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物理教學是從簡單的理論認知、發(fā)現(xiàn)知識規(guī)律并逐漸形成物理思維的過程。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十分重視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比如習題教學策略就是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法。在本文中,筆者主要研究了習題教學方法存在的問題,并探討了習題教學過程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
關鍵詞:物理教學;習題設計;邏輯思維;策略
在高中教育中,物理是重要學科也是難度較大的學科,尤其對于高中學生來說,會因為物理知識的抽象性失去學習的信心,也容易在做題時產(chǎn)生困惑。經(jīng)過日積月累,學生積累的疑難點越來越多,就會跟不上教師的進度,學生成績也會隨之下降。在本文中,筆者探討了應用物理習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如何正確引導學生,提高習題教學效率,激發(fā)學生對物理的濃厚興趣進行了探討。
一、 物理習題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存在的問題
(一) 學生對物理習題教學缺少興趣
高中學生普遍存在對物理不感興趣、厭學的問題。結合筆者實踐教學經(jīng)驗認為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物理知識的抽象性使學生理解起來困難,容易產(chǎn)生厭學情緒,加上習題教學需要學生做一些物理習題,如果一道題出現(xiàn)問題就會影響學生繼續(xù)做題的信心。因為經(jīng)常存在這種問題使學生逐漸失去對物理的興趣,甚至還會形成恐懼的心理。另外,在高中階段,學生的課業(yè)繁重,學科多且知識結構復雜,而物理習題需要花費一定時間去推敲,加上其他學科教師施加的壓力,很容易讓學生放棄學習物理或者只用少量的時間學習簡單的知識點。還有部分教師設置的練習題非常單調(diào),基本是圍繞一個知識點應用,比如某個公式、概念等,也不利于學生產(chǎn)生興趣和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
(二) 學生在解答物理習題時思維受限
很多學生在學習物理時會存在思維障礙的問題,比如對知識理解不透徹、答題思路混亂或者對概念和公式理解模糊等,存在這些問題的根源在于兩點,即學生受到固有思維的牽制和邏輯思維能力不足。實際上,高中物理是對初中物理的一種延伸和深化,因為學生在初中已經(jīng)學習了簡單的物理基礎知識,并且對相關概念和公式等經(jīng)過一些練習和驗證,已經(jīng)形成了固定的解題技巧和思維能力。當學生接觸高中物理以后在短時間內(nèi)還不能進行有效的轉變,導致學生在解題時不知所措,失去做題的信心且物理學習能力逐漸受到影響。
(三) 習題教學方法不科學
在應用習題教學策略時,問題的設計要合理、科學,要考慮學生的知識水平,做到難度適宜。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會存在偷懶行為,比如直接上網(wǎng)復制練習題或在教學資料上找一些習題,并沒有結合學生對知識和公式的掌握情況設計針對性的習題,導致學生在做題時不僅思維能力得不到提升,還會存在知識使用不當、出現(xiàn)錯誤的情況?;蛘哌€有個別教師對學生知識掌握不了解,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設計習題,忽視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這種方法對開展物理習題教學產(chǎn)生負面影響,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和探究問題的能力。
二、 高中物理習題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措施
(一) 習題教學與課堂情景相結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與探索的求知欲
新課標要求物理教學不僅僅重視知識技能的傳授,還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知識應用能力。所以,物理教學中,教師應該迎合學生的需求并為其創(chuàng)設適合的學習環(huán)境,有效開展習題教學。在此,筆者探究了將習題教學與課堂情景相結合的方法,即在習題教學中采用實際演示等方式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闹笇?,激發(fā)學生對物理習題的探究欲望。通過設置巧妙的習題,可以激發(fā)學生探究好奇心,能夠將注意力集中在習題上,主動去探索和學習。比如,在學習彈簧的彈力與形變關系這一節(jié)課時,教師可以通過實際演示或者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等比較開放性的方法,鼓勵學生去觀察彈簧彈力與形變之間的關系,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在實際教學中,筆者會從原理入手,再逐步深化,鼓勵學生親自操作,并進行測量和計算,在小組內(nèi)探討解題的思路與過程。
與其他學科相比,物理是比較枯燥的,在設計習題時,教師可以將學生生活中經(jīng)常遇到的事物或感興趣的東西作為例子。比如在投籃球時怎么投才能容易讓籃球進框、搬東西時怎么搬比較省力氣等。這種貼近生活簡單化的案例會使課堂氛圍更加輕松活躍,對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起到積極的作用。
(二) 在設置習題時可以適當增加引導性疑問
新課標要求物理教師除了引導學生掌握教材上的知識外,還應該加強重視學生發(fā)現(xiàn)、探究和思考問題的能力。在實施習題教學策略時,教師應該在習題內(nèi)容上增加引導性疑問,對簡單知識進行拓展和延伸。在解答完問題后,教師可以聯(lián)系問題引出新的問題,并要求學生建立新的物理模型,結合所學知識進行思考和解決。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會得到鍛煉,不斷提升解題能力。
(三) 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分析和解答問題
通過做練習題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點、公式等的理解,能夠在以后解題中靈活使用并將知識點進行深化。在實施習題教學策略時,教師應該積極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去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而不是固定的一種解題模式。物理習題就像數(shù)學題一樣有多個解法,但是需要學生具有靈活的思維能力和扎實的基礎知識。在設置習題時,教師也可以將一題多解的理念融入習題中,鼓勵學生發(fā)散思維,敢于創(chuàng)新,達到鍛煉學生拓展思維的能力。比如,在設計關于火車前進的習題時,要求學生計算火車發(fā)動機關閉以后可以前進的距離。教師可以適當引導學生在用一種方法解答以后嘗試用其他方式。比如牛頓力學定律、動能定律或者能量守恒定律都可以解答這個問題。通過選擇多種方式進行求解,學生可以掌握更多的解題技巧,靈活使用知識,發(fā)現(xiàn)知識之間的規(guī)律與聯(lián)系。
為培養(yǎng)學生物理思維能力,教師在設計習題時應該秉著由易到難的原則,巧妙設計引導性疑問,從而達到逐步培養(yǎng)學生物理思維能力的目的。同時這種階梯式習題教學方式,會讓學生從不斷練習過程中形成多角度考慮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有助于加深知識技能的理解與靈活運用解題技巧的能力,起到優(yōu)化習題教學過程、提升學生物理思維能力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宋小羽.習題課的有效教學策略[J].物理教學,2012(12):17-19.
[2]黃皓.課堂教學中如何滲透物理科學方法[J].湖南中學物理,2012(8):17-19.
作者簡介:
王丹惠,遼寧省大連市,大連渤海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