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向東(左一)走訪貧困戶。 (宋衛(wèi)星 攝)
“來水了,來水了,這下村里的秧苗有救了!”6月28日,在安徽滁州市定遠縣蔣集鄉(xiāng)蔣集村的灌溉抽水電站里,隨著專職扶貧工作人員謝向東合上電閘的剎那間,一股清冽的河水從抽水機出水口噴涌而出。村民們紛紛用掌聲表達著自己的喜悅和對謝向東的感激之情。
謝向東是國網安徽定遠縣供電公司派駐定遠縣蔣集鎮(zhèn)蔣集村的專職扶貧工作人員,被村民稱為幫扶群眾致富、發(fā)展村集體經濟的編外村委會工作人員。
蔣集村地處定遠縣西南部,屬于縣級貧困村,有戶籍人口80戶276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6戶116人。2016年2月16日,謝向東開始到蔣集村駐點。自開始駐村之日起,謝向東用一個多月時間走遍了3個村民小組,發(fā)現了有致富愿望但無啟動資金的楊后權、楊學龍,有父母年邁、身體單薄卻渴望致富的楊本付,有身患重病、喪失生活信心的楊學傳等15個貧困家庭。
如何同時用好“造血”和用活“輸血”兩種精準扶貧方式?謝向東創(chuàng)造性提出了扶智、助力差異化扶貧方法。他深入開展“8小時外為我用,我為扶貧摸實情”調研活動,走村串門與貧困戶深談細談,按照扶智型、兜底型、助力型進行精準劃分,分三個梯次謀劃布局、精準幫扶。
村里有11家貧困戶的主要成員都是老弱病殘,基本喪失勞動能力。通過調研走訪,謝向東對蔣集村的整體發(fā)展情況有了較為細致的了解,將群眾的普遍性訴求記錄成冊,并建立處理臺賬。隨后,謝向東又利用自己精通電力知識和行業(yè)政策的優(yōu)勢,積極為村里爭取扶貧資金。2017年4月18日,他為村里申請并新建了一座20千瓦光伏扶貧項目,該項目的管理維護也相對省事,讓這部分貧困戶年年都有穩(wěn)定收益,每年為村集體增收2.2萬元。
為了徹底解決該村貧困戶脫貧問題,謝向東在村里充分發(fā)揮黨員引領示范作用,積極盤活土地資源,激發(fā)貧困戶的種植積極性,有效促進了蔣集村的產業(yè)發(fā)展,拓寬了貧困群眾的增收渠道。2016年12月,他又在“利長遠”上下起大力氣,邀請縣農科所技術人員到村里開辦塑料大棚時令蔬菜種植培訓班,實施“點餐式”扶貧培訓,還為17個貧困戶搞蔬菜種植爭取來12萬元的農用設備購置款項。謝向東通過積極推行“政府+企業(yè)+貧困戶”的方式,靈活運用扶貧產業(yè)周轉金助力貧困群眾發(fā)展小規(guī)模大棚種植產業(yè),使貧困戶戶均年增收3100元左右(包含光伏扶貧收益)。
2018年1月4日20時許,屋外飄起雪花。正與家人吃飯的謝向東,看到電視上發(fā)布暴雪冰凍橙色預警后,想起70歲的幫扶對象楊學傳那年久失修的危房,要是晚上下起大雪的話,房子是經受不起的。老人的子女長年在外打工,身邊無人。想到這里,他立即放下碗筷,騎上自行車,奔向10千米外的楊學傳家。途中,雪下得更大,雪花飄得更急。到楊學傳家后,謝向東又喊來其他村民,一起幫楊學傳將被褥、生活用品和糧食等搬到隔壁楊學龍家。楊學傳也暫住楊學龍家。一直忙到深夜,看到老人安全休息后,謝向東才放心地推起自行車,冒著大雪深一腳淺一腳地往家里趕。
第二天一早,手機鈴聲吵醒了正在睡夢中的謝向東。電話另一端的楊學龍告訴他,幸虧昨晚幫楊學傳搬了家,楊學傳的房子在夜里被大雪壓塌了。
“哪里有貧困群眾,哪里就有謝向東的身影,他是用真情幫助我們這些貧困群眾哇?!绷硪幻恢x向東幫助過的村民楊后權逢人便說。
截至2018年6月底,謝向東共計幫扶27名貧困人員成功脫貧,徹底摘掉了貧困帽子。