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玉英,王雪梅
(新疆伊寧市兵團四師醫(yī)院呼吸內科,新疆 伊寧 835000)
胸腔積液是具有胸膜腔內病理性液體積聚特征的一種常見疾病。常會出現(xiàn)呼吸困難、胸悶、胸痛等癥狀以及各種原發(fā)病所致的癥狀,例如心力衰竭的患者具有心功能不全的癥狀。胸腔積液的常見病因為結核病、惡性腫瘤等[1]。對此疾病一般采用中心靜脈導管引流的治療方式,這對護理方法有著極高的要求,通過良好的護理方法提高治療效果,促進痊愈。本研究探討了整體護理干預對中心靜脈導管引流治療胸腔積液患者的影響,具體結果如下:
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0位胸腔積液患者,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齡19-86歲,平均年齡52.5±33.5歲,所有患者均已被確診為胸腔積液,且均采用中心靜脈導管引流的治療方法。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中男16例,女14例,年齡19-84歲,平均年齡51.5±32.5歲。觀察組中男19例,女11例,年齡26-86歲,平均年齡56.5±29.5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上均無顯著差異(p>0.05)。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的護理方法,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方法的基礎上實施整體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
(1)穿刺前護理干預:護理人員對患者以及其家人介紹相關治療方法以及注意事項,以和藹親切的態(tài)度安慰患者,緩解其緊張心理,激勵其以一種積極的態(tài)度配合治療。
(2)穿刺中護理干預:護理人員應對治療環(huán)境進行選擇與處理,營造安靜舒適的氛圍,仔細觀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及時發(fā)現(xiàn)其生命體征的變化,若發(fā)生任何意外情況或者不良反應,應及時通知醫(yī)生進行相應處理[2]。
(3)引流時護理干預:護理人員應隨時注意患者身體的干燥與清潔,定期為其清潔身體,并每周更換兩至三次藥,隨時注意并囑咐其家人注意導管,防止導管的脫離。定時檢查導管的情況,查看是否有彎曲、折疊、壓迫等引起的阻塞,若有則及時進行處理。加強對導管引流情況的觀察,注意引流是否通暢以及引流的色澤與性狀是否有所變化,若有,應及時通知醫(yī)生進行處理。密切注意引流的速度,并將其控制在45ml/h以下,防止產生肺水腫[3]。
(4)防止感染護理干預:護理人員應避免感染,在換藥過程中嚴格采取無菌操作,保持導管的衛(wèi)生與清潔。密切觀察患者的穿刺部位有無感染跡象如紅腫、熱痛等狀況的發(fā)生。引流所用的袋子應該按時更換,以防其里面的液體倒流回胸腔,加重病情。護理人員應囑咐患者及其家屬禁止洗澡,擦身體時也要避免弄濕皮膚與導管。
對兩組護理效果和并發(fā)癥進行評價。顯效:胸腔積液消失,未出現(xiàn)任何臨床癥狀。好轉:胸腔積液明顯減少,癥狀有一定好轉。無效:胸腔積液和臨床癥狀未減少或惡化??傆行?(顯效+好轉)/患者總量。
運用SPSS20.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應用x2和%分析計數(shù)數(shù)據(jù),若結果P<0.05,則表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文研究顯示,觀察組的護理效果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所有差異均顯著,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護理效果比較[n,(%)]
胸腔積液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多是由各種其他疾病引起的,如結核病、低蛋白血癥等,患上此病后會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嚴重影響其正常生活工作,而對此病的治療多采用中心靜脈導管引流的方式進行治療,這種治療方法對護理有著較高的要求,需要良好的護理才可實現(xiàn)最好的治療效果,而傳統(tǒng)的護理方法還不足以達到其要求。
整體護理干預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對引流的穿刺前、中、后以及引流過程都采取了相應的護理干預,并且能夠有效預防感染的發(fā)生,很好地協(xié)助治療,提高治愈率,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與護理效果[4]。
本研究中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的護理方法,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整體護理干預,結果顯示,觀察組的護理效果顯著高于對照組,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也顯著低于對照組,由此可知,采用整體護理干預的護理方法具有良好的護理效果,并且能夠有效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促進痊愈,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