬中等藝術學校錄取。
包涵曾參加過各類音樂比賽,獲得了多個全國獎項,在2015年第六屆全國鍵盤樂器藝術邀請賽中獲得手風琴專業(yè)初中組金獎,在第十一屆新加坡中新國際音樂節(jié)中獲得中國賽區(qū)選拔賽金獎……
就在所有人都很看好包涵的音樂之路時,龐芝華卻做了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決定:“不再繼續(xù)讓兒子學習音樂?!饼嬛トA認為,兒子雖然專業(yè)成績不錯,但文化成績一直不算太好,“若執(zhí)意報考,風險太大”。
龐芝華認為,任何音樂的最高層次都是需要技術與情感兼?zhèn)?,而包涵只具備前者。在面臨選擇時,龐芝華也曾一度迷茫,“我只想讓他畢業(yè)后能找到一份工作,自食其力”。
一次偶然的機會,龐芝華在報紙上看到了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的招生信息,給這個瀕臨崩潰的家庭帶來了轉(zhuǎn)機。
從2017年開始,該校已經(jīng)開始招錄自閉癥本科考生,而今年,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將在全國招收一名自閉癥考生,龐芝華決定讓包涵去試試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的單獨招錄。
單獨招錄要考語文、數(shù)學、外語三門科目,留給包涵的準備時間并不多。為此,龐芝華特意請了兩位研究生給孩子補習功課,“他自己也很努力,每天早上6點半就起床了,絕大多數(shù)時間都在背單詞、看書、做題”。面試、筆試過程都結(jié)束后,學校還特意讓包涵到大學和大一學生一起試讀了兩個星期。龐芝華介紹:“學校就是想看看他能不能和同學相處,能否正常學習。他表現(xiàn)得很大方,最后老師、同學對他的評價都不錯?!?/p>
被大學錄取是好事,但令人費解的是,為什么要選擇計算機呢?眾所周知,隔行如隔山,進入一個陌生的領域?qū)W習,對于“星星的孩子”又需要多長的時間適應?
龐芝華對于兒子的一切安排都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孩子的爸爸有計算機的相關知識,能在專業(yè)技術上給予指導”。促使全家做出重大抉擇的主要原因還是來自于包涵,他很早就有一個心愿:設計出無人駕駛的拖拉機、直升飛機、火車……
孩子的愿望很簡單、很單純,只是因為覺得農(nóng)民伯伯整日在田地里勞作很辛苦,想要設計出機器減輕農(nóng)民伯伯的負擔。
這是一名自閉癥兒童的成就史,也是一位偉大媽媽的辛酸史,如碑與帖,如茶與盞,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眾人所見所聞只是一名出彩的自閉癥兒童,個中艱辛非親身體會不可感悟。
包涵只是眾多“星星”中的一個,期盼越來越多的自閉癥兒童都可以閃耀出自己獨特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