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大光
領導讓我和作者、讀者說說心里話,其實是有原因的。本來想以編輯部的名義寫一篇,后來領導考慮還是讓以編輯的角度說幾句為好。
作為本刊編輯,我與作者和讀者打交道已經(jīng)有七八年時間了,和其中的一些作者和讀者有過長時間的交流。說句真心話,我們做編輯的非常感謝作者和讀者的多年陪伴,沒有你們的支持和幫助,要想辦好雜志那絕對是空談。每天瀏覽和編輯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大量來稿,雖然很辛苦,但我們內心卻無比自豪和愉悅。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我們雖說不敢自吹是“巧婦”,但面對無數(shù)來稿,我們不敢有絲毫的懈怠,而是很努力的編輯著每一篇美文。因為我們知道,每一篇文章的后面,都是作者和讀者辛苦的付出。
然而,雖然我們很努力了,但也有做不到的地方。因為把關不嚴,竟然讓個別抄襲者鉆了空子。比如,上海某人抄襲了福建某作者曾付出很多辛苦寫的一篇文章;比如,山海關某人抄襲了蘇州某作者的文章。
抄襲者被揭發(fā)出來后,作為編輯,我們很不理解:抄襲者并非文盲,而是經(jīng)常在本刊和其他媒體發(fā)東西的老作者,有的還和本刊編輯很熟悉。為什么要抄襲別人的文章呢?為什么鋌而走險做這種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偷雞摸狗行為呢?他們難道不知道抄襲剽竊行為可恥嗎?另外,用我們北方人的觀點審視這件事,抄襲者于公于私都不該做這種屬于文賊范疇的事情。抄襲者既對不起相信他們的編輯,更玷污了神圣的腦力勞動者這個“職業(yè)”,也藐視和侮辱了讀者。當然,既然他們敢于拿自己的人格去干這樣見不得陽光的事情,也將自己今后的人生之路堵死了。這愿不得誰,腳上的泡自己走的。不是本編輯嘴損,這種為了蠅頭小利就什么也顧不得的人,實在是寡廉鮮恥。
除此,本編輯還想告誡個別人,本刊是國家批準正式發(fā)行的外宣刊物,發(fā)行范圍廣泛,上面兩起抄襲事件能被迅速揭發(fā)出來就足以讓還敢步后塵者止步。
林林總總的成功人士的實踐經(jīng)驗反反復復告訴我們一個真理:做什么事情都要付出代價,那種不勞就想取利者,那種僥幸剽竊別人的成果者,最后的結果只能是自作自受、美夢破滅,被人們所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